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莊郁麟"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存史與失節:危素(1303-1372)歷史評價探析(2017) 莊郁麟; Chuang, Yu-Lin民國初年,學者陳寅恪與清遺民劉聲木皆提及危素,然其內容所呈現的歷史評價,差異甚大:前者重「存史」,後者論「失節」。因此,本文不僅追溯危素生平及其時代,更分析明、清與民國初年的相關敘述,探討其歷史評價的轉折及意義。 危素,字太樸,生於元大德七年(1303)江西省撫州路金谿縣,年約四十,受薦為經筵檢討,又參與編修宋遼金元三史,名列〈進宋史表〉。本文第二章即追索危素著作流傳及其仕宦歷程,作為後續章節的申論基礎。第三章以「存史」評價為主軸,透過明清官方及士人對於危素易代生死抉擇的評論,瞭解相關敘述焦點轉變趨勢。第四章圍繞危素謫守余闕廟的故事,試圖追索其流傳歷程,探討明嘉靖到清乾隆的相關敘述脈絡變化,析論乾隆朝廷為何、如何運用之,進而瞭解「失節」評價的形成。另外,本文藉由地方志的相關記載,除了推測清初至乾隆朝之間的評價趨勢之外,亦考證危素貶謫故事的情況。 透過本文研究,瞭解明代中葉至民初四百餘年的朝臣與士人,如何看待生存於元末明初的危素,並由各種論述的差異,反映不同時代氛圍、處境及心態。Item 鼎革與遺民:劉聲木(1878~1959)的易代論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6-12-??) 莊郁麟遺民藉由閱讀、研究與書寫,不僅建立獨特的記憶,亦形成一套評判歷史的標準。劉聲木認為,程朱因有助於國家綱常的維持,故處正端;陽明學因提倡「絕綱常」,則處負端。正負兩者傾軋,盛、季二世因此循環,而《四庫提要》與程朱同為一脈,所以最為重要。《四庫提要》不僅說明蒐羅書籍經過與版本,亦會多加評斷書籍與作者。不過,不符官方意志的書籍,亦可能被清廷禁燬。對此,劉聲木並未多加批判,反倒認為士人應「自我檢視」。然而,儘管清廷治理有方,但因綱常蠹害的流毒並未根絕,戊戌維新分子又繼承此脈,所以清朝仍邁向衰亡。那麼,處於朝代更迭之際的士人,又該如何自處?因此,劉聲木藉由評論歷史上易代人物的出處,除了以為殷鑑之外,亦抒發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