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蘇芳柳"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2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生產探索】模式為基礎之跨領域創造想像實作研究-(子計畫三)大專院校學生想像力與電腦創意繪圖實作能力培育之研究
    (2011-05-31) 廖信; 鄧成連; 蘇芳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北市國小回歸主流聽覺障礙學生讀話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1-06-??) 蘇芳柳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北市國小回歸主流聽障學生的讀話能力,及影響讀話能力的有關因素。本研究用「SPM」、「聽覺障礙學生國語文能力測驗」、「修訂本通氏視覺性記憶測驗」、自編的「讀話能力測驗」及「學生基本資料調查表」五種工具,測量北市八所國小啟聰班或資源教室三到六年級學生共67名。所得資料以Pearson 積差相關、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逐步迴歸分析等加以處理。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1.聽障學生的讀話能力有隨著年級增加而提高的趨勢;但只有42%的受試能理解「讀話能力測驗」六成以上的內容。2.聽障學生的年級、聽力損失程度、每週在資源教室接受輔導總時數、智力、和國語文能力等五個因素與讀話能力有顯著相關。性別、年齡、致聾時期、配戴助聽器時期、配戴助聽器情形、社經地位、視力、視覺記憶、學前教育年數等與讀話能力之相關均為達顯著水準。3.國語文能力、聽力損失程度、和每週在資源教室接受輔導總時數等三個變項可有效預測讀話能力,總預測量達67.3%。4.不同年級的聽障者,讀話能力雖有隨著年級上升的傾向,但排除國語文能力與智力的影響後,各年級間的差異不復存在。5.不同輔導時數的聽障者,讀話能力有顯著差異。在資源教室每週輔導時數在十節以下者,讀話能力高於十一到十五節的學生,也高於自足式啟聰班的學生。6.不同聽損程度的學生,讀話能力有顯著差異。中度聽障者其讀話能力顯著高於重度和極重度聽障學生。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回歸主流國小聽覺障礙學生讀話能力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3-06-??) 張蓓莉; 蘇芳柳 
    本文旨在探討台灣地區351名國小三至六年級啟聽班聽覺障礙學生的讀話能力。以讀話能力測驗為研究工具,結果發現受試之讀話能力不佳。且讀話能力與其年級、年齡、聽閾、及佩戴助聽器情形有明顯相關,與性別、配戴助聽器時期、失聽年齡、社經、社經地位及學前訓練等因素則無明顯相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聽障學生讀話所見國音聲母視素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4-12-??) 蘇芳柳
    本研究探討三十名國小聽障學生讀話所見的國音聲母視速形成內涵,以及對於不同說話者所說出的聲母,聽障受試讀話所見的視素差異。本研究所用的研究工具為自編之「注音符號讀話能力評量表聲母篇」。所得資料以群落分析和卡方考驗進行處理。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1.受試者只能將二十一個聲母區區分成兩群落:唇音(ㄅㄆㄇㄈ)與非唇音(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2.各個聲母讀話正確率從94.71%到5.29%不等,平均正確率是28.28%。而聲母視素讀話正確率為:(ㄅㄆㄇㄈ)視素96.24%﹔(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視素98.96%。兩個視素內個別的音素錯誤雖不少,但辨識錯誤大都發生在同視素群內,表示同一視素內的聲母會有視覺上易混淆的特性。 3.本研究結果依照聲母是否為唇音,可區分出二個視素,可部分支持發音部位不同會產生不同視素的假說。 4.觀看不同說話者的口形,並未導致讀話者所見之視素有顯著差異。但三名說話者的口形動作仍有些微差異: (1)由群落凝聚的過程,可以看到某些音素與其他音凝聚的順序不同﹔(2)受試觀看三名說話者的口形動作,所得之音素辨識率以丙說話者最高,乙說話者最低﹔(3)三名說話者說出的聲母中,ㄅ、ㄌ、ㄏ、ㄓ四音的得分有顯著差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民小學聽覺障礙學生讀話所見韻母視素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8-04-??) 蘇芳柳
