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胡益進"
Now showing 1 - 20 of 190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高齡者使用網際網路搜尋健康資訊行為之探討-網路社會資本、網路自我效能及網路健康素養的角色(2021) 何志鴻; Ho, Chinh-Hung本論文在探討中高齡者使用網路搜尋健康行為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為橫斷式相關研究設計,於台灣地區採以隨機分布比例分區抽樣,以結構式問卷透過訪視進行資料收集。本研究時間為2018年7月至12月,共完成600份問卷調查,有效問卷為558份,資料分析以SSPS 22.0統計軟體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本研究對象在年齡越低,且其網路社會資本、網路自我效能及網路健康素養得分愈高,其網路健康資訊搜尋行為得分有顯著愈高。二、本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特性變項在教育程度、上網經驗、有網路社群使用、有網路即時通使用、有網路即時通加入等變項及網路社會資本、網路自我效能與網路健康素養等變項皆為影響其網路健康資訊搜尋行為的顯著因素。根據研究結果,衛生教育者對中高齡者提供網路相關健康促進活動時,應著重其網路健康素養與網路自我效能以強化對網路使用及網路健康資訊辨識能力,並藉由網路社群作為健康資訊討論與資訊交換平台,提升網路健康資訊搜尋能力。Item 九二一震災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工作團(2000/1-2000/6) 晏涵文; 陳獻桐; 吳庶深; 胡益進; 黃淑貞; 葉國樑; 鄭惠美; 蘇富美921震災震倒的不只是建築物與山林坡地,以及造成生命與財物的損失而已。這一系列的地震災難, 我們早知即將發生,卻又遠遠超過所能預期的格局,幾乎震撼了台灣社會的每一個向度與層面。它更 挑戰了公共衛生等多種專業對災變的應對策略與行動能力,同時引發我們對如何落實建設基層化、專 業本土化的省思。 我們希望與草屯鎮民眾一齊走過社區重建的過程,共同學習如何度過災變的傷痕,記錄並思考創傷的 因由與意義,尋找出適當的方法與途徑,動員民眾一起來營造一個具有未來觀及總體性發展的健康社區。 而本計畫之實施方法為:1.對社區社會資源、環境與需求的總體評估;2.成立社區服務團隊;3.促進災區 資源整合與社區發展;4.發展災後重建社區暨學校教育的系統化課程與活動;5.評估與改進社區、學校中 的災變防護組織與功能。並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師生共同投入參與,希望能達到草屯鎮社區 民眾身心重建,以及社區永續發展。Item 九二一震災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工作團(行政院衛生署, 2000-06-30) 晏涵文; 陳獻桐; 吳庶深; 胡益進; 黃淑貞; 葉國樑; 鄭惠美; 蘇富美921震災震倒的不只是建築物與山林坡地,以及造成生命與財物的損失而已。這一系列的地震災難, 我們早知即將發生,卻又遠遠超過所能預期的格局,幾乎震撼了台灣社會的每一個向度與層面。它更 挑戰了公共衛生等多種專業對災變的應對策略與行動能力,同時引發我們對如何落實建設基層化、專 業本土化的省思。 我們希望與草屯鎮民眾一齊走過社區重建的過程,共同學習如何度過災變的傷痕,記錄並思考創傷的 因由與意義,尋找出適當的方法與途徑,動員民眾一起來營造一個具有未來觀及總體性發展的健康社區。 而本計畫之實施方法為:1.對社區社會資源、環境與需求的總體評估;2.成立社區服務團隊;3.促進災區 資源整合與社區發展;4.發展災後重建社區暨學校教育的系統化課程與活動;5.評估與改進社區、學校中 的災變防護組織與功能。並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師生共同投入參與,希望能達到草屯鎮社區 民眾身心重建,以及社區永續發展。Item 乳癌婦女性生活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北部某病友支持團體為例(2020) 陳若旻; Chen, Jo-Mi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乳癌婦女性生活現況及影響性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因素。研究方法以立意取樣(purposively sampling),採橫斷性研究設計,以台灣北部某乳癌病友支持團體成員為對象,收案時間為2020年3月17日至3月31日,有效樣本數101份。採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收集乳癌婦女社會人口學、乳癌疾病特性、症狀經驗、身體心像、性伴侶親密關係及性生活滿意度等相關資料,使用SPSS for Window 23.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以了解各變項之現況以及影響性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因素,並探討性生活滿意度的預測因子。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身體心像滿意程度屬於中等偏上,以「滿意自己身體外觀」為最高分。