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蕭憶梅"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2013/07-2013/12) 張茂桂; 林慈淑; 秦葆琦; 王浩博; 蕭憶梅; 何思瞇; 陳國川; 汪履維; 吳璧純本研究的目的有六:一為探討現行中小學社會領域/學科的相關問題與發展;二為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學科的課程理念與目標;三為規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學科的課程組織方式與要項;四為探討現行生活課程的相關問題與發展;五為探討生活課程的課程理念與目標;六為探討生活課程的課程組織方式與要項。本研究主要以文獻分析、文件分析、焦點座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探究。本研究的結果預期能分析出社會學習領域/學科和生活課程的相關問題及其發展,並提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學習領域/學科和生活課程的課程理念與目標,且規劃出其課程組織方式與要項,以作為後續社會領域課程和生活課程綱要研擬的參考依據。Item 歷史測驗題型的兩難:如何檢驗出學生的歷史思維情形(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2-06-??) 蕭憶梅隨著圈內中學歷史課程綱要強調「歷史思維(historical thinking) J 的重要性,圈中基本學力測驗與高中升大學的學科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均宣稱測驗目標配合課程綱要中所強調的能力。然而,卻很少有人去分析這些宣稱槍測歷史思維能力的題目是否真的名符其實。目前,國內的歷史考試真的能夠槍測學生的歷史思維嗎? 研究主要探討學生在面對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不同測驗題型峙的表現有何異同。研究結果發現在測驗較基礎的歷史思維峙,學生在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表現沒有明顯差異,但在測驗較進階的歷史思維峙的表現卻相差懸殊。本文結論建議依據測驗目標來決定歷史測驗題型會是一個較折衷的作法,過份重視公平性而只採用選擇題,或只重視效度而全改用非選擇題命趣的兩種極端都有其缺失。Item 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蕭憶梅本文旨在論證歷史教學中除了講授歷史知識之外,更需要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因為即使學生學得了大量的歷史知識,卻有可能不知道歷史故事是如何建構而來,與如何面對同一個歷史事件的多元論述,以致於無法對習得的知識有深刻的認識與思考。本文藉由呈現三位台灣高中生在書面問卷與訪談資料中對於歷史學科概念的想法,討論這些學生對於歷史的認知如何影響他們的歷史學習。結果發現這三位學生對歷史學科概念有不同的認知差異,顯示出有限制的歷史思維會妨礙學生理解歷史知識,以為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夠知道「真實」的過去,或認為歷史記載必然會受到國家觀點或個人偏見的扭曲。相反地,一個成熟的歷史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作更進一步地思索,明白歷史解釋會受到時間脈絡與研究問題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建議教師應避免一廂情願去作單向的知識傳授,而必需掌握到學生對歷史學科概念的理解程度,如此才能達到教學成效。Item 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蕭憶梅本文旨在論證歷史教學中除了講授歷史知識之外,更需要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因為即使學生學得了大量的歷史知識,卻有可能不知道歷史故事是如何建構而來,與如何面對同一個歷史事件的多元論述,以致於無法對習得的知識有深刻的認識與思考。本文藉由呈現三位台灣高中生在書面問卷與訪談資料中對於歷史學科概念的想法,討論這些學生對於歷史的認知如何影響他們的歷史學習。結果發現這三位學生對歷史學科概念有不同的認知差異,顯示出有限制的歷史思維會妨礙學生理解歷史知識,以為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夠知道「真實」的過去,或認為歷史記載必然會受到國家觀點或個人偏見的扭曲。相反地,一個成熟的歷史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作更進一步地思索,明白歷史解釋會受到時間脈絡與研究問題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建議教師應避免一廂情願去作單向的知識傳授,而必需掌握到學生對歷史學科概念的理解程度,如此才能達到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