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王曉芸"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兩岸三地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冷戰時期」的書寫
    (2014) 王曉芸
    本研究主要在探究兩岸三地冷戰結束前後高中歷史教科書「冷戰時期」的書寫,瞭解三地教科書過去和現階段書寫的概況,透過課綱、教科書中的人物安排、議題上與學術互動的成果,梳理冷戰前後及時代的轉變,使得教科書內容中所隱含的意識型態轉變,呈現出不同的國家意識和國際觀。   由三地課綱的發展脈絡來看,已由側重國家意識,漸轉變為配合冷戰結束後的時代潮流,由濃轉淡,而較突顯出歷史的課程意識和符應多元時代的國際觀。   三地新舊版教科書中的人物安排,以類別來看,除政治類別人物比例仍不少外,新增許多經濟、社會文化類別,甚至台灣新版和中國大陸新版當中的社會文化類別的安排比例超越政治類別,顯見受到新文化史影響。早期側重國家意識,加強政治類別人物的比例、採負面方式書寫敵對陣營,諸此已被突顯歷史科的課程意識和重視多元文化的國際觀養成所取代。 對於議題的安排上,試將冷戰時期分為三期:初期的冷戰起源、中期的冷戰緩和、後期的冷戰結束,將三地新舊版對三個時期的界定、導因作一整理,再與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作對照,瞭解箇中互動情形。初期的起源問題仍較有立場上的維護色彩,當中較具突破的為香港新版,冷戰結束及政權轉移後的今日,對於英國在冷戰過程扮演的角色,已能將學術的研究成果加以呈現。中期的緩和問題,三地書寫轉變明顯由美蘇兩強為主政治事件改為中期的亞洲及各地的內部發展為主,較能一窺冷戰時期人們的生活概況,惟仍應以美蘇兩強中期控制力轉弱作一交待,且結合學術上緩和是種長期的發展態勢,中期即有形成後冷戰多元化的背景,才能明白教科書於冷戰中期如此編寫的原因。後期的冷戰結束,三地教科書的安排在事件及原因上較無爭議,然而較少提及結束的過程,香港新版當中安排兩個年份作為冷戰的結束,宜標示及強調冷戰結束的階段,凸顯書寫時分析的深度。 冷戰時期的教科書,教科書中的冷戰時期,同樣事件卻有不同的書寫方式,因各地的國家意識、國際觀以及本身的課程意識轉變,都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藉三地新舊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書寫概況作一比較,取其長避其短,使歷史教科書更能傳達出具包容性的國家意識和適切的國際觀。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論歷史教學方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3-12-??) 王曉芸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論歷史教學方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3-12-??) 王曉芸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