性伴侶親密關係程度屬於中等偏低,以「我們倆嘗試一起參加社交活動」為最高分。性生活滿意度是中等略偏低,以反向題「你感覺性吸引力減少是因為疾病造成的外觀改變」為最高分。 二、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年齡和性生活滿意度是顯著負相關;社經地位指數和性生活滿意度是顯著正相關;已婚較其他婚姻狀況的性生活滿意度為差。 三、 研究對象的乳癌疾病特性,以「有使用活動式義乳」較「無使用活動式義乳」的性生活滿意度為高,其他變項則不顯著。 四、 研究對象的症狀經驗,以「有月經」較「已停經」、以「自覺月經週期有受到治療的影響」較「自覺月經週期無受到治療的影響」的性生活滿意度高;「自覺心理症狀數」和性生活滿意度是顯著負相關。「身體心像」及「性伴侶親密關係」和性生活滿意度是顯著正相關。 五、 預測乳癌婦女性生活滿意度的因素為婚姻狀況、使用活動式義乳及性伴侶親密關係。 六、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乳癌疾病特性、症狀經驗、身體心像、性伴侶親密關係對預測性生活滿意度,可解釋的總變異量為71.8%。Item 以Pender健康促進模式探討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拒菸行為之研究(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1-12-01) 劉婉柔; 苗迺芳; 胡益進由於臺灣青少年吸菸比率逐年上升,所以要預防青少年吸菸習慣的養成,應針對可能嘗試吸菸的小學高年級學生著手,然而國內對此階段學生之拒菸行為瞭解不多,因此,本研究以98學年度就讀於新北市的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進行調查,並以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為依據,探討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拒菸行為的相關因素,期能將研究結果作為推動菸害防制工作的參考。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法於各鄉鎮市中按國小學校比例抽出樣本學校,共選取新北市37所學校,五年級118班,六年級118班,經過實際的施測後,有效的回收問卷6,886份,回收率為98.1 %。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1. 研究對象的菸害認知還有待加強,拒菸態度正向、菸品可近性很低、菸害課程學習經驗良好,所以有將近八成的研究對象能選擇拒菸行為,然而,仍有20.6%的研究對象很少與從未執行拒菸行為。2. 以變異數分析可知,拒菸行為在性別、父親教育程度、吸菸經驗,以及家長和朋友吸菸與否有顯著差異。另以皮爾森相關係數檢定可知,拒菸行為與菸害認知、拒菸態度和菸害課程學習經驗呈顯著正相關,另與菸品可近性呈負相關。3. 以階層迴歸分析檢定可知,個人特質與經驗因素、行為相關的特異性認知及情感反應因素之各變項能有效解釋10%的拒絕吸菸行為,其中以拒菸態度為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從標準化迴歸係數(β)亦可知所有影響因素中,拒絕吸菸行為與菸害認知、拒菸態度與菸害課程學習經驗為顯著正相關,而拒絕吸菸行為與性別、吸菸經驗、朋友是否吸菸、菸品可近性為顯著負相關;也就是研究對象是女生、沒有吸菸經驗、菸害認知與拒菸態度愈好、較多菸害課程學習經驗、朋友愈沒吸菸,以及平常接觸菸品可近性愈低者,愈能執行拒菸行為。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1. 政府在菸害衛教內容中,應加強二手菸對學童的危害,與菸害防制法的宣導和加強取締,以利建立無菸環境,並減少學童接觸菸品機會。2. 教育單位亦需落實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拒菸教育計畫與課程,以提升學童對菸害的認知與拒菸態度,進而強化拒菸行為的產生。Item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桃園縣某完全中學國中生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2012) 鍾俊偉本論文旨在探討學生體重控制行為與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及背景變項等變項關係。本研究以桃園縣六和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60人,共計340人為研究樣本,並以結構式自填問卷進行調查。計得有效問卷310份,回收率達95。利用SPSS for windows 12.0套裝軟體進行分析,得到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對肥胖相關疾病嚴重性認知傾向於「非常嚴重」(=4.38),並發現在自覺體型上有顯著差異;對體重控制利益性認知傾向於「非常同意」(=4.13)、障礙認知傾向於「中立意見」(=3.45)。 二、研究對象未來進行體重控制行為介於有可能與非常有可能之間,並傾向「有可能」(78.1%)。 三、研究對象之節制飲食自我效能傾向「中立意見」(=3.39),運動行為自我效傾向「中立意見」(=3.19)。 四、不同性別及自覺體型之研究對象在運動行為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有無體控制經驗之研究對象在節制飲食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性別、運動自我效能高及自覺體型之研究對象在未來體重控制行為有顯著差異。 