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許瀞尹"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探討平板電腦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中對小組合作歷程的影響(2018) 許瀞尹; Hsu, Ching-Yin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教師得以提供學生更加多元且有助學習的教學環境及資源。近年來,如何運用電腦輔助小組合作學習(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成為一重要研究課題,然而甚少研究著重於探討學生如何在平板電腦的輔助下,透過與同儕間的互動及討論來進行英語學習並建構知識。因此,本研究使用質性研究方法,旨在討論臺灣高中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的互動歷程,以及探討平板電腦如何輔助小組協同合作學習。 本研究對象來自北臺灣九位高中學生。在為期兩個多月的課堂中,他們分成三組進行小組活動,透過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所設計的課堂活動(task),探討與英雄故事以及世界飲食文化有關的主題。研究者觀察且記錄課堂活動,並收集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的對話內容,將其打成逐字稿後進行後續分析。除課堂互動紀錄外,研究者亦透過學生的課後心得日誌以及訪談內容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及歷程。 結果顯示學生在與組員共同建構知識時,有固定的互動歷程。小組討論多從選定討論焦點、發現問題或分享知識開始,並依此為基礎而後更深入地探討,透過提出想法、闡述內容、協商及說服等方式來達成小組共識。除了知識面向,小組在進行合作學習時,也透過自我以及小組調節,維持小組學習的效率。在小組互動中,平板電腦的可攜性使得組員間更便於分享資訊,組員除了直接針對網路蒐集的資料做討論外,亦會即時利用網路溝通平台傳送連結,促進溝通效率。更重要的是,平板電腦扮演知識庫的角色,在建構知識和完成指定任務的過程中,組員得以使用平板電腦或線上字典查詢相關資料,再針對蒐集的資料進行討論及釐清。Item 歷史人物影片應用於高中電腦科學史教學(2015) 許瀞尹; Hsu, Ching-Yin本研究應用擴增實境技術讓學生在閱讀電腦教科書的同時,可以讀取歷史 人物影片。希望透過此種方式結合紙本教科書與影音媒體,藉以提高學生的學 習興趣及學習成效。本研究以「電腦網路」發展史為主,發展了十三個歷史人 物影片教材,學生透過平板電腦掃瞄教材上的歷史人物圖片,即可觀看出現在 圖片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影片。學習活動的評估採準實驗研究法,參與者為新北 市某公立高中二年級學生,兩班共計八十四人,實驗組透過擴增實境方式讀取 歷史人物影片,控制組採傳統教師講述式教學。評估的範圍包括學生的學習成 就、學習態度、科學史思維、以及對擴增實境學習活動之看法。 研究結果顯示, 使用擴增實境連結歷史人物影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學生也認為此種方式對讀取歷史人物影片很方便。建議未來可依本研究的教材設計方式繼續發展其他單元主題的電腦科學史人物影片,並應用擴增實境方式幫助學生讀取。Item 綜合活動實施創意教學方案之成效評估研究(2006) 許瀞尹; Hsu Chin-Yin本研究旨在探討創意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與教師創意教學能力成長之歷程。由研究者自編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創意教學方案,歷經四個主題14週的創意實驗教學,採質性研究作歷程分析,輔以「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量表等研究工具,以驗證實驗教學增進國中生在創造力方面表現之成效,最後歸納研究結果及教學經驗,作為日後推廣創意教學及改進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參考。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一、發展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創意教學方案,並分析其可行性。 二、探討創意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創造力表現的影響。 三、分析教師創意教學能力成長的歷程。 本研究之實驗教學部份,選取台北市立叮噹國民中學七年級一班40位學生為對象,於民國93學年度進行教學。方案實施期間針對學生表現進行質性分析,經過實驗教學後,並量化分析學生的「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量表之前後測成績,以相依樣本 t 檢定,以考驗教學成效。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實施創意教學後,學生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量表之創造力的各項表現造成影響,在總分,以及流暢力、開放性、獨創力、精密力各項分數皆獲得提升,且能將所習得的知識轉化、活用、提升解決問題能力,並應用創造力於日常生活當中,驗證了創造力之可教性。 二、透過創意教學,實驗組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團隊合作情形、作品的創意度,皆獲得提升。學生產生學習遷移,將習得之創造力運用在其他科目的學習與作品製作。 三、教師從開始接觸創意、參與創意教學工作坊、設計創意教學方案到實行方案這段歷程中,在設計創意課程、運用創意教學技法與策略等方面之能力獲得提升,並且養成反思習慣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