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蘇鈺婷"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噪音分類為基礎之深度學習噪音消除法提升人工電子耳使用者之語音理解度表現(2017) 蘇鈺婷人工電子耳(cochlear implant, CI)是現今唯一可幫助全聾患者重新聽見聲音的重要科技。於過去的研究證明人工電子耳於安靜的溝通環境下能有效的幫助患者提升語音理解能力。但在噪音環境下,其效益仍存在許多改進空間,並期望能發展出更有效的訊號處理來提升使用者之滿意度。近年,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理論所發展出的噪音消除方法被提出,即是 deep denoising autoencoder(DDAE)。其研究成果證明,DDAE 噪音消除法在人工電子耳模擬測試下,有顯著的語音理解力的改善效益。但對於真實人工電子耳使用者來說,其 DDAE 之效益仍未有研究證據。有鑑於此,本論文將基於 DDAE 噪 音 消 除 法 進 行 改 良 , 並 提 出 一 個 新 的 噪 音 消 除 方 法 , 稱 noise classification+DDAE (NC+DDAE)。此外,也將所提出之方法進行真實人工電子耳使用者之臨床效益驗證。從客觀之聲電指標驗證及語音聽辨力測試結果發現,在噪音環境下,NC+DDAE 能比兩個常見的傳統噪音消除法(logMMSE, KLT)有更佳之語音理解力表現,特別是噪音是己知情況。更具體的來說,當噪音情境是已知時,其 NC+DDAE 分別在不同測試條件下能比其他方法最多提升了 41.5 %之語音理解度表現;當噪音情境是未知的情況下其 NC+DDAE 能比其他方法最多提升了 17.5 %之語音理解度表現。有鑑於上述之結果證明,本論文所提出之 NC+DDAE 噪音消除法將能有效的提升人工電子耳使用者於噪音情境下之聆聽效益。Item 「真愛要等待」教學效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12-??) 晏涵文; 劉潔心; 劉貴雲; 蘇鈺婷; 張君涵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套符合九年一貫教改理念的教學模式及多元化評量方式,藉由IVAC approach設計「真愛要等待」單元,對國二學生進行教學實驗,並探討教學介入對學生性現況的覺察度、性知識、 拒絕婚前性行為技巧之自我效能、同儕社會支持度、拒絕婚前性行為之行為意向等影響。本研究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設計,立意取樣台北縣丹鳳、積穗、安康、江翠 四所國中二年級某班學生為實驗對象,接受每週1次,每次100分鐘,連續6週共實施6單元之教學介入;期中以觀察法及過程評量進行教學效果之評估,並以四 校二年級之另一班級為對照組,教學結束後進行後測以各項資料的收集,以評估學生之各項改變。 研究結果發現,接受「真愛要等待」教學介入的學生在「性社會現況之覺察程度」、「性知識」、「性態度」、「拒絕婚前性行為技巧之自我效能」「同儕社會支 持」的得分圾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實驗組學生對此教學之內容與教法大致均「喜歡」,且認為六單元的教學活動均對他們「有幫助」;實驗教學之教師對於其教學 持滿意態度,且認為「真愛要等待」的課程安排具有正面功能;學生學習紀錄簿中之內容分析,可觀察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規劃組織 與實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尊重」、「關懷」、「了解自我」及「欣賞」及「生涯規劃」之能力。建議相關研究加強教師課程觀察的部份,以增加日後 實施多元評量之能力,且本計劃為求教學品質一致,安排教師工作坊之研習,以提昇教師教學的能力。Item 「真愛要等待」教學效果研究—針對國二學生兩性交往為基礎的性教育課程計劃(2001-01-01) 晏涵文; 劉潔心; 劉貴雲; 蘇鈺婷; 張君涵Item 「真愛要等待」教學效果研究—針對國二學生兩性交往為基礎的性教育課程計劃(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0-12-01) 晏涵文; 劉潔心; 劉貴雲; 蘇鈺婷; 張君涵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套符合九年一貫教改理念的教學模式及多元化評量方式,藉由IVAC approach設計「真愛要等待」單元,對國二學生進行教學實驗,並探討教學介入對學生性現況的覺察度、性知識、 拒絕婚前性行為技巧之自我效能、同儕社會支持度、拒絕婚前性行為之行為意向等影響。本研究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設計,立意取樣台北縣丹鳳、積穗、安康、江翠四所國中二年級某班學生為實驗對象,接受每週1次,每次100分鐘,連續6週共實施6單元之教學介入;期中以觀察法及過程評量進行教學效果之評估,並以四校二年級之另一班級為對照組,教學結束後進行後測以各項資料的收集,以評估學生之各項改變。 研究結果發現,接受「真愛要等待」教學介入的學生在「性社會現況之覺察程度」、「性知識」、「性態度」、「拒絕婚前性行為技巧之自我效能」「同儕社會支持」的得分圾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實驗組學生對此教學之內容與教法大致均「喜歡」,且認為六單元的教學活動均對他們「有幫助」;實驗教學之教師對於其教學持滿意態度,且認為「真愛要等待」的課程安排具有正面功能;學生學習紀錄簿中之內容分析,可觀察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規劃組織與實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尊重」、「關懷」、「了解自我」及「欣賞」及「生涯規劃」之能力。建議相關研究加強教師課程觀察的部份,以增加日後實施多元評量之能力,且本計劃為求教學品質一致,安排教師工作坊之研習,以提昇教師教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