六、學生之體重控制行為與健康信念中之利益性認知(r=0.10)及行動線索(r=0.29)呈顯著正相關;與嚴重性認知(r=-0.36)、障礙性認知呈負相關(r=-0.05)。 七、學生之體重控制行為與節制飲食(r=0.26)及運動自我效能(r=0.50)均呈顯著正相關,且運動行為自我效能把握度較飲食節制自我效能把握度高。 八、研究架構中相關變項對未來體重控制行為解釋力達20﹪,可有效預測之變項為運動自我把握度、性別及自覺體型,其中以運動把握度最具影響力,自覺體型次之。Item 以理性行動理論探討國中生電子煙使用意圖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2021) 楊惠洋子; Yang, Hui Yang-Tzu本研究旨在以理性行動理論探討新北市某國中學生電子煙使用意圖。研究母群是以109學年度就讀於新北市某國中為研究對象,共抽出298名學生。採複迴歸分析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行為信念」,會因為「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結果評價」,會因為「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規範信念」,會因為「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母親使用紙菸的變項」、、「父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母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遵從動機」,會因為「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行為意圖」,會因為「性別」、「年級」、「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父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6. 使用電子煙行為態度、主觀規範與行為意圖呈現顯著相關。 7. 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遵從動機可有效預測使用電子煙行為意圖,其解釋力為17.1%。Item 以臨床衰弱量表、檢傷分類與共病指數評估醫院急診高齡病人預後之研究(2024) 鄭韻如; Cheng, Yun-Ju背景:人口老化是全球近年來極為關注的議題。隨著老年人口逐年上升,急診65歲以上就診民眾更高達四成,其健康狀態不再僅受疾病本身影響,還涉及活動功能、心智、環境、經濟和社會因素。因此,醫療照護必須調整,從傳統疾病轉向功能評估。如果急診65歲以上高齡者的評估結果能有效預測預後,將有助於衛生教育和醫療決策。目的:本研究透過臨床衰弱等級量表(Clinical Frailty Scale,CFS)、臺灣五級檢傷分類系統(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TTAS)、查爾森多重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等量表探討其評估結果及與預後的關係。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方法:本研究採病歷回溯法,收集某醫學中心自2019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於急診接受臨床衰弱量表(CFS)評估的高齡者,依據其病歷資料之特性、評估結果及預後進行分析。結果:本研究共分析9594位個案病例。結果顯示,老人評估量表對再入院及死亡皆具預測力,在控制干擾變項後,三個量表皆為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而臨床衰弱量表(CFS)和共病指數(CCI)為短期再入院的獨立預測因子。追蹤再入院與死亡之預測力,以臨床衰弱量表(CFS)最優,其次為檢傷分類(TTAS)為共病指數(CCI)。結論:臨床衰弱量表(CFS)、檢傷分類(TTAS)及共病指數(CCI)皆為急診高齡者預後之預測工具。其中臨床衰弱量表(CFS)作為急診老人預後評估的首選工具,建議未來推廣於急診老人評估中,配合檢傷分類(TTAS)及共病指數(CCI),作為醫療建議及處置之參考依據。Item 位商教育專題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1998-01-01) 王懋雯; 于坤煌; 林武雄; 林燕卿; 吳仁宇; 胡益進; 陳政誠; 陳政友; 黃松元; 廖倩誼; 劉貴雲Item 健康促進學校-資源發展中心 95 年度成果報告(2006-01-01) 陳政友; 黃松元; 賴香如; 李景美; 胡益進; 姜逸群; 馬藹屏; 彭秀英Item 健康促進學校工作指引編撰計畫(2003-01-01) 黃松元; 陳政友; 賴香如; 胡益進; 姜逸群; 彭秀英; 洪華君Item 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 92 年度成果報告(2003-01-01) 黃松元; 陳政友; 賴香如; 胡益進; 姜逸群; 彭秀英; 洪華君Item 健康教育專業人員證照制度之研究(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1996-12-01) 黃松元; 胡益進; 余坤煌Item 健體學習領域中健教課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2008) 邱玉貞; Chiu-yu-chen九年一貫課程自93學年度全面正式實施已過數年,其成效是大眾所關注的焦點,本研究將針對健康與體育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中「健康教育」部份教學現況及學生學習後的「滿意程度」做一調查並做深入探討。