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莊佳穎"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6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Consuming Britishness in and away from London.
    (2011-07-14)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Divorcing China - The Swing from the Patrilineal Genealogy of China to the Matrilineal Genealogy of Taiwan in Taiwan’s National Imagination.
    (2010-04-24)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Divorcing China - The Swing from the Patrilineal Genealogy of China to the Matrilineal Genealogy of Taiwan in Taiwan’s National Imagination.
    (the GIGA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2011-01-01)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Finding the Lost Lover- Japan in Taiwan’s National Imagination.
    (2010-07-02)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Kawaii as Masquerade: Young Females’ Practices of kawaii in Taiwan.
    (2011-09-04)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he Matrilineal Genealogy in Taiwanese Popular Songs.
    (2010-10-24)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Monga as Grounded Japaneseness – Japan in Taiwan's contemporary Cinema.
    (2012-03-20)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Political Consumerism – A New Approach to Democratisation and Nation-Building.
    (2009-06-15)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Practising Kawaii in Taiwan.
    (2009-07-31)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Reapproaching Culture – Exploring Methods in Cultural Studies.
    (2010-08-06)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Selling and Consuming South Asia in Taipei.
    (2009-07-07)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份來自台灣研究學門的探勘報告
    (中研院社會所, 2010-08-01)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面鑲嵌了葛蘭姆西徽章的鏡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言學系, 2010-01-??)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面鑲嵌了葛蘭姆西徽章的鏡子
    (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2010-01-??)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面鑲嵌了葛蘭姆西徽章的鏡子:評吉見俊哉《媒介文化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2010-04-01)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國創造・臺灣變造:注音符號的接合與實踐斷裂
    (2019) 陳輔軒; Chen, Fu-Syuan
    本研究試圖探究中華民國發明的傳統——注音符號,用以作國民教育工具及中國傳統文化組件,在當代臺灣網路社會作為臺灣人身份識別的轉變歷程。戰後,中華民國/國民黨的國家機器將注音符號強加於臺灣社會,又有各界人士發表論述協作,包含教育界、政治界和媒體界,生產以注音符號為國語文/華語文教學的標準拼音系統之論述,接合產生國語/華語、注音符號的文化霸權。但隨著中華民國解嚴、臺灣公民社會的成熟、消費文化的興起以及網路科技的普及,注音符號轉為網路用語的遊戲,進一步標舉臺灣和其他國家華語文書寫差異。注音符號成為臺灣人在網路社會的身分標誌,更重要的是作為非中國認同的語言特徵。 本研究援引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被發明的傳統》(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的分析架構為研究取徑,考察注音符號從國家傳統到流行文化、從民族精神到戲謔遊戲、從中國代表到臺灣日常的變化軌跡。首先,本研究認為中華民國以注音符號作為現代國民教育工具,同時將其視為傳統漢文化的構件。本研究藉由研討國家創制注音符號的進程,釐清其被發明的歷史意義。其次,本研究分析戰後中華民國在臺灣推行國語運動的相關論述,探究社會與政策互動的接合實踐,呈現以注音符號學習國語文/華語文的論述形構及組織文化霸權的經過。最後,隨著政治解嚴、臺灣公民社會的成熟、消費文化的興起及網路應用的普及,臺灣網路用語出現直以注音符號代替文字的表達形式,而成為在網路社會中區辨臺灣與他國華語使用者的書寫特色。因此,本研究希冀展現注音符號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締構組件,轉折成為當代臺灣人在網路身分識別的憑證之歷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他鄉「瘋韓」意更濃─臺灣女性熱衷韓貨的消費現象與認同混淆
    (2011) 鄭心怡
    近年來臺灣成衣市場上所出現一股新勢力─韓貨。韓貨的出現不僅豐富了臺灣原本多元的服飾消費圖景,並在短時間內形成風潮,讓不少臺灣女性消費者為之風靡。本文從不同於現有探討韓國流行商品的角度切入,反思臺灣衣著流行工業中韓貨做為風潮所可能反映的國族認同議題,並將研究視角延伸至韓國服飾消費者,透過深度訪談進一步分析韓國服飾在臺灣蔚為風潮的成因。首先釐清「韓貨」在消費者心目中真正的代表意涵;其次藉由消費者的實際體驗,歸納韓貨的特色與消費偏好的成因;最後針對韓貨消費者購買韓貨之行為與韓國認同形塑之間的消長關係。研究發現,臺灣女性消費者對韓貨的偏好是相對而非絕對,意即在眾多服飾選擇之下,消費者對韓貨的好感度高於其他國家製造的服飾,但並不代表消費者僅以韓貨作為唯一選擇;另外,韓貨消費者對於韓國的認同矛盾並未藉著購買韓貨而消失,反倒在消費的愉悅與對韓國的負面觀感中擺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做「可愛」-「可愛文化在台灣」的問題化、概念化與脈絡化嘗試
    (2013-11-30) 莊佳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再/誤現1895:電影《一八九五》的產製與消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2012-04-01) 莊佳穎
    本文藉由對於《一八九五》這部電影之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爬梳,探討台灣社會對於1895∕《一八九五》集體想像是如何生成的。筆者將把研究場域還原到台灣(人)本身的生活現場之中,同時關注電影之生產者的生產實踐和消費者的消費實踐。筆者將討論《一八九五》電影文本如何在電影生產者(如:出品人和導演等)與消費者(如:電影觀眾、DVD 收藏者和網友等)之間,透過持續的表述書寫和實踐,形構台灣社會對於1895∕《一八九五》的,兼具同質與異質、史實與想像的共體感。全文將分別就《一八九五》電影文本本身作為一個意義闡連的所在、電影工作者作為文本生產者之生產實踐、及電影觀眾作為文本消費者之消費實踐三個部份做討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再∕誤現1895:電影《一八九五》的產製與消費
    (臺灣語文學系, 2012-04-??) 莊佳穎; Yin C. Chuang
    本文藉由對於《一八九五》這部電影之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爬梳,探討台灣社會對於1895∕《一八九五》集體想像是如何生成的。筆者將把研究場域還原到台灣(人)本身的生活現場之中,同時關注電影之生產者的生產實踐和消費者的消費實踐。筆者將討論《一八九五》電影文本如何在電影生產者(如:出品人和導演等)與消費者(如:電影觀眾、DVD 收藏者和網友等)之間,透過持續的表述書寫和實踐,形構台灣社會對於1895∕《一八九五》的,兼具同質與異質、史實與想像的共體感。全文將分別就《一八九五》電影文本本身作為一個意義闡連的所在、電影工作者作為文本生產者之生產實踐、及電影觀眾作為文本消費者之消費實踐三個部份做討論。
  • «
  • 1 (current)
  • 2
  • 3
  • 4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