    本研究係探討聽覺障礙學生對不同說話者所說出的韻母的讀話識情形,及讀話所見的視素有無差異。受試為卅名就讀臺北市國民小學啟聰班及資源教室的聽覺障礙學生。本研究所用的研究所用的研究工具為自編之「注音符號讀話能力評量表韻母篇」,以十四個韻母 (ㄝㄦ兩音除外 ) 和兩個聲母 (ㄏㄋ ) 排列組合而成。 所得資料以群落分析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處理。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1. 受試只能將十四個韻母區分出一個視素 : 共包含九個韻母 [ ㄜㄞㄟㄠㄡㄢㄣㄤㄥ ]。 其他五個韻母 [ ㄚㄛ一ㄨㄩ ] 未能凝聚成視素。2. 不同說話者形成不同的視素。 觀看乙說話者所形成的視素中有十個韻母 (包括ㄚ音 )。3. 視素中韻母凝聚的原因與其發音特性有關。4. 韻母之平均讀話正確率平均為 47 .54%,各個韻母讀話正確率從 77.50 % 到 15.00% 不等。 觀看ㄠㄡ一ㄨ四音的正確率最高,都在六成以上,但許多音的辨識率都未達半數,特別是ㄜ的正確率只達 15%。 5. 韻母視素讀話正確率為 84.03 % 。 同一視素內的韻母易有視覺混淆的特性。6. 不同說話者導致的讀話正確率有所不同體而言甲說話者最易於辨識,乙、丙說話者則無太大差異。但只有ㄞㄟㄠㄢㄣㄤ一ㄩ等音的得分有顯著差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校院手語翻譯服務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0-09-??) 蘇芳柳
    本研究係以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訪問某大學社會系聽障學生、五名手語翻譯員及三位校內相關教師,探討手語翻譯服務的實施情況、困難與建議。研究結論如下:(一) 手語翻譯服務方面1.手語翻譯員與聽障學生座位在教室斜前方,以不干擾上課為原則。2.因專業素養與所擔任翻譯課程未必相符,事前的準備應更充分。3.手語翻譯工作內涵包括(1)課前聯繫與提示學生準備;(2)課堂直接翻譯、重點提示、協助檢查筆記、反問;(3)課後進一步解釋、與加上自己的解釋;及(4)課後協助溝通、協助準備應試與作業、建議教師另訂考評方法等。4.手語翻譯員扮演的角色除了單純翻譯外,並具有協助教導、與提供訊息之角色。5.手語翻譯的困難依手語翻譯員、授課教師、手語、及聽障學生四部分說明。(二) 對手語翻譯服務的建議 1.手語翻譯員應定期聚會討論翻譯相關事宜。2.手語翻譯員專業知識的培養非常重要。3.手語翻譯員的資格與遴選問題必須顧及其手語能力與學科專業知能。啟聰學校退休教師與大學手語社是二大人才管道。4.手語翻譯服務應建立制度,教育部責無旁貸。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陸和香港地區超常(資優)兒童研究與教育近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5-12-??) 施建農; 蘇芳柳
    過去數年間,超常運動在香港和大陸二地發展迅速。基於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建立了幼稚園到大學階段的複雜的超常教育系統,也逐漸發展成熟。中國現今超常研究與超常教育的特點為官方支持、超常概念的擴充,以及專注於基礎研究。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帶好每位學生的數理教育---在國小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中實現 (SA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盧台華; 呂玉琴; 鄭聖敏; 任宗浩; 張俊彥; 柯惠菁; 蘇芳柳; 羅珮華
    本單一整合型計畫擬藉由結合數學教育、科學教育與特殊教育專長之研究人員,以 及與第一線學校現場任教之數學、科學與特教教師合作之方式進行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 技領域課程與教學之探究。本研究擬以三年分三階段共十二個子計畫進行,合作伙伴為 萬華區之華江國小。第一階段之半年研究期擬先由教室觀察、訪談與調查等方式具體瞭 解實際教學現場之情境脈絡、學生之學習特質、困難與需求、教師之教學覺知與需求等, 並藉由後二年半之第二與三階段的課程與教學調整的行動研究歷程達至帶好該校一至 四年級每位學生之數學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學習。預期之主要成效包括: (1) 提 升參與教師之學科教學知能與特殊教育知能;(2) 增進該校國小一至四年級學生對數理 學習之興趣、態度、信心與學習成效;(3) 建立整體校園之合作氣氛;及 (4)建立大學 研究機構與國中小學校合作之模式,改善過去有關研究與實務不相關連之詬病等效益; 與 (5)達至科學教育白皮書所列之設計適合學習低成就及身心障礙學生學習特性的科 學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目標。此外,參與之數學教育、科學教育與特殊教育研究人員亦能 藉本研究釋放相互之專長,並建立良好之研究社群。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多元智能觀點看人類天賦與才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7-09-??) 蘇芳柳; Howard Garder
