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鄒小蘭"
Now showing 1 - 16 of 1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Csikszentmihalyi創造力理論在資優教育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7-06-??) 郭奕龍; 鄒小蘭; 丁怡Item 一名國小學習障礙資優生之優弱勢分析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9-09-??) 鄒小蘭; 盧台華本個案研究透過智力測驗、創造思考測驗、多元智能量表、行為與情緒評量表等標準化工具,以及晤談和文件分析方法,綜合評析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習障礙資優生個 案之優弱勢能力與特質,並探討多元評量的適宜性。並根據結果提出相關建議。Item 以開拓、深耕、傳承為使命之資優教育先鋒 ─王振德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8-??) 鄒小蘭本專訪對象為溫文儒雅的王振德教授。王老師完成碩士學位踏入特殊教育之際,正值教育部執行第一階段資賦優異兒童教育研究實驗計畫,也是資優教育將由國小拓展至國中教育階段的關鍵時期。在王老師踏實穩健地播種與積極開發耕耘下,為我國資優教育之實務面、政策面與研究面,奠定了厚實基礎。更獨特的是,王老師對資優教育的熱衷,影響傳承予一對兒女,從資優教育先鋒轉身為後勤,持續為資優教育付出心力。Item 另類天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6-12-??) 鄒小蘭本文企希從亞斯伯格資優生的個案報告與文獻資料,了解亞斯伯格資優生的出現率、身心特質、資優類型,進而探討鑑定亞斯伯格資優生應變的措施,佐以筆者教學 經驗,提出調整的教學策略與輔導建議。 關鍵字:資優生、亞斯柏格症、亞斯伯格資優生Item 學校本位諮商輔導對資優生情意發展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0-06-??) 鄒小蘭本文主要透過文獻蒐集分析與實務經驗,探討資優生在融合教育體制下,如何透過學校本位的諮商輔導模式協助其情意發展。本文從介入矯正模式與發展預防模式,介紹適合資優生之學校本位諮商輔導方案及實徵研究成效,並說明實施學校本位諮商輔導模式之相關人員角色任務、介入策略與實務作法。Item 學校本位資優教育支援系統運作模式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7-12-??) 鄒小蘭本文以兩位雙重殊異的國小學生,一位為未通過資優鑑但具有資優行為的亞斯伯格症學生,一位為已通過資優鑑定的ADHD學生,接受筆者規劃之兩年資優教育服 務方案為例,分別從師資、課程、行政、研究諮詢與社區五大資優教育支援系統說明如何從學校本位整合與執行資優教育支援系統,並嘗試建構學校本位資優教育支 援系統運作模式的架構圖。 此架構圖包括下列要素:一、以個案與家庭為核心;二、資優教育教師、身心障礙教育教師與一教師三人共構成校內主要的師資支援系統;三、課程支援系統從內 容、過程、成果與學習環境四方面進行課程調整;四、主管教育機關、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教師會、家長組成行政支援系統;五、教育研究與資源中心、相關系所 與醫療院所、社區教育機構等所提供研諮詢與社區支援,是系統的外圍,隨時提供可進、可得、可用的資源。 筆者認為學校本位資優教育支持系統運作的重要關鍵,在於支援系統間的協調合作。例如行政支持力量,對內可以鞏固師資與課程系統,對外可以聯繫研究諮詢與 社區資源,作為學校支援系統的後盾。期望能透過學校本位資優教育支援系統的建立與運作,落實以學生為中心、適性教學、發展雙重殊異學生潛能的資優教育目 標。 關鍵詞:雙重殊異學生、資優教育支援系統、學校本位資優教育支援系統Item 從實務面談國小特教組長之角色與職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1-09-??) 鄒小蘭本文從實務工作經驗,提出學校設立特教組長的必要性,以及國小特教組長在學校行政中扮演的角色、擔負的職責與面臨的岡境。文末建議儘速確立特教組長的角色,提昇特教組長的專業素養,增進各方對特教組長的認同與尊喧,以有效推展特殊教育。Item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3-06-??) 鄒小蘭; Hsiao-Lan Chau本文著眼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性,進而從文獻與實務經驗提出特殊教育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建立與推動。期盼特殊教育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能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注入活水。