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王俊凱"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CuB2O4晶體在第一原理的研究
    (2019) 王俊凱; Wang, Chun-Kai
    研究CuB2O4反鐵磁性材料在第一原理中的能帶架構以及材料特性。 CuB2O4在第一原理中,使用六個單元的方式呈現週期性的結構分布,在這個晶格中a=11.357、c=5.542 Å, k-mesh使用4x4x4, nbands為400 並且使用VASP GGA+U的方法,其中Cu(A)&Cu(B)的U分別為U1=6.4eV, U2=7.0eV。 在計算中,我們發現CuB2O4的density of state(DOS)在導帶的地方會出現兩個非常明顯的尖點。一個是由Cu(A)&O(1)組成,另外一個則是由Cu(B)&O(2)&O(3)&O(4)所貢獻,因此我們希望可以分析出兩者的不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單負超穎材料光子晶體光學性質之研究
    (2016) 王俊凱; Wang, June-Kai
    無中文摘要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對二苯乙烯基苯的光物理及光化學研究:同位素效應
    (2005) 謝享卷; Hsiang-Chuan Hsieh
    本篇論文記載了我們成功地合成雙鍵位子被氘取代的二苯乙烯基苯的順反異構物(順順-、順反-、反反-對二苯乙烯基苯)以及對它們光物理性質及光化學順反異構化反應的研究。依據紅外線吸收光譜及拉曼光譜測量結果,我們標示出對二苯乙烯基苯的振動模式。我們也對其吸收和螢光性質(包括螢光生命期及量子產率)詳加研究。我們發現有無氘取代並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是在光反應異構化速率上卻有明顯不同。對於動力學研究的結果,我們提供了可能的模型來解釋目前的結果,並與1,2二苯乙烯的光反應異構化反應作比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生活史不同階段初探虎灰蝶與樹棲舉尾蟻的共生關係
    (2010) 王俊凱
    本研究以虎灰蝶(Spindasis lohita formosana Moore, 1877,灰蝶科Lycaenidae虎灰蝶屬Spindasis)為題材,建立幼生期形態及生態資料,並從生活史不同階段探索虎灰蝶與懸巢舉尾蟻(Crematogaster rogenhoferi Mayr, 1879)之間的共生關係。 虎灰蝶幼蟲齡期數變異大而且不固定,最少者為六齡,最多者為九齡,以六齡佔最多數。幼蟲共具有四種類型的喜蟻器官,包括圓頂腺(PCOs)、蜜腺(DNO)、觸手器(TOs)及碟狀腺(SGs)。PCOs出現於一齡蟲第七腹節及氣孔前方,之後並出現於幼蟲DNO與SGs附近和蛹的氣孔周邊;TOs自一齡蟲第八腹節背面兩側有構造物出現,至三齡始有功能;DNO出現自二齡蟲腹部第七腹節後端;SGs最早出現於二齡蟲第七腹節背面中央,四齡蟲第二腹節背面中央出現另一碟狀腺,五齡蟲於第二至第四腹節背面中央有二至三個不等的碟狀腺,五齡蟲之後碟狀腺大小、數目有個體變異,終齡幼蟲腹部第一到第五腹節的碟狀腺已發育完成,共具有六個碟狀腺。根據不同齡期幼蟲喜蟻器官發育,配合幼蟲與螞蟻互動試驗顯示,隨著喜蟻器官的發育,幼蟲吸引螞蟻的能力會顯著增加。 雌蝶產卵偏好試驗中發現,螞蟻的存在是雌蝶產卵的關鍵因子。卵為聚產,其表面不具有吸引螞蟻的物質,卵粒產下後無法吸引螞蟻。蛹與螞蟻互動試驗則發現活蛹具有吸引螞蟻聚集的現象。野外觀察亦發現幼蟲皆伴隨有樹棲性舉尾蟻,齡期較大的幼蟲會和螞蟻合建如遮蔽所的蟲巢。實驗室內証實在天敵存在下,有螞蟻伴隨的幼蟲死亡率較低,且螞蟻會驅趕天敵;在野外存活率試驗中,沒有螞蟻伴隨的幼蟲死亡率高達100%,無法完成其生活史,顯見其為絕對性共生之喜蟻性灰蝶。 本研究認為虎灰蝶與懸巢舉尾蟻之互動存在有取捨(trade-off)現象。在花費(cost)方面,幼蟲分泌蜜露和螞蟻互動為耗能行為,結果造成成蝶體型顯著較小,從行為觀察與飼養試驗推論幼蟲可藉由群聚行為或額外補充糖類進行能量消耗之補償作用,而飼養狀況下幼蟲有被螞蟻咬死及感染疾病的紀錄,且有螞蟻照顧的幼蟲死亡率亦較高。在利益(benefit)方面,可得到螞蟻的保護,以降低被天敵捕食。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