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田秀蘭博士"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北市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相關研究(2013) 賴奕銘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間之差異與相關情形。研究過程採用立意取樣方式,共抽取台北市10所國中,七、八、九年級男女學生,有效樣本共719人。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工具包括「生涯決策型態量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生涯決定困難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整體生涯決策型態,在性別、年級、決定狀態、畢業生涯決定、母親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但不因父親教育程度、家庭社經地位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整體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在性別、決定狀態、畢業生涯決定、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家庭社經地位等背景變項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但不因年級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整體生涯決定困難,在性別、年級、決定狀態、畢業生涯決定、父親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但不因母親教育程度、家庭社經地位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有兩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之顯著意義。 五、國中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有三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之顯著意義。 六、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定困難有四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之顯著意義。 七、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整體生涯決定困難有顯著預測力,其中以正確的自我評估對整體生涯決定困難之預測力最高。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國中生生涯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國小資深女性教師幸福感之質性研究(2007) 李美蘭; Lee Mei Lan國小資深女性教師幸福感之質性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小資深女性教師的幸福感來源、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以及其人格特質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採取質性的研究方式,以立意抽樣的方式選擇十位目前任職於台北縣、市,具有十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之國小女性教師作為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訪談過程中所得的資料以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分析、整理,並歸納出下列的研究結果: 一、國小資深女性教師的幸福感來源可分為「個體的動機與需求」及「個體的 態度與價值」兩大類,包括自尊需求、成就感的滿足、掌控自我與實現理 想、健康需求、個人成長、信仰寄託、和諧的人際關係、休閒參與、金錢 的滿足、活得比別人好、對生活的樂天知命、自主性、生活目標、為他人 付出等,共計十四項幸福感來源。 二、影響國小資深女性教師的幸福感之因素可分為個人背景因素、環境因素及 個人心理因素等三個面向,其中以工作年資與教學經驗、社會支持、工作 的穩定性、親師生的互動關係、生活品質與個人空間等五項因素的影響層 面最為廣泛,半數以上的國小資深女性教師的幸福感皆受到這些因素相當 程度的影響。 三、部份影響國小資深女性教師的幸福感之因素很難直接論斷其好壞與否,有 時得視個體如何詮釋與因應;更重要的是,個人若能積極的面對並做好足 夠的心理調適,往往可以將其轉化為正向的影響因素,進而更能提昇自身 的幸福感。 