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邱心淳"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產業博物館發展環境教育之需求探討-以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為例
    (2015) 邱心淳; Chiu, Hsin-Chun
    產業博物館是經由產業相關場域做為媒介,蒐藏產業相關物件,以做為展示基礎,強調其在「社會功能」與「溝通功能」之展現,重視與人群、社區結合之重要性,建構「活」的博物館,將環境和人的關係緊扣,傳達時代背景與產業存在意義。產業博物館提供有形及無形的記憶,與社區生命發展緊緊相扣,它的存在價值是時空、記憶、人文與環境的結合。環境教育則以環境的關切為主要目的,以社會大眾為推展對象,將環境教育透過社會教育體系管道所推動的教育;而博物館肩負社會教育的重責,在社會環境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研究為探討產業博物館發展環境教育之現況與需求,選定日本時期的樟腦工廠舊址,今日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以下簡稱「南門園區」) 做為案例,運用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深入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從該場域與資源的利用情形、相關人員及觀眾想法分析南門園區,以瞭解南門園區發展環境教育之需求,並提供南門園區及其他產業博物館日後推動環境教育之參考。 本研究針對7位參與南門園區規劃或環境教育活動的專家及志工進行訪談,並延伸出觀眾問卷,問卷共計回收137份。由此分析得知,南門園區現行環境教育活動,多以廣義的環境教育執行,缺少了南門園區的獨有產業特色,館方雖以產業博物館與環境教育定位該場域,卻鮮少有和樟腦產業相連結之活動及環境教育活動方案,無法凸顯出場域獨特性及其產業中的環境教育。從訪談及問卷中,本研究探討觀眾對於南門園區的需求,發現觀眾普遍期望有更多環境體驗,且結合南門園區本身資源發展環境教育,並認為南門園區現階段缺乏產業歷史與觀眾的互動。在南門園區發展環境教育的需求上,可以增加在地的連結性與跨域合做串聯,延長南門園區的歷史軸線,規劃產業歷史與環境之相關活動,推動持續性的環境教育。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