Item 校外資源開發與運用─以身心障礙資優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2-12-??) 鄒小蘭; Hsiao-Lan Chau本文先從文獻蒐集探討身心障礙資優學生適性方案支持服務的需求,再以實務經驗介紹校外資源運用的歷程,包括由特殊教育中心主導之身心障礙資優兒童輔導方案,及結合非營利組織的專業知能與人力資源所運作之假日充實課程。期待本文之拋磚引玉,有利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在特殊教育的資源有限,學生需求無限的瓶頸下,思考與建構學校外部其他可行的資源與支持。Item 臺灣創意師資培育的發展脈絡分析(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8-03-??) 郭奕龍; 鄒小蘭; Kuo, Yi-lungTsou, Shiao-lanItem 臺灣創意師資培育的發展脈絡分析(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8-03-??) 郭奕龍; 鄒小蘭; Kuo, Yi-lungTsou, Shiao-lanItem 身心障礙資優學生支援服務系統建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5-07-??) 鄒小蘭; 盧台華; Hsiao-Lan Chau; Tai-Hwa Lu本研究對象為六所小學之九名身心障礙資優學生,從其支援服務之重要性、迫切性與可行性,分別探討個案本身、家庭和學校等三個子系統的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並透過行動研究提供直接與間接介入服務,以建構身心障礙資優學生支援服務系統之架構與運作歷程。本研究發現:1.在整個行動介入歷程中,所提供之家庭系統策略包括家長讀書會、過來人分享與互助家長團體;個案系統含假日充實課程、小老師安排、遠距輔導與資源轉介;學校系統則係採間接服務方式提供知能宣導、課程與教學實務分享及電話諮詢。2.行動後修正之身心障礙資優學生支援服務系統的架構與內涵分別為:(1)個案系統為評估優弱勢、提供優勢發展課程、以優勢帶動弱勢補償、培養正向自我概念與提供發表舞台;(2)家庭系統為提升家長教養知能、參與人力支持團體、調整生活經濟、建立信念與持續取得個案優弱勢資源;(3)學校系統有行政與政策支持、跨領域師資之團隊合作、彈性調整課程、教師主動進行研究與專家及社區提供支援。3. 本研究對象與支援服務系統間交互作用的結果可概分為完美結合、尋求突破、淹沒忽略及上緊發條等四種類型。而支援服務系統運作可先從三個子系統需求評估,並視學校與家庭資源獲取程度,優先規劃以優勢帶動弱勢的個案支援服務系統。本研究最後提出身心障礙資優學生支援服務系統架構圖,並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家長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與省思。研究者對於雙重殊異教育的探究,並非意圖為學生冠上資優標記,而是希望每位身障資優生都能開啟自己的潛能。Item 身心障礙資優生優弱勢分析及支援服務系統之探究(2009) 鄒小蘭; Tsou Shiao-Lan摘 要 本研究主要探究身心障礙資優生優弱特質,並依其優弱勢建構支援服務系統。研究對象為國小階段一至六年級亞斯伯格症資優生、高功能自閉症資優生、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資優生與學習障礙資優生,共計9名。研究一採個案研究,透過訪談、文件分析、量表檢核與測驗評量等方式,進行個案資料蒐集與分析,藉以深入了解身心障礙資優生之優弱勢及支援服務系統現況與需求。研究二藉由研究一初擬之支援服務系統架構,採行動研究法,為個案、個案家庭和其就讀學校提供直接與間接支援服務,並探討身心障礙資優生支援服務系統之運作歷程及修正系統架構,期能落實身心障礙資優生優勢潛能獲得發展與弱勢困難得以補償之理想。綜合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壹、個案優弱勢分析方面 一、本研究從語文理解、知覺推理、創造思考、多元智能、情緒管理、人際互動與學習動機七個向度之多元評量與多資料來源綜合評估,能有效分析個案優弱勢,並可作為支援服務需求評估與規劃之依據。 二、本研究個案共同優勢為特定興趣領域的動機強烈、詞彙與常識豐富、喜好閱讀、記憶力佳、圖形設計與推理良好。共同弱勢需求為處理速度慢、書寫不佳、創意技巧不足、學習持續力弱、遇困難易放棄、不善人際互動與情緒管理待加強。較分歧的項目在於使用語文或圖像學習、口語表達與溝通能力、多元智能的優勢領域、學校學習的表現、情緒敏感性與學習態度等特質。 貳、支援服務系統現況需求與運作歷程方面 一、本研究分別從個案家庭、個案與其就讀學校三個子系統,進行以優勢潛能發展之支援服務,整體而言獲得個案、家長與學校人員之肯定與正向支持。 二、家庭最重要且急迫之支援服務需求為提升家長教養知能、 擴展人力支援與提供個案優勢潛能發展機會。其行動歷程與回饋為:以家長讀書會展開家庭支援服務第一步,協助家長認識身心障礙資優生特質與需求,成為孩子的倡導者;與過來人進行面對面討論座談,瞭解個案未來可能的發展與教養策略,並應同時掌握孩子優弱勢,創造孩子成功經驗;以及建立互信互助家長團體,形成家庭外部人力支援及心理支持力量,擴大成長力量。 