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王盈婷"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勝場貢獻值之研究與應用-以超級籃球聯賽為例(2016) 王盈婷; Wang, Ying-Ting本研究以勝場貢獻值 (Win Shares, WS) 為理論基礎,探討第12季超級籃球聯賽(Super Basketball League, SBL) 七支球隊共117名球員的勝場貢獻值及相關問題。方法:首先藉由文獻探討方式分析目前被使用的各種評價球員模型及公式,說明其理論及運用的方式。接著從中挑選並解釋為何本研究使用勝場貢獻值作為理論基礎。進而分析2014年11月22日開打至2015年3月1日止,第12季超級籃球聯賽105場的例行賽賽事中,七支職業球隊各隊登錄並有上場紀錄之球員共117名,分析各球員對球隊的貢獻程度為何。接著說明勝場貢獻值於球隊的實際勝場數之間的關係為何。最後探討12季SBL年度各項獎項獲獎球員的勝場貢獻值內容。結論:研究發現部分球員之個人勝場貢獻值為負值,但因影響貢獻值的結果不只一項,很多個人能力很好的球員,勝場貢獻值不一定會高於能力較差的,原因在於能力好的球員他的隊友不見得夠好,球對整體戰績不佳,便會間接地影響到勝場貢獻值,反觀能力較差的球員,若是其隊友及球隊的整體表現有達到水準,同樣的會提升這名球員的勝場貢獻值。其次,SBL第10-12季的球隊勝場貢獻值與實際勝場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802,表示相互之間具高相關性。以第10-12季7支球隊的勝場貢獻值為自變數與實際勝場之關係經由逐步迴歸分析得出結果顯示,勝場貢獻值對預測球隊勝利有顯著相關,有80%的相關性及62.4%的解釋力。以第10-12季7支球隊的團隊基本攻守數據為自變數(上場時間、兩分球命中數、兩分球出手數、兩分球命中率、三分球命中數、三分球出手數、三分球命中率、罰球命中數、罰球出手數、罰球命中率、進攻籃板、防守籃板、助攻、抄截、失誤、阻攻、個人犯規、得分),與勝場貢獻值之關係經由逐步迴歸分析得出結果顯示,主要影響貢獻值的為兩分球命中數,有高達94%的解釋力,相關係數則為97%,具高度相關。預測能力方面,利用貢獻值來預測NBA的兩個球季,迴歸出的結果分別為50.2%及52.6%的解釋力,相關係數則為70.5%及72.9%。Item 漢語致使結構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及 教學初探─以「讓」字句為例(2011) 王盈婷「讓」具多項意義,從表示「禮讓」、「轉讓」的普通動詞到具有使令義的「容許」、「允任」、「命令」,最後成了抽象的「致使」與「被動」。在現代漢語中,致使結構「讓」字句有時候是表示抽象致使的「讓1」,有時候是表示允許、任憑、命令的「讓2」,兩者無論在語法形式的分佈上與語義角色搭配上皆有差異之處,因此「讓」字句的區分有助於學習者在使用時的掌握程度。此外,我們也提出致使結構「讓」字句應與兼語句區分。 首先,語義層面探討「讓」的多義現象,不僅是由語境所造成,也能從句法、語義層面來檢驗,除了核心語義外,「讓1」與「讓2」最大的不同在於NP1為「致事」或「施事」,並且「讓2」前面能用「不」、「別」否定,其NP2常可被省略,後面多為動態的「事件」,「讓1」後的事件多為靜態的「狀態」,並帶結果,即狀態的改變。再者,大陸地區使用「讓2」的頻率似乎比台灣地區高,地區性的差別也許在於「讓2」的多義性中有些是台灣地區少用的,如命令義。 其次,篇章層面中「讓」本身具有的「作用─效應」(cause-effect)關係及「因果關係」的邏輯語義關係,「讓1」有連貫「原因─結果」,「讓2」「行動─目的」的功能,並且「讓1」、「讓2」也有不同的前後景功能,前者帶出後景,後者帶出前景。 第三,「讓1」在語用層面裡具有「歸因」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將功勞或責任歸於「致使者」,也是「語用預設觸發語」表示狀態的改變,最典型的用法便是常應用於廣告標語上。「讓2」為情態動詞,表示義務情態,具有「要求」、「命令」功能,當發話者權力或影響較低時則有「建議」以及「忠告」用法;發話者也可以藉由將決定權力交給受話者而表現出委婉、拖延、暫緩的語氣。 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我們檢視目前幾本主要通行華語教材中「讓」字句的編寫,對教材編寫提出建議,以期對日後教材編寫有所助益,並以研究結果為本,在教學應用上,從各層面針對「讓」字句的教學排序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