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王志誠"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民進黨大陸政策之研究-從派系發展面剖析(2003) 王志誠民主政治即是政黨政治,謝茲可耐得(E.E. Schattchneider)曾表示:「政黨的興起是現代政府主要特色之一。政黨在政府中扮演一個主要角色,尤其在民主政治的體制下,如果沒有政黨,民主政治使成為不可想像之事。」是以政黨和民主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又如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所言:「一個沒有政黨組織的政權,既缺乏推動社會變遷和吸收變遷產生的衝擊的制度方法,其實現政治、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的能力也相當有限。」可見政黨對於政治發展實居關鍵性的地位。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的會議室內,民主進步黨(以下簡稱民進黨)成立了。民進黨的成立,不僅僅是凝聚台灣本土的反對勢力,成為台灣第一個反對黨,台灣政治也逐步脫離早期黨國合一、國民黨主控國家機器的舊制,開始邁入政黨競爭的新局面。民主進步黨於成立之後,不斷的經由中央與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逐漸厚實實力,到一九九八年縣市長選舉中,以「地方包圍中央」的選舉策略,一舉奪下過半數的席位,為邁向執政權奠定基礎。二○○○年總統大選中,一舉擊敗其他候選人,為民進黨取得創黨以來首次的執政權。二○○二年立法委員選舉中,更以驚人的差距,取得立院多數黨的優勢。 從民進黨的歷史來看,承襲早年的反對勢力因而成為最大的在野黨,亦因過去派系山頭的延續,致使民進黨內部組織體質不良,派系之間傾軋造成內鬥不已,甚至經常傳出分裂之說。派系山頭之爭促使民進黨組織有其形而無其實,其組織無論橫向間協調、縱向間領導均非易事,蓋因派系之爭抵消了民進黨整合之力。亦因如此,民進黨內關於大陸政策之論述,亦難於統合,大陸政策轉變往往是是黨內激進台獨勢力與溫和自決勢力間力量消長之結果 民進黨從早期的反對黨,到今日成為掌握政策制訂權的執政黨:從一個政策批判者,到今日的政策主導者,如何將其一貫之主張,落實於兩岸實質關係之上,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又該如何因應,都將是本文研究之重點所在。 本文研究重點如下:(一)後冷戰時期全球政治勢力之重組、全球化對傳統主權的衝擊及區域經濟的形成,對民進黨大陸政策之影響。(二)大陸改革開放、產業西進、國內政治生態的改變,民進黨大陸政策如何因應。(三)民進黨內派系立場不一、派系勢力的消長,對民進黨大陸政策影響為何。(四)民進黨在取得政權之後,其大陸政策之走向,與具體的作為。Item 質 樸 心 . 懷 鄉 情(2002) 王志誠; WANG CHIH-CHEN西方美學家黑格爾指出:藝術理想的本質,就在於「使外在的現象符合心靈,成為心靈的表現。」中國古代藝術論述中,只要達到較高層次的,大多也會從人與物、主觀與客觀的交融關係上來論述藝術創作的起始和極致,並主張最理想的創作出之於藝術家「心與物化」的創作狀態中。本文以「質樸心‧懷鄉情」做為創作主題,試著把心靈與客觀世界的遇合,作為個人觀察藝術創作的起點。並落實在藝術作品的建構上。 個人創作理念與學理基礎研究,可概分為兩個體系,一是個人習畫以來藝術與人文素養成長之回顧與探索,尤其深受近代西洋繪畫流派影響,從自然主義、巴比崇畫派到印象主義為主的繪畫理念架構,是個人繪畫創作理念重要的依據。另一方面是探討來自東西方藝術哲學思想之異同,對物我之間思維的方式與各種東西方式象徵意義的解讀。創作內容的選定與研究範圍,分為兩大項,一是自然界的題材,另項是以人物造形為主的「心靈之美」的探討。自然界的題材一直是個人創作的泉源,我對故鄉花蓮玉里的山川、景物始終有一種「發於心、抒於情、形於畫」的真情存在,這份質樸、純厚的感情衍生出個人的繪畫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