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莊潔"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學校環境教育人員工作職責與專業素養內涵探究
    (2022) 莊潔; Chuang, Chien
    教育工作者是引領學生邁向友善環境與永續生活方式的關鍵角色,因此,提升人員的專業素養為推動環境教育之必要路徑。我國環境教育法執行已逾十年,累積數量可觀的認證環境教育人員,尤其以學校單位所屬環教人員比例最高。然而目前正規體系環教人員缺乏專業素養發展指引,應進一步探討以利人員專業成長,並做為人員職涯藍圖。本研究旨在探究正規教育體系下中小學校環境教育人員的職責與專業素養內涵。以教師專業發展、成人學習、職能積木模式為理論,研究採混合設計,以紮根理論的質性研究分析方法進行職責框架的建立,再透過職能分析的流程,彙整為專業素養內涵,並以敘述性統計與IPA分析結果。研究期程自2018到2022年,分四階段進行:前導階段,以文件分析、訪談三位學者與四位資深環境教育工作者蒐集資料,彙整後透過同儕研究會議與專家諮詢會議建立初步架構;第二「確立職責」階段,透過學者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共32位之三場焦點團體確認職責、工作內容架構;第三「檢核內涵」階段,邀請上述32位成員逐項檢視各層級內容,獲得修訂建議與必要性統計數據後,得出具體作為與專業素養內涵;第四調查階段,運用「學校環境教育人員專業素養內涵分析調查」問卷,調查43位中小學績優環境教育人員,獲得質性意見與統計數據,與前階段比對後修訂為「學校環境教育人員專業素養內涵分析」。研究最終提出以下幾點結論:一、學校環境教育人員應包含行政、教學、領導三類角色;二、從個人擴及到團隊的專業素養成長;三、「有系統的規劃學校師生EE增能活動」一項應優先改善;四、「最必要專業素養內涵」應為學校環教人員優先提升項目;五、「學校環境教育人員專業素養架構」為三層級模式。研究結果可供未來學校環境教育人員自我檢核、課程規劃與政策訂定之參考,並提出未來研究主題與對象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華語性別詞語看文化現象與教學應用
    (2013) 莊潔; Chieh Chuang
    語言是表現文化的重要媒介,性別是社會構成的重要元素,一個社會的性別如何被看待和建構反映了該族群的文化觀點。傳統中國社會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對性別有不同的期待,反映在詞語如「男主外,女主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夫唱婦隨」等。隨著時代變化,現代社會中性別詞語的語義和語境是否反映與傳統相似的觀點與文化現象,抑或有所區別,是本文想要了解的重點。 本文將透過性別詞語的收集和語義分析,再觀察性別詞語在不同語料庫中出現的語境差異,以討論現代和傳統性別文化的異同。本文先從各式文本中收集性別詞語,分類為「性別形象」、「婚姻期待」和「家庭責任」三類,再將各詞語置於三個語料庫中搜尋出現次數,並擷取前後文討論其語境變化。三個語料庫分別為以古文為主的「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系統」、以現代文本為主的「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和設定搜尋一年期的「聯合知識庫-全文報紙資料庫」。   結果發現,性別詞語表現出與傳統的不同,部分詞語的構詞產生性別角色的轉換,如「『婦』唱『夫』隨」、「『女』主外,「『男』主內」等,反映現代社會性別分工的新可能。部分詞語的語境也發生顯著變化,「男尊女卑」、「男女有別」已很少用於闡述原意。但部分性別詞語也延續傳統的觀點,如「家庭主婦」和「賢妻良母」等詞的大量使用,「剩女」一詞的表現等都反映性別角色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定位,此外「娘娘腔」、「男人婆」的語境也反映現代社會仍有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   最後,本文檢視華語教材中有關性別的章節,建議教師可從「語義教學」、「構詞教學」和「文化教學」等不同角度出發,幫助學生由性別詞語理解現代社會的性別文化現象,對比傳統與現代的差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漢語請求中的遁言研究
    (2010-01-01) 謝佳玲; 莊潔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