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田秀蘭教授"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北地區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2009) 黃虹薰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學生所知覺父母教養方式、生涯自我概念及生涯決定在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並探討高中生父母教養態度、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之關係。採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取台北地區包括臺北市、台北縣、基隆市共九所國立、縣立、市立高中或完全中學,高一、高二、高三男女學生,有效樣本共合計662人。本研究以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使用之工具包括「高中職生父母教養方式量表」、「生涯自我概念量表」、「生涯決定量表」。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 高中生所知覺父母教養方式,因年級不同而有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但不因性別、類組、居住地區、決定狀態、家庭社經地位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 高中生整體生涯自我概念,因性別、決定狀態、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統計上之顯著差異,但不因年級、類組、居住地區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 高中生整體生涯決定,因性別、年級、類組、決定狀態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但不因居住地區、家庭社經地位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不同。 四、 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涯自我概念有一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顯著意義。 五、 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涯自我概念有一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顯著意義。 六、 高中生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有二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顯著意義。 七、 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涯自我概念對整體生涯決定有顯著預測力,其中以生涯興趣對整體生涯決定之預測力最高。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高中生生涯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參考。Item 生涯規劃課程對高一男生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及決策型態之實驗效果研究(2007) 郭佩菁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生涯規劃課程對高一男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與決策型態的實施效果,並探討高一男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與決策型態之間的關係。以臺北市成功高中95學年度就讀高一學生之160 人為研究對象,採用準實驗研究法設計。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生涯決定困難量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及「決策型態量表」,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多變項共變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及質性方式進行資料分析。 一、本研究之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對降低參與者之生涯決定困難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尤其在「尚未準備就緒」、「訊息不足」及「文化環境因素」上,其實驗效果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二、本研究之生涯規劃課程對促進參與者之生涯自我效能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在「生涯計畫」及「生涯資料蒐集」上,其實驗效果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三、本研究之生涯規劃課程對促進參與者之決策型態察覺有顯著效果。 四、本研究發現生涯決定困難與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相關。 五、本研究發現決策型態與生涯決定困難有顯著相關。 六、本研究發現決策型態與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相關。 此外,本研究針對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內涵進行質性分析,並根據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討論,提出建議,以做為高中生涯輔導實務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生涯規劃課程、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決策型態Item 雙生涯女性優勢中心生涯適應諮商模式之建構與驗證(2009) 王玉珍; Yu-Chen, Wang本研究目的在建構雙生涯女性優勢中心生涯適應諮商模式,並驗證其效果。研究一為建構模式。研究參與者為10名雙生涯女性,年齡介於28至47歲(平均年齡為38.8歲)。研究者擔任諮商心理師角色,對參與者進行6到8次的短期諮商。諮商歷程所得之逐字稿資料,以發現取向質性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建構出包含四大巨集與十大段落的生涯適應諮商模式,並形成組型結構與諮商流程圖。 研究二採混合研究中的多重檢證方法,驗證並探究本模式的諮商效果。量化研究目的在探討本諮商模式對生活滿意的影響效果。共招募28名研究參與者,年齡介於28到4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5歲。研究採等組前後測控制組實驗設計,自變項為實驗處理,依變項為生活滿意。參與者隨機分派到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實施本研究所建構出的雙生涯女性優勢中心生涯適應模式諮商,控制組實施雙生涯家庭角色信念量表。實驗處理前後兩組均實施「家庭及工作滿意與平衡量表」。資料處理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本諮商模式對於提升生活滿意內涵中的追求自我成長與照顧、快樂感受二部份具有效果,工作滿意部分的效果則不顯著。另採質性研究探究參與者諮商的主觀經驗,以了解本模式的諮商歷程與療效內涵。14名參與者於諮商後進行追蹤訪談,所得資料以紮根方法進行分析。結果歸納出影響諮商歷程的因素為個人的內在準備、諮商介入、外在事件影響以及療效內涵等四部份,其中療效內涵可分為自我內在系統的認知、情感與行動層面、外在脈絡系統的人我關係與工作層面以及統轄系統的因應策略與自我效能層面。據此結果提出一諮商歷程與療效內涵的改變機制模式。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針對未來研究以及實務工作等相關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