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郭忠昇"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墾丁地區消費空間之形塑過程與轉變
    (2009) 郭忠昇
    墾丁地區是台灣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是國家公園,也是高級渡假飯店,更是台灣知名的夜市,因而每年的旅遊人數高達五百萬人次以上。過去的墾丁地區,只是一個邊陲的的小漁村,居民過著漁獵生活與受雇於公家機關,但由於公部門與外來資金的介入,經歷多次的地景意義的轉變,從國家風景特定區至劃分為國家公園,是一種自然保護區(natural reserve)的概念,如今卻成為商業蓬勃發展的遊憩區,展現的意義與先前規劃迥然不同,實為本研究之初衷。 本研究主要以Lefebvre提出空間生產的三個向度:「空間實踐」、「空間再現」、「再現空間」來作為分析墾丁空間的主要架構,這三個面向勾畫出墾丁地區空間的全貌,最後聚焦於「空間再現」與「再現空間」兩部分。探討規劃者對於空間形塑的影響,因而居民生活空間被限定、統治,國家風景區和國家公園設立使得空間資源商品化,至後期渡假飯店設立,以支配和改變社會空間,但在空間的另一端也有反抗的力量,居民不滿官僚系統的規劃、安排,限定了他們原本的生活空間。因此,使用者「想像」企圖透過其他方式占用空間,消極的改變原本的生活空間,如夜市、消費者自發的節慶、民宿裝修……。兩股不同方向的力量藉此在重疊的空間中進行爭奪與塑造。但近期社會的消費文化擴散進而影響墾丁地區,逛街成為一種消費方式(或儀式),透過媒體傳達給消費者,消費者進而帶動空間的轉變,再度強化墾丁地區消費空間展現出不同的風貌。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