四、本研究結果發現,正向積極且圓融的處事態度、足夠的愛心與耐心、高度 的親和力、對工作充滿熱忱、樂觀的個性與正向思考、觀念開放,關心並 樂於接受新事物以及創意等人格特質與幸福感之間具有正向的關係,因此 個體若能積極培養這些人格特質,不但對其教學成效與師生關係有正向的 助益,更能有效的增進其內心的幸福感受。 本研究最後針對上述的主題與研究發現加以描述和討論,並就主要的研究結果提出多方面的建議。Item 未婚單身女性幸福感之質性研究(2012) 賴珮瑄本研究旨在探討未婚單身女性幸福感的來源及相關影響因素,期望藉由研究瞭解未婚單身女性幸福感來源之內涵以及負向事件發生幸福感受到削弱時,有助於提升幸福感的個人資源,藉此認識與瞭解未婚單身女性幸福感之樣貌與現況。本研究一共訪談十五位年齡介於35至50歲的未婚單身女性,並且選擇紮根理論分析方法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未婚單身女性幸福感來源包含九項核心主題:(1)工作事業的經營:工作環境或氣氛佳;個人與職業工作的適配性高;工作回饋(工作薪資與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工作中獲得自我提升與成長。(2)休閒生活的參與:個人興趣的投入、意義建構,藉此獲得正向情緒或抒發心情;提供社交動機的滿足,獲得人際互動或享受家庭生活;休閒活動帶來資訊、增進知識,拓展生活體驗;以及休閒獲得身心的休息、放鬆與自在,促進健康。(3)社會關係的互動:在關係的互動與交流中獲得支持與資源;內在愛與被愛的需求獲得滿足;關係中的助人行為,為他人付出獲得滿足以及社我概念。(4)學習或進修生活:知識、技能的學習收穫或能力的成長;個人心理層面的成長與收穫;學習環境或氣氛佳;學習從自身興趣出發,過程即帶來幸福;以及學習進修是邁向自我實現的歷程。(5)與自己的關係:獨處的自由與自在;自我省思與瞭解,接納真實的自己帶來幸福感以及自我照顧(6)單身狀態:單身自由度高,不受拘束;心力和經濟只要關注和照顧自己,壓力負擔輕;且生活社交圈較廣。(7)個人目標的追求;(8)健康需求以及(9)經濟因素。 有助於未婚單身女性減少負向事件對幸福感造成的削弱,而有效提升個人幸福感的相關影響因素包含:(1)心理調適;(2)社會支持與資源;(3)因應行為。 本研究針對上述研究結果進一步進行討論,最後根據研究過程與結果,提出本研究的限制與建議。Item 當我們只在夢中相見─夢工作團體對成人經歷哀傷歷程之療效因子(2008) 詹杏如; Shing Ru Jan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夢工作團體對成人經歷哀傷歷程的療效因子。研究問題為(1)從夢者角度來看團體夢工作對其哀傷歷程之療效因子為何?(2)以哀傷夢為主題之夢團體歷程,對其成員哀傷歷程之療效因子為何?透過訪談本研究團體七位成員參與夢工作團體之經驗,以質性研究之現象學取向進行資料分析,描述此七位成員參與夢團體對其哀傷歷程影響之完整脈絡經驗。進而將其所經驗之療效主題進行歸納分類,發現夢工作團體對於團體成員哀傷歷程之療效因子。 研究結果發現七位成員參與團體之現象場經驗可分為四個面向的療效因子群。分別為:(1)夢工作團體進行中夢者及其他成員內在運作所經驗之療效因子,包括回憶與情感的交織觸動、存在與靈性的探尋、自我賦能感、處理與逝者關係、覺察自我與人際議題、親人同在團體的支持、認同學習他人;(2)夢者與其他成員在夢工作進行當下彼此互動經驗的療效因子,包括催化自我覺察、以投射表露情感、利他性行為、經驗無私照顧、自由揭露分享;(3)成員們經驗團體氛圍所產生之療效因子,包括產生希望感、普同感包含差異性、被接納支持的歸屬感、關係的聯結與滋潤、學習夢工作知識;以及(4)成員團體經驗對現實生活所產生的療效因子,包括外在重要關係的轉變、支持團體的延續、增進個別諮商的效能、經歷真實哀傷宣洩。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也與Worden的哀傷任務理論及Yalom的團體療效進行對話討論與研究限制說明。最後並對未來夢工作團體結合哀傷輔導之實務與相關研究提出建議。Item 臺灣百年老店接班人生涯發展歷程之敘說分析--以老雪花齋為例(2005) 黃汝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台灣百年老店接班人之生涯發展歷程,藉由代間和性別觀點,共構整體家庭系統對接班歷程的解讀,並探討社會脈絡與家族倫理在個人接班歷程中的影響。 本研究以百年老店「老雪花齋」作為訪談對象,以第三代接班人做為訪談主軸,輔以其他家族成員之聲音。參與觀察和相關報導之收集,增加對「老雪花齋」的認識,做為資料分析時之背景知識。對訪談內容進行「整體—內容」之敘說分析,萃取出重要主題進行理解與詮釋,並以時間序加以排列,構築整體故事。 研究結果發現,在百年老店之本土化現象裡,互依我的個體觀將影響接班人之生涯決定,而義務教育延緩生涯決定時間,讓接班人出現生涯猶豫現象,但滿足家庭需求,維繫百年老店之延續仍是接班人的優先選擇。在代間傳遞現象裡,父親所傳遞的價值觀,將對長子的生涯發展與決定具有影響力,但接班過程中,較無刻意的培育過程,易形成接班行為上的不適應。在性別議題裡,技藝傳子不傳女,媳婦位置可能高於女兒,且男性呈現家族以我為傲的心態,女性則出現我以家族為榮的現象,整體而言,百年老店的延續仍依賴著家族倫理的維繫,但經營者將百年成就歸因於社會烘托。 針對研究過程和結果,將提出研究限制與建議,以做為未來研究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