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蔡宗晏"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負荷下肢複合訓練對肌電訊號與跳躍能力的影響
    (2005) 蔡宗晏
    不同負荷下肢複合訓練對肌電圖訊號與跳躍能力的影響 2005年6月 研究生:蔡宗晏 指導教授:方進隆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不同負荷下肢複合訓練(先實施重量訓練+ 隨後進行增強式訓練的組合)對於肌肉活化的程度與隨後增強式運動表現的影響。以12名師大乙組排球隊選手為本實驗受試者,平均身高176.8±6.9公分,體重68.7±5.9公斤,年齡20.9±1.4歲,1/2蹲舉最大肌力135.6±18公斤。受試者經過標準化的熱身後,在測力板進行 連續5次屈膝反彈跳(counter movement jump, CMJ),作為基準值, 4分鐘後,受試者依照隨機分派和次序平衡,完成高負荷複合訓練(85%1RM 高強度1/2蹲舉5下+CMJ5下)和中負荷複合訓練(65%1RM 1/2中強度蹲舉5下+ CMJ5下)兩個流程。不同負荷實驗處理的休息間隔時間為10分鐘,而1/2蹲舉和CMJ的休息時間為3分鐘。以Biovision 肌電系統紀錄股直肌、股二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肌電訊號,和使用kistler 9287測力板取得平均垂直反作用力、衝量和跳躍高度。並分別以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不同負荷重量訓練之均方根(root meant square, RMS)肌電,和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3次連續5下CMJ過程中,與地面作用期間時的RMS肌電和動力學參數,作為統計分析。獲致以下結果: 1. 高強度重量訓練過程中,股直肌RMS肌電 > 中強度重量訓練(p<.05),但股二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並沒有顯著差異(p>.05)。 2. 除了中負荷重量訓練後反覆CMJ股直肌RMS肌電最大值顯著小於基準值外,三個反覆5次CMJ過程中時,各肌群的5次RMS肌電平均值、平均垂直反作用力(1655 ±315.05 vs 1657.86 ±272.73 vs 1665.62 ±231.28)、衝量(577.31±99.74 vs 578.54 ± 109.98 vs 582.58 ± 103.47)和跳躍高度(29.83 ± 3.71 vs 30.02 ± 4.18 vs 30.82 ± 3.95)皆沒有顯著差異(p>.05)。 結論:高負荷重量訓練比中強度重量訓練徵召更多主作用肌運動單位,但肌肉活化的效果並未延續到隨後的增強式運動表現。亦即高負荷複合訓練與中負荷複合訓練對於增強式運動表現和神經肌肉的刺激為中性的,並無提升的效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單次不同負荷重量訓練之複合訓練模式對隨後增強式跳躍表現與肌肉活化的影響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07-09-01) 蔡宗晏; 王進華; 林勁帆; 方進隆
    在重量訓練後進行增強式訓練稱為複合訓練。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在單次複合訓練模式中,以不同負荷重量訓練,對於隨後增強式跳躍過程中的肌電訊號與跳躍能力的影響。12名大專排球選手(平均身高176.8±6.9公分,體重68.7±5.9公斤,年齡20.9±1.4歲,1/2屈膝蹲舉(half squat)最大肌力135.6±18公斤)經過標準化的熱身後,在測力板進行連續5次屈膝反彈跳(CMJ)作為基準值,4分鐘後,受試者依照隨機分派和次序平衡,完成高負荷(85% 1RM)重量訓練+CMJ,以及中負荷(65% 1RM)重量訓練+CMJ的複合訓練模式。兩個複合訓練之間的休息時間為10分鐘,而1/2屈膝蹲舉和CMJ之間的休息時間為3分鐘。以Biovision肌電系統紀錄股直肌、股二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肌電訊號,以及Kistler 9287測力板取得動力學參數。並分別以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不同負荷重量訓練之RMS肌電,和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3回合連續5次CMJ過程中,與地面作用期間時的RMS肌電和動力學參數。結果顯示:高負荷重量訓練,股直肌RMS肌電顯著大於中負荷重量訓練(p<.05),但其它肌群並沒有顯著差異(p>.05)。此外,3回合連續5次CMJ過程中,各肌群RMS肌電平均值和動力學參數均未達顯著差異(p>.05)。結論:高負荷重量訓練比中負荷重量訓練徵召更多主作用肌運動單位,但肌肉活化的效果並未延續到隨後的增強式運動表現。亦即單次高負荷重量訓練與中負荷重量訓練,對於隨後增強式運動表現和神經肌肉的活化並無提升或抑制的效用。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