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謝惠雯"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性別在雙義圖形辨識之差異
    (2010) 謝惠雯; Hui Wen Hsieh
    雙義圖形為可引發多重解讀的特別圖像。於視覺傳達領域,設計師在圖像、插畫、標誌、廣告、海報中應用雙義圖形手法,以消除單調、避免規律性、引發觀賞者注意、表達圖像深層意義與達成說服與溝通之功能。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性別國中八年級學生辨識雙義圖形在「語言文字」、「人物/動物」及「空間深度」類之差異。參與者為319名北縣就讀公立國中普通班學生;男學生佔169位,女學生共150人。在未告知圖形具備雙重意義之前提下,給予14-15歲學生觀看42張雙義圖形刺激物。參與者在兩秒內從螢幕上觀看完雙義圖形後,以30秒時間,填寫所看到之雙義圖形第一義及其他內容於問卷上。問卷以描述性統計及卡方檢定之量化方式分析,檢測變項間是否達到顯著差異。研究結果顯示:1. 多數青少年參與者在未告知圖像具備雙義下,傾向只辨識到圖形中的一種意義。2. 國中八年級女學生在兩秒內觀看完雙義圖形後,能辨識出雙義圖形內具有兩種不同圖像之能力,有高於國中八年級男學生之趨勢。3. 在語言文字方面,國中八年級女學生辨識到雙義圖形內具語言文字圖像的能力,有高於國中八年級男學生之趨勢。4. 在人物/動物辨識方面,國中八年級女學生,能辨識到雙義圖形中具有人物/動物圖像的能力,有高於國中八年級男學生之趨勢。5. 國中八年級男、女學生辨識具空間深度之雙義圖形,無顯著差異。冀望研究結果,可提供設計業界瞭解不同性別消費者視覺習慣;及做為國中視覺藝術科教師瞭解男、女學生視覺辨識差異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開放式課程教材之著作權問題研究
    (2010) 謝惠雯
    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自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正式發布以來,引起世界各國廣大響應,大學紛紛以免費公開的方式,將教師上課內容及教材,無償開放在網路上,供大眾分享學習。而當教師進行教學時,或多或少會利用他人著作設計教材,一旦課程須於網路上公開傳輸,教材的著作權問題即造成教師之隱憂。為了解開放式課程教材之著作權問題,本研究首先分析國內外與網路教學相關之著作權與合理使用規定,探討網路教學教材利用之合法性與立法趨勢。並以參與臺師大開放式課程計畫之教師為研究對象,利用半結構性訪談法,了解教師從事開放式課程教學及教材利用之情形、利用開放式課程教材之著作權問題,以及對於開放式課程教材之合理使用的看法。 研究發現,由於我國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權利並未涵蓋至公開傳輸權,網路教學的合理使用因而無可依循之規範;而國際間儘管已有許多國家有限度地於其法律中開放網路教學之合理使用空間,然由於開放式課程全面公開、分享之性質,教師可主張合理使用的空間仍甚小。在教師從事開放式課程教學及教材利用之情形方面,教師肯定開放式課程開放與分享知識之理念,但也為其教學帶來不少侷限;教師皆需藉由圖像、聲音及影像教材輔助其教學,儘管多數教師擁有原創教材,但對他人著作的依賴程度仍高。對於教材的著作權問題,教師普遍認為其利用是基於非營利教育目的而不作他用,應不違反著作權法,但仍依其能力所及,儘量減低可能之侵害;但開放式課程公開傳輸與重製的特性,讓教師仍有承受侵權風險之憂慮,而教師利用他人著作時未完全明示出處、無取得授權的情況普遍,造成導致侵權的可能性高;著作權規定與限制也對教師之教學內容與授課意願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合理使用規定,教師期許立法者及審判者能由教育的角度思考,賦予教師更彈性化的利用;多數教師肯定合理使用具體標準的明確性與客觀性,認為其適用性更勝於現行規範。 最後本研究針對著作權法主管機關、政府教育相關單位、製作開放式課程之學術機構提出建議,以提供作為建立著作權規定或合理使用準則,及協助學校因應開放式課程教學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開放式課程教材之著作權問題研究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11-03-01) 謝惠雯; 陳昭珍 
    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自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正式發布後,世界各地之大學紛紛無償地開放課程與教材於網路上,供大眾學習、分享。當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或多或少都會利用他人著作設計教材,一旦教材於網路上公開傳輸,原本屬於合理使用的教材即有侵權的隱憂。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進行開放式課程教學時之著作權問題及其看法,主要目的包括:(一)了解教師目前從事開放式課程教學及教材利用之情形;(二)分析教師利用開放式課程教材之著作權問題;(三)探討教師對於開放式課程教材之合理使用的看法。研究採半結構性訪談法,以參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開放式課程計畫之教師為研究對象。最後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做為大學校院進行開放式課程之參考。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