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鄭涵倩"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東方文化下的認知差異:台灣與日本的比較
    (2014) 鄭涵倩
    由 Richard Nisbett引領的跨文化認知差異研究提出了許多證據,支持這樣的主張:東西方人因為文化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認知表現。這些研究將中國、台灣、日本、韓國皆籠統地歸類於東方文化圈裡,但是這些國家之間仍有其迥異的文化特性,他們的人民是否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認知行為呢?本研究比較台灣和日本兩種文化的差異,以之預測台灣人和日本人可能存在的認知差異,並進而以作業的方式驗證此預測。Hofstede ( 1981 ) 提出五個文化構面,其中的「不確定性規避」指數,日本比台灣高,表現日本社會需要許多細節規則來穩定,對於環境週遭需要更多的關注,而台灣則相對之下,比較不重週遭的細節,可以輕易的將個體與環境區隔開來。黃若筑 ( 2011 ) 依據其異國婚姻研究得出台灣與日本有顯著的文化差異,日本文化需要「讀空氣」,來揣摩對方說話者的心態以及想法,重視環境氛圍,溝通上也相對台灣來得含蓄婉轉,相反的,台灣人在表達方面,相對日本來說較直接,也較不會揣摩對方的想法和期許,阮美惠 ( 2002 ) 指出台灣社會從八零年代開始強調自我的主體性以及社會的多元性。這兩種文化的差別,一種重視環境氛圍、一種強調自我主體性,反映在認知上可以說是重視環境背景與重視個別性的差異,日本人比較重視群體團隊精神,台灣人則相對比較能展現個別性。本研究的認知作業發現,這種文化上的差異的確會反映在認知行為上: ( 1 ) 如果多數圖案中有幾個少數獨特圖案,日本人偏向選擇多數圖案,台灣人則會選擇少數獨特的圖案;( 2 )如果做喜好的排序,台灣人會比日本人更願意將獨特圖案排在喜好程度大的位置; ( 3 ) 在觀看有前景人物、動物,背景有房子、場景的圖片或影片時,日本人會比台灣人更容易將注意力分散於背景和整體場景上。此研究結果說明了,同屬東方文化的台灣與日本仍有明顯的文化以及認知差異,此情況值得重視。 這樣的研究發現,對華語教學領域的幫助上有兩部分。第一在教材方面,日本學習者使用的教材可以以主題式呈現,或每大題均需明顯區隔開來,以減少日本學習者的焦點模糊。第二教學過程上,黑板書寫順序以教學順序相同,講授時,也多提醒目前的重點或說明此段學習的主要概念,並且多鼓勵日本學習者發言或是表達自我意見,增加日本學習者在他國學習者中的學習效率。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