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趙文豪"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聯合文學》編輯風格研究(1984-2013)
    (2020) 趙文豪; Chao, Wen How
    《聯合文學》編輯風格研究,是以《聯合文學》作為研究對象,經由「編輯風格」作為概念範疇。隨時代環境與科技媒介的改變,編輯的技藝與方式也隨著它的影響力而越趨繁雜。本文以編輯風格來涵括主編的意識型態、編輯的族群結構與作家的班底,以及前後期的共通性與差異性,通過彼此的文學觀與屬性,形成所謂的「編輯風格」。他們打造了臺灣的文壇什麼樣的美學品味?包括培養的作家班底、建構的文學議題,以及面臨政治氛圍而有所轉變的文化想像與身分認同,在《聯合文學》的誕生前後構成了什麼樣的文學場域? 本研究以《聯合文學》創刊的1984年為始,一直到2013年底轉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經營為研究時間的斷代。在雜誌創刊前,歷經鄉土文學論戰與《現代文學》的停刊;在《聯合文學》創刊後,《聯合文學》沿襲著《聯合副刊》的編輯團隊與思潮脈絡,不僅自身雜誌與同時期如《文學界》、《文學臺灣》等臺灣文學刊物的命運大不同,且《聯合文學》背後的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甚至是政治資本,建構臺灣現當代文學的文壇。 在本論文所制定的研究時間,近30年歷經約十位不同的總編輯,從瘂弦擔任創刊的總編輯至現今的總編輯王聰威。自雜誌月刊的創辦,結合雜誌與叢書的出版,以及舉辦大型座談會、文學獎、文藝營等活動,成為獨立經營的文化事業體。除了在雜誌創刊期間的瘂弦之外,擔任總編輯最久的總編輯屬初安民、許悔之、王聰威,從平面出版印刷跨足到數位資訊媒體匯流,透過小說新人獎與編輯群的挖掘,從戰後外省籍到外省第二代的作家班底,到臺籍新生代的作家班底,正可對應臺灣文學在1980年代後的發展與流變。 本研究在檢視《聯合文學》的歷史與背景,首章梳理雜誌與《聯合副刊》的關係,文學雜誌與文學傳播研究,以及1980年代以降的臺灣文學思潮流變。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別以《聯合文學》初期之「中國新文學」編輯風格趨向(1984年11月-1994年1月)、獨立雜誌時期(1994年2月-2002年3月)、臺灣意識崛起的風格趨向(2002年4月-2009年5月)、與市場經濟導向的大眾化風貌(2009年6月-2013年10月)作為《聯合文學》階段分期的四道光譜。 在《聯合文學》的中國新文學風格趨向中,以瘂弦作為代表,呈現出中國五四新文學的意識。接著在《聯合文學》的獨立雜誌時期,其象徵的意義便是脫離副刊,以初安民作為代表,尤其在1990年代中葉至2000年前後,面臨臺灣意識的崛起,雜誌所呈現出的意識型態有所轉變。另,面臨經濟收入減少的狀況,建構文學商品化的特色,以什麼族群作為版圖擴張的依據?到本土化的風格趨向,許悔之總編輯不僅透過廣博的人脈,結合許多跨領域的文藝層面,將文學雜誌的觸角試圖延伸到藝文圈、校園端,並挖掘許多新生代的臺籍作家,培養自己的文壇新人。尤其面對《印刻文學生活誌》在2009年的創立,面對同為文學雜誌的競爭對手,《聯合文學》又是如何應對外在的競爭?緊接著在《聯合文學》的大眾化時期,奠基於前述主編的演繹,因應許多海外雜誌的引進與國內雜誌的創辦,讀者的視聽娛樂選擇皆更為增加,如何去開拓更多的大眾讀者,透由更多合作提案來增加雜誌的經濟資本。 在《聯合文學》發行人張寶琴在雜誌創刊號的發刊詞:「文學不應只是少數文學人口的奢侈品,而應該是全民生活的必需品。」《聯合文學》自《聯合副刊》的附屬,逐漸成為獨立雜誌的文學事業,連結外在的社會環境,本研究析論其編輯行為與模式,統合各章節的重點,挖掘其現象結構、歷史刻痕與文化底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