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莊勝義"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政策分析與建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12-??) 鄭英耀; 方德隆; 莊勝義; 陳利銘; 劉敏如; Ying-Yao Cheng; Der-Long Fang; Sheng-Yih Chuang; Li-Ming Chen; Min-Ju Liu
    經濟弱勢學生可能會因個人家庭或經濟因素而被排除於高等教育之外,使得以教育來促動社會流動的功能大打折扣。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及國際上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並據以對教育部政策提供修正芻議。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分別針對臺灣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政策、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時的考量與問題、改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的策略等議題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教育部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與就學提供了相當多的扶助措施,但這些扶助措施與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仍有部分落差,如學生可能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不懂申請程序與缺乏協助等,仍待改善政策以符學生需求。本研究依據文獻資料、國外政府與頂尖大學的作法,針對政策端及大學端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提出改善建議,如推動擴大參與方案、簡化入學申請流程、建構經濟弱勢學生入學扶助單一網頁窗口等。以期能讓更多經濟弱勢學生有機會透過高等教育來改善自身處境,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亦可落實校園多元化的理念,符應社會公正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政策分析與建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12-??) 鄭英耀; 方德隆; 莊勝義; 陳利銘; 劉敏如; Ying-Yao Cheng; Der-Long Fang; Sheng-Yih Chuang; Li-Ming Chen; Min-Ju Liu
    經濟弱勢學生可能會因個人家庭或經濟因素而被排除於高等教育之外,使得以教育來促動社會流動的功能大打折扣。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及國際上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並據以對教育部政策提供修正芻議。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分別針對臺灣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政策、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時的考量與問題、改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的策略等議題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教育部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與就學提供了相當多的扶助措施,但這些扶助措施與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仍有部分落差,如學生可能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不懂申請程序與缺乏協助等,仍待改善政策以符學生需求。本研究依據文獻資料、國外政府與頂尖大學的作法,針對政策端及大學端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提出改善建議,如推動擴大參與方案、簡化入學申請流程、建構經濟弱勢學生入學扶助單一網頁窗口等。以期能讓更多經濟弱勢學生有機會透過高等教育來改善自身處境,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亦可落實校園多元化的理念,符應社會公正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書評《經由世界走出我們的路:人的反身性與社會流動》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0-06-??) 莊勝義; Sheng-Yi Chuang
    本書是英國決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 社會學系教授Margaret S. Archer關於施為者(agency) 與結構( structure) 關係的系列著作之一,這些著都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它們分別是: Culture and Agency: The Place of Culture in Social Theoη( 1988 年出版)、Realist Social Theoη: The Morphogenetic Approach (1995年出版)、Being Human: The Problem of Agency (2000年出版)、Structure, Agency and The Internal Conversation (2003年出版)、Making Our Way Through The World: Human Reflexivity and Social Mobility ( 2007年出版)。如果說施為者與結構是Archer這二十多年來積極關注的課題,一點也沒錯。但若企圖將聚焦在「反思性」(reflexivity)的本書,看成是她最成熟的論著,則可能言之過早。儘管如此,本文評介本書的用意有三:其一,相對於其他社會學理論,國內對Archer社會理論的理解、介紹與應用,顯然不足,期能有拋磚引玉之效;其二,熟悉質性研究者可能多少接觸過關於「反思性」的概念,但像Archer這樣將它聚焦於個人與自然、文化、社會之關係,既深入且有系統地探究與應用,對本地的教育或社會研究社群應該會有所裡益;其三對本地教育學術界善於掌握新資訊,卻無暇消化成有系統的理論或研究架構, Archer自( 1986-1990) 擔任國際社會學學會(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ISA )主席以來,分別從D. Lockwood 、R. haskar 、R. Harre,以及當代社會理論中,抽取或轉化成她所需的概念或思想資源,透過系統的分析而賦予概念新義,並依其批判實在論的認識論取向,架構出可行的實徵研究。她持續二十多年的專注與投入,實為一位可借鏡的模範。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正義與教育機會均等
    (2007-11-23) 譚光鼎; 莊勝義; 魯先華; 康瀚文; 陳怡璇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正義與教育機會均等
    (2007-11-01) 譚光鼎; 莊勝義; 魯先華; 康瀚文; 陳怡璇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政策之檢討
    (2007-11-01) 譚光鼎; 莊勝義; 魯先華; 康瀚文陳怡璇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實施成效探討
    (2008-04-01) 譚光鼎; 莊勝義; 魯先華; 康瀚文; 陳怡璇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