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賴筱桐"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2009年花蓮縣長候選人競選傳播模式分析
    (2011) 賴筱桐
     本研究依據Trent&Fridenberg針對美國總統大選所設定之競選傳播研究架構為基礎,以深度訪談法分析2009年花蓮縣長選舉中,傅崐萁、杜麗華、張志明等三位候選人陣營,於競選傳播策略之擬定與實際作為。本文首先就候選人所處情勢及自訂的競選風格做剖析,其次觀察候選人陣營如何透過競選廣告、新聞記者會、公共演說、代言人運用、人際傳播、以及網際網路傳播等多元管道,進行競選傳播活動,以達勝選目的。 研究結論指出,候選人的競選傳播策略與實際作為確實是影響選舉勝負的關鍵性指標,競選主軸的設定更是整場選戰中的核心角色。以傅崐萁而言,其勝選因素在於競選主軸清晰明確,除了符合當地選民需求外,並透過各種競選傳播管道加以闡述,成功打動人心,發揮出強大的號召力與動員能量。加上長年對地方的經營與資源投注,和地方政治意見領袖建立長期的社會互動,維繫良好人際關係,奠定深厚的勝選基礎。再者,競選傳播實為候選人、選民與媒體交互作用的動態互動過程,任何一方所所採行的競選傳播策略,都有可能牽動或影響策略執行的某一環節,讓候選人陣營隨時調整己方的競選策略方向或行動。   綜合歸納訪談結果後,獲得一項重要發現。就比例上而言,三方候選人陣營對於人際傳播的重視程度似乎遠大於其他競選傳播管道。是以本研究結論指出,Trent&Fridenberg所設定的競選傳播研究架構無法全然適用於台灣的地方選舉,或許是和選舉性質不同有關。但相關論述則有待後續其他類型的競選傳播研究進行深入探討觀察,從而建構合於台灣各項選舉的理論模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選戰
    (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2013-05-01) 胡幼偉; 賴筱桐; 祝心瑩; 林妤函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