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中三年級學生,採抽樣調查,以自編之「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實施現況及滿意度調查問卷」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之收集。分析收回之582份有效量表後,所得結果如下: 一、在學校規模方面:就總量表來看,大型及中型學校課程實施符合程度皆高於小型學校。 二、在學校地區方面:在「生長發展」層面中,課程實施符合程度西區高於東區。 三、在使用教科書版本方面:就總量來看,康軒及仁林版本之課程實施現況及學習滿意程度皆高於翰林版本。 四、在健教課程節數編排方面:各層面及總量表統計結果顯示,每週一節健教課較能達到課程能力指標,也有較高的滿意度。 五、在教師性別方面:以女性教師較能符合各課程分段能力指標。 六、在教師專業背景方面:其他專任教師課程實施符合程度與學習滿意程度部份,皆高於健教專任教師與體育專任教師。 七、在健教教師是否為導師方面:健教教師為導師其課程實施符合程度與學習滿意程度部份均達顯著差異。 八、在學習成效部份:就總量表來看,得分90分以上的學生對於課程實施符合程度與學習滿意程度部份高於得分80~90的學生。 九、研究結果顯示總實施現況與總學習滿意程度呈正相關。 關鍵字:健康與體育課程、實施現況、學習滿意程度Item 公共衛生防疫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以某縣市為例(2019) 陳思璇; Chen, Szu-Hsuan以某縣市公共衛生防疫人員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探討其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情形,研究工具係使用個人背景、自覺健康狀態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量表,整體統計樣本共計112名,有效回收率達90.3%,並使用描述性統計的次數分配、百分率、平均值、標準差與推論性統計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方式進行分析統計,進一步了解在個人背景變項、自覺健康狀態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並探討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因子。本研究調查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自覺健康狀態的程度為中上,普遍對於自己健康狀況的評值有正面的評價。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部份,最高分為自我實現、次高為人際支持,最低分為運動。 二、研究對象在個人背景變項中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自覺健康狀態呈現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會因為不同的年齡及教育程度,而呈現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態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兩者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表示當研究對象其自覺健康狀態越好時,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執行上會越落實。 五、在個人背景變項中的「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及「自覺健康狀態」皆可有效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且可解釋39.4%的變異量。Item 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安全學校認知、關注階段與推行意圖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2011) 李幸君; Lee, Hsing-Chun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關注階段與推行意圖之情形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採量化方式進行,以臺北市99學年度141位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為研究對象,採全面普測方式進行,計有效樣本138人。 