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蔡承翰"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文字.圖像 — 蔡承翰水墨創作探討
    (2010) 蔡承翰; Tsai Cheng-Han
    本研究嘗試從文字與圖像的角度,切入水墨發展之脈絡,梳理了解兩者在水墨文本中的組構方式,發現文字與圖像在水墨發展上主要可分為三大模式:一是純圖像的構成,以文人畫以前的水墨畫為主;二是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組構形式,北宋之後到文人畫發展成熟為這段期間之代表;三則是明末清初金石學盛行之後,才偶有文字為畫面主軸,圖像為輔助角色的畫面形式出現。主要的畫面形式以及觀者的觀看習慣,是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畫面構成,雖然型塑出中國水墨畫長久以來的經典形式,卻也無形中喪失文字在水墨畫中的發展可能。 現代主義興起直至後現代思潮湧現,藝術無論在表現形式與內容上均產生巨大的變化,水墨的傳統與現代在二十一世紀中不應是爭論的問題,而應是水墨轉化的活水,以此角度重新再看文字在水墨中的構成,便是本研究所欲釐清與辨證的重點。結合後現代藝術表現的手法,嘗試性的將文字與圖像同時置放在一平衡面上,實踐所得不僅在畫面構成上能有不同以往的形式,更顛覆傳統既定的視覺觀看習慣,從圖像的挪用與反諷,再到文字與圖像的拼貼互文,尋求辯証性的實踐與實驗精神。地球村語境下的水墨藝術,除了存有其媒材特性外,對於自身的回顧與審視更為重要;不僅切合當代思潮之走向,更可結合各領域之元素重新詮釋水墨與發揚水墨精神。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波動度的波動度對報酬的影響,以台灣股價指數期貨為例
    (2016) 蔡承翰; Tsai, Cheng-Han
    本文探討波動度的波動度對於台灣股價指數期貨報酬的影響,在考慮市場風險、統計量偏鋒態、未平倉量之後,發現波動度的波動度影響報酬的現象不受其他變數因子干擾而且現象顯著。實證結果得到波動度的波動度增加報酬會遞減;偏態與峰態甚至未平倉量對於報酬也呈現出特定關係。將上述提到的所有變數執行OLS迴歸產生的估計係數同樣和報酬與因子的關係吻合。 波動度的波動度對於報酬的負向影響原因基於兩種概念,第一種:喜愛風險不確定性高的投資人願意付出風險貼水來獲得高度風險不確定性;第二種:投資人對於風險不確定性偏好程度異質性越紛歧也會降低風險貼水帶來的報酬。其餘變數對於報酬的影響有特定關係而且顯著只有報酬偏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逃逸中的書寫風景:蔡承翰當代水墨造型藝術探究
    (2018) 蔡承翰; Tsai, Cheng-Han
    本論文旨在研究漢字書法做為水墨圖像互文性討論所進行的創作探討。期間環繞著幾個問題:台灣於五六零年代的現代水墨運動,在激情過後,其背後意圖是個人政治或純粹為藝術而藝術?走向創新手法與純形式構成的現代水墨,是否將水墨由文人畫的筆墨極端,推向水墨媒材論的另一個極端?現代水墨的書法性剝除,是否是改革激情的當下,對自身文化的不夠理解所產生的誤區?以漢字做為創作元素的當代水墨創作,在釐清上述問題後,將以何種方式進行試探與實驗? 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論文首先的研究方法是透過文獻分析釐清相關議題的發展而形成。藉由議題的討論,澄清過往可能的誤區,就相對性的角度找尋可能的創作路徑與理論方法。 參照文心雕龍與德勒茲根莖理論,找尋”之間”的美學實踐以及二值邏輯價值觀的跳脫,在現有的水墨創作模態疆界中,生成多元流變的解疆域化。因而釐清個人創作與母體文化的依存關係,成了主要的創作立基。重新審視漢字書法與水墨圖像的互文性之其他可能,歸結出作品創作背後的三個理念建構:書寫的時間性、材質的物質性、向上提升與建構的蒙太奇拼貼。以漢字書寫形塑作品第一層時間序列,當下的時間綿延至觀者閱讀漢字形象時所產生的二層時間序列。材質的物質性嫁接於書寫時間性之上,在異質媒材的相互拉扯中,凸顯水墨的物質性格。圖像、文字、材質的拼貼,其背後向上建構與提升的蒙太奇意念,回溯創作者與文化母體之本源關係,引導創作者於創作過程返回自我身分的認同。 透過分析當代水墨創作等相關作品,思考比較不同觀點與理論意涵,歸結出個人創作實踐的可行方向,以書寫、異質並置等技法的使用,回應通變、解域的內在理念,製造出內外相符的作品。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