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羅希哲"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5 of 1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QR Code應用於高職數學之教學歷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4-06-??) 蔡至誠; 羅希哲; Chih-Cheng Tsai; Shi-Jer Lou
    網路無線與寬頻通訊的快速發展,使得行動學習逐漸成為重要的學習式,運用智慧型手機隨時上網的功能,讓行動上綱學習更為簡單方便。這堂數有限的高職數學而言,學生的學習變得無所不在,只要在例題旁加上QRCode,用手機掃描,即能達結至教學網站,解說畫面隨即呈現在手機螢幕上。此學習模式不僅輔助了教師的教學,更有益於學生的學習,因此本研究以「QRCode應用於高職數學之教學歷程」,期使數學教學更為生動有趣。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U-BOPPPS 教學模式之評估與建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6-09-??) 鍾智超; 詹為淵; 羅希哲; Chih-Chao Chung, Wei-Yuan Dzan, Shi-Jer Lou
    本研究旨在探討整合U化(Ubiquitous)技術與數位科技之BOPPPS(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之作法必要性與有效性分析,以建構U-BOPPPS 創新教學模式。本研究邀請10 位專家進行2 回合專家問卷調查;第一回合採Fuzzy Delphi,確認BOPPPS 六階段作法之必要性。第二回合,以AHP 評估於傳統課堂授課、數位學習平臺與U-learning 平臺等三種教學環境下,BOPPPS 各階段作法之有效性權重比例。結論為,(1) BOPPPS 六階段,共有31 項必要作法。(2)依照BOPPPS 各階段作法之有效性分析,歸納BOPPPS 於課堂授課、數位學習平臺與U-learning 平臺等三種教學環境下之教學重點。(3)建構U-BOPPPS 教學模式。最後,提出U-BOPPPS教學建議,(a)課程前-宣導U-BOPPPS 教育思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b)課程中-強化U-BOPPPS 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合作學習、(c)課程後-建置U-BOPPPS多元評量,提高學生學習成效。以此,提高整合U 化技術與BOPPPS 創新教學之有效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高齡族群之科技素養教育現況與展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2-12-??) 李昆憲; 羅希哲; 蔡慧音; 石儒居; Kun-Hsien Li; Shi-Jer Lou; Huei-Yin Tsai; Ru-Chu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高齡族群教育中科技素養教育推動的狀況,以分析其架構與未來展望。研究乃採以文件分析法、訪談法與量化問卷調查法,從法制面、機構課程分析與中、高齡族群教育對象需求分析。針對高屏地區主要之三個中、高齡族群教育提供機構與學習者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提供中、高齡族群的服務機構科技素養教育類課程仍過於狹隘與不足;(二)中、高齡族群族群對科技素養教育的需求是強烈且橫跨性別與區域、原職業類型;(三)61~70歲族群對中、高齡族群中科技教育的需求呈現需求強烈;(四)落實中、高齡族群的科技素養教育方可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並與法律精神相符。期待相關單位,透過異業聯盟或產、官、學合作方式,增加中、高齡族群科技教育的廣度,使科技教育在中、高齡族群中的推動能真正落實。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高齡族群之科技素養教育現況與展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2-12-??) 李昆憲; 羅希哲; 蔡慧音; 石儒居; Kun-Hsien Li; Shi-Jer Lou; Huei-Yin Tsai; Ru-Chu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高齡族群教育中科技素養教育推動的狀況,以分析其架構與未來展望。研究乃採以文件分析法、訪談法與量化問卷調查法,從法制面、機構課程分析與中、高齡族群教育對象需求分析。針對高屏地區主要之三個中、高齡族群教育提供機構與學習者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提供中、高齡族群的服務機構科技素養教育類課程仍過於狹隘與不足;(二)中、高齡族群族群對科技素養教育的需求是強烈且橫跨性別與區域、原職業類型;(三)61~70歲族群對中、高齡族群中科技教育的需求呈現需求強烈;(四)落實中、高齡族群的科技素養教育方可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並與法律精神相符。期待相關單位,透過異業聯盟或產、官、學合作方式,增加中、高齡族群科技教育的廣度,使科技教育在中、高齡族群中的推動能真正落實。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北市全聯福利中心服務品質之顧客滿意度研究
    (2005) 胡俊煌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北市全聯福利中心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現況,並參考相關文獻與研究結果作成結論,並將結論作出建議,讓全聯福利中心作為未來提升服務品質之參考。 本研究基礎理論是以PZB服務品質模式作為主要架構,參考PZB三位學者所發展之顧客服務品質滿意度量表,將服務品質分為五個構面(可靠性、關懷性、反應性、保證性與有形性),用來作為全聯福利中心服務品質滿意度的衡量構面,並設計「全聯福利中心服務品質滿意度」調查問卷,針對台北市全聯福利中心選取十二家營業所分公司進行研究,隨機抽樣720位消費的顧客進行問卷調查。 本研究內容先進行問卷之項目分析與信、效度分析,再利用獨立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針對問卷內容進行顯著性考驗,最後再進行分析討論得到下列結果: 一、顧客對於全聯福利中心服務品質滿意度現況,在整體與「可靠性」、「關 懷性」、「反應性」、「保證性」及「有形性」等構面滿意度是位於「普通」偏向正向的程度。 二、在顧客個人背景項目「年齡」、「職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與「每月消費次數」在服務品質構面上有顯著差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礙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4-09-?) 