    莫札特被人以許多方式提及:天才、神童、專家、有天分的人、有創造力的、聰明、和有天賦的。本文作者引用莫札特為例進行討論,其討論有兩個目的:(1)對 於我們用來談論特殊個體時所用的術語,澄清其本質;以及(2)介紹作者對於人類天賦的特殊觀點。   作者介紹一個名為資優矩陣的架構,並且將一些名詞提出暫時性的定義。接著,進行一項發展分析,檢視個體發展階段中的四個不同點:五歲、十歲、青年期、 成熟實務者,特別談到那些受重視的人類能力。最後並探討這個觀點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多元智能、資優定義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多元智能觀點看人類天賦與才能多元智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7-06-??) 蘇芳柳; Howard Garder
    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前,Howard Gardner率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他批判標準IQ理論,主張人類實際上擁有數種獨立的智能: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身體動覺、人際、內省智能, 或許還加上存在智能。每個人都擁有這些智能,但是每人的能力優勢與弱勢剖面圖又各自不同─不論是從基因或是經驗的觀點來看。以下Gardner將回顧有關 多元智能和資優教育的不同主張。他將會辯護他的主張:智能─不論是個別的或是共同的─交織出一個人類智慧能力的多樣面貌,遠比一般人所了解的還要多樣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改變思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6-09-??) 蘇芳柳; Howard Gardner
    本文主要目的是想開啟讀者的頭腦,讓大家接觸「思考改變」的迷津,並且將「思考改變」從一個假定、未受了解的現象,轉換到一個不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只要研究和解釋便可以獲益的情境。   作者以二個改變主意的實例切入,探討人類心智的形式和內容,再介紹七個改變頭腦的方法,並舉例說明現實社會中政治圈、文化圈思考轉變的情形。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教師在職訓練方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5-12-??) 蘇芳柳; Maria McCann
    本文介紹一個南澳Flinders 大學與機構合作的教師在職進修方案,該方案也可以濃縮為一個25小時的在職訓練基礎課程,提供了一個資優教育教師在職進修方案的作法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教師配合聽覺障礙學生讀話需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5-06-??) 張蓓莉; 蘇芳柳
    本研究旨在探討普通班與啟聰班教師上課時配合聽覺障礙學生讀話需求之教學行為。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為自編「妨礙聽覺障礙學生上課讀話情型調查表」,與「教師配合聽覺障礙學生讀話需求調查表」。樣本包括臺灣地區37所國中小啟聰班/資源教室小三到國三學生共585人,及其啟聰班與普通班教師 457人。本研究所得重要結論如下:(一)聽覺障礙學生反應妨礙其上課讀話之因素有「視線被檔」及「光線與距離不利於讀話」兩項。其中,在普通班視線受阻擋、與距離教師太遠這兩種情形均較啟聰班為多;在普通班或啟聰班光線不適當的情形都差不多。 (二)教師配合聽覺障礙學生讀話需求之因素為「有利視覺」、「有利聽取」及「協助理解」等。其中除使用簡單語句及運用肢體語言方面,啟聰教師與普通教師間沒有明顯差異外,其他方面兩類教師間均有明顯差異。未具備啟聰教師資格之教師上課時經常會特別處理聽覺障礙學生之學習問題、說話速度較慢、使用簡單語句、配合肢體語言之比例均較合格啟聰教師高。其他方面均是合格教師經常會配合聽覺窒礙學生讀話需求之比例高於未具啟聰教師資格者。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整合資源、開拓新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4-06-??) 蘇芳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比較國小聽覺障礙學生從不同角度讀話結果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6-06-??) 