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蔡文瑜"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儘速開辦社區大學師資培育學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2002-10-01) 林振春; 蔡文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儘速開辦社區大學師資培育學程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2-10-??) 林振春; 蔡文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創造的勇氣之評介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3-06-??) 蔡文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家的意義建構:婚變女性的經驗詮釋
    (2008) 蔡文瑜; Wen-Yu Tsai
    家的意義建構:婚變女性的經驗詮釋 中文摘要 本研究決定以「家的意義建構」為題,理解婚變女性的居家經驗,及這些經驗揭示的後殖民課題。故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設計與結論依序如后。 首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二:(一)針對未婚、已婚與婚變這三大生命時期,理解女性的家人關係、性別規範,以及對家持有的心理/文化意義;(二)根據後殖民主義,分析現代化婦運歷程對上述居家經驗的影響,及台灣女性可能陷入的受迫困境。 為達成目的,本研究決定基於詮釋學的方法論,以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法,選取符合兩種條件的受訪者:(一)第一個條件是,受訪女性必須具備分居或離婚身份者;(二)第二個條件是,受訪女性將依不同生長年代進行選取,分別為四0年代、五0至六0年代,以及七0至八0年代各四位,共計十二位女性。 本研究的結論共計有三:(一)父子軸型態猶存,但尊尊與親親運作缺乏一致的規範力量。(二)男尊女卑的性別階級決定於縱向關係的連結型態。(三)居家飄零感普遍存在,但已婚女性與年輕女性的感受尤其深刻。據此顯示,當西方女性主義者與在地台灣父權社會爭相論述女性經驗時,台灣女性的居家感受置身飄零狀態,時而掉入父子軸家庭的關係困境,時而在西方女性主義論述裡,以錯置的文化脈絡尋求解決之道。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一方面針對婦女教育、婚姻教育與家庭教育等實務工作者,建議:脈絡化思維不僅須切入女性的文化場域,還須著重不同文化經驗的混雜現象。另一方面,針對家研究與女性研究兩大學術領域,本研究建議家或女性的社會文化脈絡當展示論者的政治企圖,並嘗試以多元的研究觀點與設計,理解女性流動的生活經驗。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尋找新移民女性的家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6-12-??) 蔡文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社會網絡探討悲慟者的需求與困境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2-12-??) 蔡文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批判理論及其在成人教育的醞義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2-04-??) 蔡文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改進中央、地方及各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研究
    (臺北市:教育部, 2003-12-01) 林振春; 張德永; 蔡文瑜; 蘇桂枝; 林佳郁
    民國八十六年藝術教育法公布之前,學者漢寶德(民85)曾指出:我國的藝術教育一直沒有專法,也就是沒有獨立的制度,各級學校的藝術教育制度均等同於一般的學校,高等藝術教育等同普通大學。這樣一來,我們的藝術專業教育就與學術性教育混為一談了。這是很麻煩的事。因為我國在制度上向來缺乏彈性,藝術教育混在一般教育中,沒有獨立作業的機會,因此受到正式學制的限制,比外國要嚴重。 而教育部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中的「社會教育篇」,也特別提到「推展社會藝術教育,以充實國民美育素養」,作為社會教育的主要課題和發展策略。該報告書並指出:現階段社會藝術教育之推展仍存在若干問題,包括社會藝術教育專業人才缺乏、經費投資常感不足、質量尚待提升、城鄉差距大等問題(教育部,民84:109)。 基於以上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總計有四: (一)探討中國大陸和英、美、法等國的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運作方式與特色。 (二)分析我國中央、地方與各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運作方式。 (三)剖析我國各級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主要業務執掌、執行方案內容,並與相關業務執掌單位進行比較和區隔。 (四) 探討我國藝術教育行政組織運作的困境,並提出改進之道。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改進中央、地方及各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3/05-2003/12) 林振春; 張德永; 蔡文瑜; 蘇桂枝; 林佳郁
    民國八十六年藝術教育法公布之前,學者漢寶德(民85)曾指出:我國的藝術教育一直沒有專法,也就是沒有獨立的制度,各級學校的藝術教育制度均等同於一般的學校,高等藝術教育等同普通大學。這樣一來,我們的藝術專業教育就與學術性教育混為一談了。這是很麻煩的事。因為我國在制度上向來缺乏彈性,藝術教育混在一般教育中,沒有獨立作業的機會,因此受到正式學制的限制,比外國要嚴重。 而教育部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中的「社會教育篇」,也特別提到「推展社會藝術教育,以充實國民美育素養」,作為社會教育的主要課題和發展策略。該報告書並指出:現階段社會藝術教育之推展仍存在若干問題,包括社會藝術教育專業人才缺乏、經費投資常感不足、質量尚待提升、城鄉差距大等問題(教育部,民84:109)。 基於以上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總計有四: (一)探討中國大陸和英、美、法等國的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運作方式與特色。 (二)分析我國中央、地方與各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運作方式。 (三)剖析我國各級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主要業務執掌、執行方案內容,並與相關業務執掌單位進行比較和區隔。 (四) 探討我國藝術教育行政組織運作的困境,並提出改進之道。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