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許捷勝"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梅雨季強降水系統激發與移行機制之個案模擬研究
    (2012) 許捷勝
    2008年「西南季風實驗」(SoWMEX)第八次密集觀測 (IOP-8) 期間,台灣地區先後發生兩波豪雨,其綜觀環境由同一道梅雨鋒面所主宰。第一波豪雨為 6月 14 至 15 日,在大陸東南沿岸與台灣海峽上有組織良好的中尺度對流系統(颮線) 發展,並由西向東往台灣地區移行。第二波於 6 月16至17 日,則是在台灣西南方海面上形成一局地對流系統,兩波對流皆造成台灣中南部地區的豪大雨。 地面天氣圖與分析資料顯示,梅雨鋒面於 14 日時最接近台灣地區,其個案期間鋒面皆無通過台灣。第一波降水之綜觀條件於中層有明顯的槽脊系統,並於槽前的正渦度平流區伴隨著低層噴流(LLJ)之發展。此LLJ一方面補充水氣支持對流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則提供低層垂直風切,組織對流使其向東移行。第二波降水之綜觀條件較不顯著,LLJ位置隨時間由東向西退,與第一波相比則較不利於降水系統之移行。 本研究使用日本名古屋大學之非靜力雲解析風暴模式(CReSS),模擬 2008 年 6 月 12 日至 18 日台灣地區之暖季降水個案。進一步透過唯有綜觀環境變化(全海洋表面)、及唯有局部環流日夜變化等(全、無地形)敏感度測試實驗進行比對。結果發現,於無綜觀有利條件下(唯有日夜變化),將不利於降水系統之移行,顯示此個案期間主要由綜觀環境在控制大部分降水的時間與位置,但局部環流對於降水移行仍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此外,實驗結果亦顯示,低層盛行氣流因受到台灣地形的阻擋產生繞流現象,有利降水系統於台灣海峽上輻合增強,使降水集中於台灣中部平原。透過平坦地形及全海洋表面實驗,降水系統於海峽上增強現象則較不明顯,降水易發生於台灣偏北處、甚至移至東北部。且因地形阻擋所造成之冷池現象,對於第二波之後造型降水系統發展與維持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