三、本研究提供個案支援服務之行動歷程與回饋為:以優勢潛能發展為基礎,規劃假日充實課程,提供個案優勢學科領域發揮,創造思考技巧學習與身心障礙資優生同儕互動的機會;由獨特個案擔任小老師角色,提供優勢發表舞台,並成為他人楷模學習的榜樣;應用網路平台可擴展學習領域與延續學習動力,而挑戰性活動能提高參與感與滿意度;以及持續蒐集與提供適宜個案之充實課程資源。 四、學校最重要且急迫的支援服務為行政、師資、課程與諮詢向度。本研究對學校採間接支援服務方式,其行動歷程有:考量學校與家長意願;提供個案優弱特質評估報告;分析學校支援需求與調整評估結果;以及提供資源與建議,包括身心障礙資優生身心特質、需求、課程與教學等實務經驗分享,及電話諮詢服務。 參、身心障礙資優生支援服務系統架構與運作方面 一、修正後之家庭支援服務系統包括提升教養知能、參與人力支持團體、調整家庭生活經濟和資源、建立主動積極關愛之家庭信念和氛圍與持續獲得優弱勢資源。個案支援服務系統包括優弱勢評估、提供優勢發展課程、以優勢帶動弱勢補償、培養正向自我概念與提供發表舞台。學校支援服務系統包括行政與政策支持、跨領域師資團隊合作、課程彈性調整、教師主動研究與獲取專家諮詢及社區資源。 二、個案優弱勢與家庭和學校支援服務系統間產生交互作用。從本研究個案歸納支援系統間交互作用結果分為完美結合型、尋求突破型、淹沒忽略型與上緊發條型。 三、影響學校支援服務系統運作主要因素,包括行政人員與法令政策支持度、有無參與北市身心障礙資優試辦計畫及設置資優班、教師意願與相關知能、師資人力與跨領域合作團隊、課程彈性調整程度,及現有諮詢與社區支援管道暢通與否。影響家庭運作因素為家長教養知能、家庭信念與態度、互助團體、生活經濟與優弱勢資源等。 四、本支援服務系統以個案為核心,且個案、家庭與學校支援系統間維持評估、研擬、執行、再評估修正之協調合作歷程與機制。適宜擔任系統協調者角色有專業外部人員、學校個管老師、個案家長與個案本身。 最後提出研究者省思與支援服務系統實務運作之構想,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關鍵詞:身心障礙資優生、優弱勢分析、支援服務系統、個案研究、 行動研究Item 高中學生生涯發展組型建構及其在升學與生涯輔導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6-??) 吳武典; 簡茂發; 洪冬桂; 舒琮慧; 鄒小蘭; 張芝萱; 吳道愉本研究旨在發現高中學生不同的「生涯發展組型」(career development patterns, CDP),進而對CDP進行效度考驗, 並探析其在升學及生涯輔導上的意義。本研究分三部分:一、組型建構:採取量化取向之調查法,根據20所高中1,443名學 生在「工作價值觀量表」、「生涯探索量表」與「多元智能量表」上的評量結果,加上學科能力測驗(五科)成績,以總共三十 種變項進行因素分析和典型相關分析,綜合研判組合成為八種有意義的CDP,包括實用組型、研究組型、藝術組型、社會組型、 企業組型、事務組型、人文組型和數理組型;二、組型驗證:以4所高中327名學生為樣本,以「我的特質」及「學生特質」檢核 表為效標,考驗兩者與CDP之相關及高、低分組之差異,結果發現,八種CDP與效標間大多呈現相對應的顯著正相關,也具有良好的 同時效度,惟學生自評的效度高於教師的評定;三、組型應用:首先詮釋各CDP的內涵,然後透過專家及資深輔導教師的諮詢座談, 修正各組型內涵。最後,進行優勢組型(組型分數T≧60)之人數分布分析與個案分析,結果發現,優勢組型的分布存在著很大的個別 差異,或屬於單一優勢,或屬於多重優勢,而各校均有優勢學生(合占約四成)。根據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若干對CDP的應用及高中 生升學與生涯輔導的建議。Item 高中階段自閉症資優學生「生涯發展組型」及生涯抉擇因素之案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6-??) 鄒小蘭; Hsiao- Lan Chau本研究以生涯發展組型量表應用於一位自閉症資優學生之案例分析,說明其生涯發展組型的優弱勢,並透過晤談、文件分析與SWOT分析,了解影響個案生涯抉擇的因素。結果顯示個案於高中階段的生涯發展屬於多重優勢組型且分化未明確,職涯優勢組型多達5種;學涯優勢為數理組型,與其高中選讀第三類組相符合;而生涯抉擇類型屬目標導向型。本文期能對自閉症資優學生優勢與弱勢的生涯發展有概括認識,裨益輔導身心障礙資優學生之生涯發展。Item 高中階段自閉症資優學生「生涯發展組型」及生涯抉擇因素之案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6-??) 鄒小蘭; Hsiao- Lan Chau本研究以生涯發展組型量表應用於一位自閉症資優學生之案例分析,說明其生涯發展組型的優弱勢,並透過晤談、文件分析與SWOT分析,了解影響個案生涯抉擇的因素。結果顯示個案於高中階段的生涯發展屬於多重優勢組型且分化未明確,職涯優勢組型多達5種;學涯優勢為數理組型,與其高中選讀第三類組相符合;而生涯抉擇類型屬目標導向型。本文期能對自閉症資優學生優勢與弱勢的生涯發展有概括認識,裨益輔導身心障礙資優學生之生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