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謝宛庭"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利用多特徵訓練對吉他演奏進行自動採譜
    (2022) 謝宛庭; Hsieh, Wan-Ting
    自動音樂採譜Automatic Music Transcription (AMT) 定義為將原聲音樂訊號轉換成音樂記號。在過去的研究裡,較多研究是針對鋼琴獨奏或者多樂器演奏去進行自動採譜,而較少AMT系統針對吉他所彈奏出的音樂去做類似工作。因為吉他歌曲通常是在六根弦上,以不同的指法、刷弦、和弦進行等技巧去彈奏,其中還可能會有單音、和弦的彈奏方式。模型必須在一首吉他演奏曲中,從六根不同的弦所彈奏而成的豐富的諧波,辨識出所彈奏的音符。在一首歌曲中,單音的部分極大機率為和弦音,且大部分的音傾向於出現在拍點、或在拍點相關位置(後半拍)。因此,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針對以吉他彈奏出的歌曲做自動採譜,除了使用音符(Note)做為輸出標籤,也將側面資訊:和弦(Chord)、拍點(Beat)一併考慮。過去在AMT的子任務裡,音符層級的採譜任務 (Note-level Transcription) 通常只會使用音符做為輸出標籤。我們做了數個多任務學習(Multitask learning)的實驗,同時輸出音符、和弦以及拍點標籤,希望能藉此提高音符在吉他曲中轉錄的效能,同時也記錄了和弦辨識、拍點追蹤在這個系統裡的功效。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吳濁流<波茨坦科長>英譯譯注
    (2020) 謝宛庭; Hsieh, Wan-ting
    吳濁流的一生跨越臺灣日治時期與二次戰後國民政府年代,自幼培養的豐厚日文與漢文素養,使其得以在兩種語言文化之間轉換自如。日治時期,吳濁流甘冒風險,以小說創作記錄殖民者的蠻橫不公、及身為臺灣人被殖民的哀愁。到了戰後光復年代,臺灣社會從一開始所抱持欣喜迎接國民政府、「回歸祖國懷抱」的情懷,到逐步認知來自祖國接收官員的貪污腐敗、巧取豪奪,乃至於二二八事件引爆的血腥衝突,在在凸顯了深受日本文化洗禮的臺灣人民與來自祖國大陸統治階層之間的矛盾。身處變動混亂的時代,吳濁流不改為歷史存真的勇氣,持續以文學創作,以寫實風格為光復後省籍矛盾的臺灣社會留下紀錄,作品充滿臺灣本土意識。此篇論文即以吳濁流戰後初期中篇小說<波茨坦科長>為題進行英譯譯注,旨在透過吳濁流筆下創作,讓不同語言文化的人士,亦能一窺臺灣那一段從被殖民過渡到類殖民的歷史時期與社會真貌。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