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王慧娟"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日籍漢語學習者中介語之敘述模式研究
    (2005) 王慧娟
    根據Sapir-Whorf假說:人們是依循著母語的規範與習俗,去解釋他們所觀察到的客觀世界,而人們的思維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建築在其所屬族群的語言習慣上。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日籍漢語學習者中介語的敘述模式,並以母語為日語的中、高級漢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包括漢語母語者與日籍漢語學習者各三十名,以兩組圖片進行口語敘述,並根據受試者語料建立語料庫。再根據語料庫資料,按照詞、句子、語篇的層次,從四個架構來分析漢語母語者與日籍學習者敘述語篇的差異,這四個架構分別為:(1) Halliday(1985)的敘述句動詞及物性過程理論,(2) Labov(1972)的語篇結構理論,(3)敘述人稱,(4)名詞指稱。 研究發現,漢語受試者與日籍受試者的漢語口語敘述語篇,在觀察焦點與敘述傾向上有不同的表現:漢語受試者進行敘述時,著重事件發展與人物行為的動態性描述;日籍受試者則重事件的時空背景,與人或物的外在形象的說明,以及事件發展的最終結果或狀態。日籍受試者在漢語敘述語篇上呈現的敘述傾向,也多少反映出日語的敘述傾向。 由此可知,第二語言學習者傾向將其母語中的敘述模式與習慣套入第二語言中,這也可能是造成日籍學習者敘述表達僵化(fossilization)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日籍學生,漢語教師應瞭解漢、日語間的敘述傾向,提醒學習者以漢語進行敘述時,需轉換敘述的焦點與傾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高中(職)學生違規行為處理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84-06-??) 王慧娟
    高中(職)階段的學生,正式十七歲左右在校的青年,處理於生理心理急速發展的轉變期,就道德發展來說,係由「道德成規期」進入「道德自律期」。此時自我意識強烈,凡事喜歡自作主張。假如父母教師要勸導他們,必須在道理上使他們心悅誠服,若以權威或強迫的手段勉強他們遵守成規,非但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對於學生違規行為的處理,真是不可不慎。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