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藍珮瑜"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自我調節執行功能理論分析並建構資優生之情緒困擾經歷與復原力模式
    (2023) 藍珮瑜; Lan, Pei-Yu
    本研究旨在探討資優生情緒困擾的復原歷程、影響因子、自我調節策略與復原力模式。研究方法以自我調節執行功能理論為基礎,採個案研究取向的混合研究方法,透過訪談來了解資優生情緒困擾復原歷程,接著運用量化方法分析復原力影響因子、自我調節策略對於復原力系統的影響,最後建構出資優生的情緒困擾復原力模式。研究結果第一部分呈現復原力網絡系統的描述變項,第二部分為個案的生命故事與復原力網絡系統,第三部分綜合前述結果建構出資優生的復原力模式,研究發現如下: 一、 資優生的情緒困擾復原歷程可分為探索、高速運轉、發病、恢復四個階段。 二、 資優生復原力影響因子的來源有自我、家庭、朋友、同學、老師、醫療、信仰、學校、工作、環境。這些因子對復原力的保護或威脅程度受到資優特質、因子交互作用以及情境的影響而改變。 三、 資優生復原歷程中有六種不同的調節策略:產生「行動或策略」以減少期望與現實的落差、產生「行動或策略」以達成自我實現的目的、轉變「觀點或詮釋」以減少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啟動「自我檢討」的調節策略、形成「情境認知」的調節策略、形成「自我覺察」的調節策略。網絡分析中社區發現演算法的歸納結果顯示資優生自我調節策略的組合能夠解釋各階段驅動復原的認知機制。 四、 資優生的復原力模式為透過自我調節減少認知落差重建平衡,其中復原力系統的四種狀態恰好對應非正向統整理論的情意發展階段。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之建議如下:1. 營造容許犯錯的學習環境,訂定有彈性的個人目標。2. 學習壓力調適與主動求助,強調心理衛生的重要性。3. 教師突破資優或身障標籤,強化校園三級輔導機制。4. 傾聽資優生的困擾與感受,給予支持、同理與陪伴。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