研究工具使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問卷內容包括:(一) 國際安全學校認知、(二) 國際安全學校關注階段、(三)推行國際安全學校的行為意圖、(四)基本資料。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12.0 for Windows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採用次數分配、百分率、平均數、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主要發現: 一、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尚有近六成的校長未曾參加過國際安全學校相關研習。 二、有九成以上的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表示對「國際安全學校計畫」是非常支持或支持。 三、臺北市目前有近一成的學校已開始推行「國際安全學校計畫」,還有九成尚未推行。在全體校長中,只有二成二的校長自覺在「國際安全學校計畫」的推行上,是沒有困難的。 四、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以危機因應向度最高,答對率為九成七;在國際安全學校概念的認知最低,答對率只有四成。 五、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安全學校的關注階段,最高為成效關注,其次為資訊關注。 六、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安全學校的推行意圖上,未來三年內推行的可能性高於在下一個新學年度推行的可能性。 七、影響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安全學校認知的因素,包括:年齡、最高學歷、曾擔任主任年資、安全相關課程研習時數、是否參加過國際安全學校研習、自覺對國際安全學校的支持度和執行能力、是否已開始推行和是否已通過認證等9項。 八、影響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安全學校關注階段的因素,包括:擔任該校校長年資、曾擔任主任年資、安全相關課程研習時數、是否參加過國際安全學校研習、自覺對國際安全學校的支持度、執行能力、推行困難度、學校行政區、是否已開始推行、是否已通過認證等10項。 九、影響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安全學校推行意圖的因素,包括:性別、自覺對國際安全學校的支持度、執行能力、推行困難度、學校行政區、是否已開始推行、是否已通過認證等7項。 十、整體認知與合作關注、成效關注、資訊關注、再關注、個人關注呈現正相關,與低度關注呈現負相關。 十一、整體認知與整體推行意圖無顯著相關,但與未來三年內推行的可能性有正相關;而體育活動和危機因應向度的認知,則與整體推行意圖有正相關。 十二、整體推行意圖與合作關注、成效關注、資訊關注、個人關注、再關注呈現正相關,與低度關注呈現負相關。Item 利用健康信念模式構面探討新北市外勤消防人員健康飲食行為(2024) 陳中; Chen, Chung背景:消防人員的健康狀況對工作表現和生活品質有重大影響。然而,消防工作的特性使飲食行為面臨挑戰。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是解釋健康行為的重要理論框架,適用於探討消防人員的飲食行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外勤消防人員健康飲食行為的相關因素,特別聚焦於健康信念模式構面中的變項,如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及飲食行為障礙,為制定改善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調查設計,以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的消防人員為母體。根據Krejcie與Morgan(1970)的抽樣標準,計算樣本數為360人,最終實際回收481份有效問卷。調查工具為自擬線上問卷,涵蓋人口學資料、健康信念模式構面及健康飲食行為。結果:在481名消防人員中,九成為男性,年齡集中於31-40歲,六成的BMI顯示過重,近兩成罹患慢性疾病。約四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未來一年內可能罹患慢性疾病,其中七成擔心消化道問題。九成受訪者認為勤務繁忙阻礙了健康飲食,六成提到經濟因素也是障礙。近八成認為,若工作場所提供健康飲食,將增加其選擇健康飲食的意願。健康飲食行為平均得分為22分,受訪者多數在進食時看電視或電腦,九成無法做到細嚼慢嚥,且經常缺乏水果攝取,習慣用食物慶祝。結果顯示,慢性疾病自覺罹患性、慢性疾病自覺嚴重性及健康飲食自覺障礙與健康飲食行為呈顯著負相關。結論:消防人員的健康飲食行為受工作特性、個人信念及環境因素的顯著影響。改善其飲食行為需提供健康飲食選擇,減少勤務對飲食的阻礙,並加強健康飲食教育。未來的介入措施應根據各大隊的特性進行調整,特別關注自覺罹患性及婚姻狀況等因子對健康飲食行為的影響。Item 北區某高科技公司員工職業坐式行為改善策略之效果研究(2022) 劉美蘭; Liu, Mei-Lan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科技員工職業坐式行為的現況,驗證工作職場中推動「降低職業坐式行為時間」介入措施的效果,期望在高科技員工除了了解坐式行為對健康產生的影響外,還能實際應用在工作與生活中,降低職業坐式行為與其他類別的坐式行為。