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王忠義"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全球化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選擇(2007-09-30) 施正屏; 王忠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區域經濟發展處於新的階段,面對國內外形勢激烈的變化,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選擇不僅攸關中國的區域經濟穩定增長,也影響中國綜合國力在全球的競爭力。中國經濟轉型係以經濟體制變革為主要的發展動力,透過制度變遷調適效率的大幅提升,奠定了中國高速經濟增長的驚人成就。面對全球化時代來臨,中國經濟要繼續保持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長,需迅速調整其發展戰略;由非均衡增長向協調發展轉變,培植更多的增長極,成為經濟發展的接續力量,才能及時解決區域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在政府和市場雙重力量的牽動下,全方位設想的四沿戰略,除了考慮各區之生產能量及發展規模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格局的戰略架構中,中國充分展現對外開放市場的戰略思維。經濟崛起後的中國已成為東亞各國共同的機會與風險,對美、日兩國以往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造成挑戰。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積極與美國交往,台灣有可能逐漸被「邊緣化」,如果台灣不再是美中積極拉攏的對象時,中國在考量對台政策時,將產生本質的變化。Item 制度變遷下中國經濟改革之路徑選擇(2007) 王忠義; Chung Yi Wang校所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制度變遷下中國經濟改革之路徑選擇 畢業時間:2007年(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摘要) 研究生姓名:王忠義 指導教授:施正屏博士 論文摘要: 本文透過新制度經濟學派之觀點探討區域經濟下的整合關係,闡述中國的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的關係。藉由「制度」的建立帶動組織的再造,而組織則係利用制度所創造的機會增加組織競爭力。組織透過制度變動以降低交易成本所帶來的利益和新組織的形成再影響制度的變遷。中國自一九七零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制度及經濟發展結構的轉變,使得中國已經能夠快速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加速其與全球化接軌的腳步。改革開放後中國充分運用自身的國際優勢,包括:廣大的市場、廉價的勞工及遼闊的土地等優勢,中國的外匯儲備已於二零零六年突破一兆美元。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在高速經濟發展與全球化嚴峻的挑戰下,對內的區域整合面臨新形勢下不得不快速做出調適,以解決嚴重的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此一問題係中國未來的是否能保持穩定成長的重大關鍵議題。由於經濟蓬勃發展,亦使得中國對外的談判籌碼及空間大增。中國大陸自二零零一年在中國大陸加入世貿組織後開始採取對外區域擴張策略,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區域整合的經濟組織;例如中國與東協正式簽署「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此舉不僅象徵中國已在東亞區域具有影響力,更意味著中國欲取代日本在東亞經濟的領導地位,進一步主導東亞經濟區域整合。展望未來,中國快速融合全球經貿市場亦將面臨更不確定的機遇與挑戰。「十一五規劃」中,中國擬藉由調整外向型經濟戰略轉為擴大中國內需市場戰略,藉以平衡地區差距擴大問題,並縮小外匯順差及貿易衝突;然而,內需市場不足將是中國十一五規劃中最大的變數,倘中國政府不能妥善解決通貨緊縮與失業問題,人民幣升值將重創中國經濟;三大階段的矛盾(城鄉差距、工農差距及地區差距)加劇中國社會的不確定因素,並將衝擊亞太地區的經濟及政治穩定,與國際權力動態均衡。Item 北海岸褒歌採集與分析(2012) 王忠義本論文旨在採集北海岸四鄉鎮──萬里、金山、石門、三芝之褒歌,進而瞭解歌謠誕生的社會土壤,並分析其歌詞如何將具體的生活器物、動植物等庶民辭彙轉換為表達情感的修辭隱喻。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方法以田野調查為主,歌仔冊不列入討論;研究對象,以採錄到三十位北海岸褒歌吟唱者作分析。第二章討論褒歌與茶文化的關係,由製茶產業興起,到褒歌與採茶活動:茶寮、茶籗、沓米、茶園、茶山地形、採茶時機、奉茶習俗等。第三章以褒歌吟唱者為主題,分析吟唱者的特質、知識來源與社會地位。第四章描寫褒歌美醜的隱喻結構,探討歌詞中借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器物做「來源域」,影射男、女的美、醜或抽象情感的「目標域」。第五章敘述褒歌與情慾,由約會號頭、性暗示、欺騙感情、到移情別戀;末項的「反梟報應:落油鼎」,是吟唱者借陰間地府的各種刑罰,導引庶民道德觀與恪守感情忠誠的罰則。 北海岸褒歌可唸,可唱,題材廣泛,是動人的歌謠組曲,也是耆老的智慧結晶。本論文配合歌詞實物,計有100餘張圖。總結提到期供北海岸推展城鄉風貌,營造新北市發展一區一特色,以提昇民間文學藝文特色。Item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01年庭期導論──法官評核:民主體制中最高法院之角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2005-08-01) Aharon Barak原著; 陳文政; 王忠義; 宋佳容; 吳政霖; 陳惠女; 楊佳真; 鐘玲敏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