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王建堂"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伊撒意第三號、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之分析與詮釋
    (2010) 王建堂; Chien-Tang Wang
    身為偉大小提琴家與作曲家的伊撒意(Eugène Ysaÿe, 1858-1931),於1924年創作作品第二十七號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此作品堪稱繼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帕格尼尼(Nicolò Paganini)二十四首隨想曲之後最重要的無伴奏小提琴作品,其風格與美學繼承了巴赫作品的精髓,技巧上則延續了帕格尼尼隨想曲的技術難度,並平衡了前代作曲家偏重音樂,或是偏重技巧的創作局面;且在寫作手法等方面融入嶄新的思維,呈現出有別於過往時代作品不同的變化性與高度的技術性;因此這部作品著實延續了小提琴無伴奏曲目的優良傳統,成為現代小提琴演奏的經典必備曲目。 本文第一章以伊撒意之生平為開端,接續是六首無伴奏奏鳴曲的概論性介紹;第二章及第三章分別針對第三號與第六號奏鳴曲做曲式的分析和詮釋的探討,筆者在這兩章中以實地練習與操作之心得,向讀者分享個人對於音樂詮釋的理念及技術表現的觀點。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帕格尼尼《二十四首無伴奏小提琴隨想曲,作品一》之分析及其左手技巧的傳承探討
    (2017) 王建堂; Wang, Chien-Tang
    本文以尼可洛・帕格尼尼(Nicolò Paganini, 1782-1840) 的《二十四首隨想曲》(24 Capricci per Violin Solo, Op. 1) 為研究對象,探討其中小提琴左手技巧之發展沿革與應用。經由瞭解作品之創作背景與特色,分析作品的作品體裁、旋律特色以及相關音樂元素,藉以從中探究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中獨特的音樂語言,並進而瞭解演奏者應如何予以詮釋。 全文共分為四大部分:首先,透過理解帕格尼尼音樂學習背景,以探求其人格特質與創作潛質;再者,作品與樂曲分析將針對作品之創作背景與特色,以及樂曲中曲式、旋律特色,與和聲特性等進行探討;此外,由「運指與換把位」、「雙音與和弦」以及「特殊技巧」三個面向,探究小提琴左手技巧之沿革與發展,最後,演奏法之研究則根基於樂曲所具現之特性,針對速度的掌握以及左手技巧,提出相關資料之彙整與筆者自身演奏時的想法。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