曾國鴻; 陳榮宗; 巫銘昌; 羅希哲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知識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礙因素,並比較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其可行策略與障礙因素看法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服務 於臺南縣的國民小學教師,研究方法採行教師訪談與問卷調查法等兩種,教師訪談的對象為四位服務於臺南縣的國小教師;問卷調查部分則以立意取樣的方式寄出 750份問卷,有效問卷計669份,可用率為93.44%,所得資料以百分比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俾驗證研究假設。本研究 發現國小教師進行知識取得的可行策略為參加研習會、至學術單位進修、校外人力資源的協助、教學協同團體的資料、參與知識社群、教學觀摩、聊天、閱讀、電腦 網路的應用等;而障礙因素為研習課程不符所需、各種進修的障礙、學習動機低落、選擇知識能力不足、資訊過量、電腦硬體設備不合時宜、資訊素養不足、時間不 夠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應用科學教育學門發展與推動
    (2011-12-31) 張基成; 羅希哲; 黃悅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數學e化教材的製作理念與Microsoft Publisher 2003應用之探討-以「國中數學第一冊:數量的樣式與規律」為例
    (資訊中心, 2004-08-??) 羅希哲; 陳瑞容; 楊昀學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智慧型PDA融入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研究活動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7-03-??) 許耀升; 羅希哲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利用智慧型PDA 為行動載具,發展相關教材,做為教學應用,及將智慧型PDA 融入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設計之教學成效。隨著資訊科技不斷地創新和演進,相關的資訊設備及技術也不斷地蓬勃發展,而智慧型PDA 不僅為資訊產品中較具創新的產品之一,且其功能多元化,並具高度的實用性,若將智慧型PDA應用在教師的教學研究上,無疑是提供教師一個良好的教學載具,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提升,有正面的幫助,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有相當的助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設計及發展以智慧型PDA 為行動載具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再評估相關教材在課程活動中所具備的特色及實施情形,藉以提供教師做為未來以智慧型PDA 為行動載具之相關教學的重要參考,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教學現場錄影、學生深入訪談、教學者省思日誌、學習前態度問卷、學習後滿意度問卷及評鑑問卷,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生活科技專案學習實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6-04-??) 羅希哲; 黃再鴻; 簡育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生活科技遠距協同教學之實錄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7-02-??) 黃再鴻; 羅希哲; 陳文進; 溫敬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綜合高中教師對化學科及生物科課程之教學現況、學習難易程度與電腦輔助教學需求之調查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4-06-??) 羅希哲; 顏肇容; 溫漢儒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資訊融入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理論與實務以「Mind Manager X5」為例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6-12-??) 許耀升; 羅希哲; Hsu, Yao-shengLuo, His-cho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錄影媒體DIY
    (資訊中心, 2001-04-??) 羅希哲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高中工程設計取向之課程設計與實驗:跨學科STEM知識的整合與應用
    (2016) 范斯淳; FAN, SZU-CHUN
    以工程設計為主軸之STEM跨學科整合性課程,為近代科技教育課程改革主要趨勢。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發展適用於臺灣高中階段之「工程設計取向STEM課程設計模式」,並據此發展一套教學模組,以檢驗其教學成效。本研究採用混合研究法的途徑,經由前導的教學模組準實驗研究、深度訪談、與國外STEM課程內容組成分析,建構工程設計取向STEM課程設計模式的學理基礎。而後,透過再次的教學實驗,驗證本課程設計模式之可行性,並深入探討教學模組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高中一年級103位學生,主要研究變項為機構概念知識、工程設計核心能力、及STEM態度。教學模組選取機構設計為主題,內容包含三個STEM實作單元,及一個機構玩具設計製作專題。資料分析採取以量化為主(含描述統計、t考驗、ANOVA、ANCOVA、相關分析、及探索性的逐步迴歸分析等)、質性分析為輔的方式進行。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提出結論與建議如下: 1.本研究之教學模組,可有效提升學生對機構概念知識的理解及其於機構玩具設計製作專題之表現。 2.學生之學習興趣是影響其投入工程設計專題的重要因素,而具體、成功的實作學習經驗,會提升學生對工程設計取向課程的興趣。 3.影響學生解決工程設計問題之關鍵因素,在於學生是否能將STEM知識整合應用於「發展方案、預測分析、建模/執行方案、測試修正」等四項工程設計核心能力。 4.工程設計取向STEM課程設計模式,包含:(1)選擇課程主題、(2)剖析課程內涵、(3)建構學習經驗、(4)檢核評估等四大階段與10項步驟。 5.發展工程設計取向STEM課程之兩大關鍵,在於「聚焦核心之STEM知識」,並透過「探究實驗」與「設計製作」取向之STEM實作單元,幫助學生確實建構知識思考與工程實作的連結。 具體而言,工程設計取向之STEM課程對高中未來的科技教育應可帶來正向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依循此課程設計模式,發展12年國教高中生活科技領域之工程設計取向課程。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