張蓓莉; 蘇芳柳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比較聽覺障礙學生從不同角度讀話的結果。研究樣本來自北市八所國小啟聰班和資源班五到六年級學生計三十名。研究工具為從正面(零度)與側面( 45度)拍攝的讀話能力測驗。受試以校別隨機分為兩組,依對抗平衡方式接受兩份讀話能力測驗。研究結果發現聽覺障礙學生從正面及側面讀話的結果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建議教師在安排聽覺障礙生的座位時,不一定要讓學生坐在老師的正前方,只要在能見到教師側面四十五度的範圍內即可。在進行讀話訓練時,不一定只練習從說話者正面讀話,也可練習側面的角度。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特殊教育季刊一百期回顧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6-09-??) 蘇芳柳
    本文分析本刊發行廿五年來出刊之一百期文章作者身分與文章主題,分為四部分敘述:(1)各階段特教季刊作者身分統計;(2)各類別文章篇數分析;(3)本刊歷年來刊載之文章類型分析;與(4)結語。分析結果顯示大學校院教師、中小學教師、與研究生為最主要作者群。刊載文章中障礙類別以智能障礙最多,其次為聽障、學障、與視障。文章主題以鑑定與安置、課程與教學、以及師資培育與支援系統較多。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特殊教育季刊五十期回顧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4-03-??) 洪儷瑜; 蘇芳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耳蝸移入之訓練成效及其影響因素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6-06-??) 蘇芳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聽覺障礙兒童之聽能訓練(1)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3-12-??) 蘇芳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聽覺障礙學生之學習適應研究
    (2002) 蘇芳柳; Fang-Liu Su
    本研究採用生命史研究方法探討六名聽覺障礙大學生在普通學校就讀之學習過程中之相關經驗與適應過程,並根據結果提出對啟聰教育的省思與建議。研究所獲主要結論如下: 壹、受訪者學習適應綜合分析 六名受訪者中,有三名雖可聽取聲音,但仍需要讀話的輔助與其他協助才能達到較佳理解效果。另三名無法靠聽覺來接收訊。他們都是憑恃語文能力(閱讀書面資料:看書、抄黑板、借筆記、找相關書籍參考),配合向他人的請教(課後問同學或老師、申請課業輔導),而理解老師在課堂教學的內容。六名受訪者都是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他們會擬定讀書計畫並確實執行。他們有自己的讀書方法與應考策略,通常文科方面他們運用記憶策略協助記憶及理解。數學方面則採多練習的方式。 六名受訪者都曾與到學習的困境,而他們突破困境的方法,除了用更多時間心力做好事前準備外,更會在課後積極蒐集其他相關資源補充課堂理解之不足。他們幾乎都具有後設認知能力中的自我覺知、自我預測、及自我評估的能力,會根據學習狀況而調整讀書方法,運用策略協助記憶、理解或解決問題;了解如何學習以便達成教師學科的要求,也會適時尋求外界人力、物力資源的支援。 貳、可能影響受訪者學習適應的家庭因素 受訪者的父母都是傾力照顧其聽障子女,而其他家人也都全力配合。這幾位家長在子女年齡較小時採保護策略,隨著子女長大,慢慢放手讓子女學習獨立。六名受訪者的家長都為聽障子女選擇「口語」,並且積極培養子女的語文能力,為其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他們也積極為其子女尋求適當的早期介入機構,配合教師並盡力教導子女,以補足孩子在校接受教育不足之處。這些家長幾乎都與子女各階段的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對六名學生而言,家中除了助聽輔具外,都有豐富的圖書資源。除此之外,這幾位家長也與聲暉家長團體等聯繫,獲取支持與相關的協助。 參、可能影響受訪者學習適應的學校因素 六名受訪學生就讀的學校有些會召開會議討論相關輔導措施,並進行教師宣導工作。校方會在編班排課上特別安排,並安排免修課程。受訪者的教師大部分都能會配合學生的溝通需求,考慮他們聽取訊息和讀話的需要;會在施測方法和計分上做考量;以及其他教學調整措施。至於助聽輔具的提供,大多是在大學階段才有。六名受訪者得到的同學協助大致為:上課與課後的提醒、借筆記、說明受訪者聽不清楚部分與教師交待事項、協助與教師的溝通、與課業輔導等。受訪學生的耳聰同學不一定都完全接納他們,不過這六名學生會設法排除障礙,或自我調整。 關鍵字:聽覺障礙、學習適應、生命史
  • «
  • 1 (current)
  • 2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