本研究第一階段進行橫斷性的調查,了解高科技產業員工坐式行為的現況、坐式行為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回收之有效問券共230份。員工職業坐式行為平均工作天7.9小時/天。第二階段為介入性實驗共91位參與者,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皆進行前後測,實驗組進行為期四週「降低職業坐式行為介入措施」,控制組無介入措施。以SPSS軟體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為實驗組員工經過介入措施後職業坐式行為時間平均減少0.95小時/天,以GEE檢驗其介入效果值達顯著水準 (p<.05)。實驗組坐式行為健康信念與自我效能有明顯進步,以配對t檢定及GEE檢驗其介入效果值達顯著水準 (p<.05)。 本研究結果驗證工作職場推動「降低職業坐式行為介入措施」具有良好效果,建議:(1)本研究結果顯示以衛生教育的方式進行職場健康促進是有效的,相較於可調式工作桌、坐站工作站或運動工作桌等設備成本低得多,更可大量推廣。(2)本介入措施未來在職場推動時應與時俱進,搭配新的科技與創新的想法,不只能引起員工的興趣,更能增加參與意願。(3)本研究對象僅限高科技產業員工,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行業,未來研究可以探討其他行業別的職業坐式行為,提升更多勞工的健康。Item 北部某醫學中心員工之營養知識、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相關因素研究(2018) 姜美慈; Chiang, Mei-Tzu本研究為探討醫學中心員工之營養知識、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現況,及個人背景因素對營養知識、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之差異,並了解營養知識、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三者相關性。 以北部某醫學中心員工為本研究的母群體,並採用分層集束抽樣法進行抽樣,以自編式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共取得359份有效問卷。研究資料採用描敘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營養知識在食物之營養素答對率較高,而均衡飲食知識答對率則較低;營養態度在均衡營養部分較佳,而情緒性進食態度則較差;飲食行為在食物攝取頻率及份量較佳,而均衡飲食與進食技巧則較差。 二、個人背景因素以年齡、教育程度與職稱等變項對於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三、關於營養知識、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三者相關性,營養知識與飲食行為無顯著相關,營養知識與營養態度為正相關(p< 0.001),營養態 度與飲食行為顯示正相關(p< 0.001)。 四、個人背景變項與營養知識對飲食行為無法預測,而營養態度可有效預測飲食行為,並可達19.6%的預測力。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未來相關研究的參考。Item 北部某醫學中心婦女乳癌篩檢衛生教育介入成效之研究(2017) 許聖德; Hsu, Sheng-Der本論文研究運用健康信念理論作為研究架構基礎,目的在於研發一套能增進婦女乳癌篩檢認知的衛生教育指導課程。並探討此多媒體衛生教育課程介入後,對於研究對象的「乳癌知覺罹患性」、「乳癌知覺嚴重性」、「乳癌篩檢行動利益」、「乳癌篩檢行動障礙」、「乳癌篩檢行動線索」及「乳癌篩檢自我效能」改變結果。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立意取樣,研究對象為45-69歲至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就診的女性病患,並將其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共計93名,實驗組47名婦女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HBM)為依據之多媒體衛生教育介入,對照組46名婦女則僅給予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乳癌防治手冊;實驗組及對照組均進行前、後測資料收集,以作為衛生教育課程介入對實驗組研究對象產生的成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衛生教育介入後,實驗組研究對象,在後測「知覺罹患性」、「知覺嚴重性」、「知覺行動利益」、「知覺行動障礙」、「行動線索」及「自我效能」得分顯著高於對照組,且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代表乳癌多媒體衛生教育介入,對於實驗組對象產生增進的效果。 我們相信,此研究設計的多媒體衛生教育成效確實優於傳統單張式衛生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