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鄭英傑"
Now showing 1 - 11 of 1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國家安全之名?2012 年後香港教育的(去)政治化、安全化與霸權:通識科教科書內容分析(2024) 郭宇亨; Kwok, Yu-HangItem 升學或就業?家庭資源對技高進修部學生升學意向之作用(2024) 張芷瑀; Chang, Chih-Yu技術型高中進修部學生在臺灣教育領域中較缺乏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資源對技高進修部學生升學意向的作用,有感於國內對高中職進修部學生之家庭資源影響個人發展等相關研究不多,故期望能利用Bourdieu(1986)的家庭經濟與文化資本概念及Coleman(1988)所提出的家庭社會資本,來檢視家庭資源對技高進修部學生在國、高中畢業後升學進路之影響。研究方法採個案研究法,以花園高職進修部五位高三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三位為在學生,兩位為已休學者。透過與學生及其家長的半結構式訪談、研究者省思札記、田野筆記與學生輔導文件作為研究資料,以期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經資料分析後歸納出以下結論:壹、技高進修部學生普遍來自中低社經背景,父母教育程度及文化資本不高,因此傾向順其自然的教養方式,導致學生普遍缺乏有助升學的文化資本之培養。 貳、技高進修部學生家庭資源的運作需家長有意而為之,方能對子女的學習表現產生正向效益。 參、技高進修部學生於國中畢業後皆毫無懸念選擇升學,分為直接就讀公立學校進修部者及從私立學校日間部轉、休學者;技高畢業後選擇升學者皆考量父母期望,未升學者則多已有個人規劃。 肆、三種家庭資本對技高進修部學生在不同教育階段的升學意向之影響不同,國中畢業階段以家庭社會資本中的父母期望之作用較大,技高畢業階段則多了家庭經濟資本的考量。Item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兼任行政的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研究(2024) 柯竹育; KE, Zhu-Yu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工作情形,面對的角色衝突與如何採取策略。在過去相關研究中多廣泛的探討兼任行政之教師,且多採量化研究,未特針對「初任兼任行政之教師」在學校環境所面臨的角色突及行政困境,也未深入的瞭解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歷程。近年來更因教育改革使得兼任行政之工作宛如燙手山芋,教師感到職業倦怠,並導致年年都由初任教師接任。故研究者欲藉由探討此議題,深入瞭解初任兼任行政之教師的困境以及產生角色衝突的成因,並如何回應,提供初任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師資培育體系、教育行政機關、未來相關研究者幫助與建議。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入訪談法,擬定訪談大綱,並針對四位台北市國民小學年資為初任且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依據研究參與者的回答搜集有效資料並加以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台北市初任教師兼任行政的工作情形如蠟燭兩頭燒,且行政工作與教學準備的時間運用本末倒置。二、學校組織的雙重系統乃為台北市初任教師兼任行政的角色衝突主因。三、台北市初任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會經歷到四個不同層面的角色衝突。四、台北市初任教師兼任行政面對諸多困境經常採行理性分析之態度,及積極解決之因應策略。Item 大學女性運動員學長制文化之探究──以舉重隊為例(2020) 蔡佩穎; Tsai, Pei-Y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學長制文化的意涵,主要目的有三:一、了解學長制文化的內涵與運作規則;二、探討女性運動員如何理解學長制文化;三、分析女性運動員如何因應學長制文化的運作規則。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質的研究方法,運用訪談方式,選取一所有舉重隊的大學,再從中挑選舉重隊成員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訪談結果,可歸納出的研究結論如下: 一、舉重隊學長制文化的來源依據為隊規,在學長制文化當中,「禮貌」為核心價值,其次為不對等的分工模式及連帶罰。而在舉重隊學妹的理解中,「禮貌」雖為核心價值,卻是有彈性的;此外隊長扮演重要的角色,決定是否要對學弟學妹施以連帶罰。迎新以及與學姐的談心時間也是學妹視為學長制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二、根據舉重隊學妹之理解,舉重隊學長制文化的特徵有階序性、集體性、順從性,及後果性。 三、舉重隊學妹對於學長制文化所採取之因應策略有公、私領域之分。在公領域時會學著看人臉色,並團結一致;在私領域時則是藉由幫學長學姐跑腿,來與學長學姐建立良好關係。 四、舉重隊學長制文化之性別作用反映的是學姐與學妹間重視情感連結性,及看重人際關係及情緒的特質。Item 學做工還是怕做工?臺灣社會高學業成就勞動階級學生及其家長的反再製心態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7-12-??) 鄭英傑; Ying-Jie Jheng本研究旨在重新檢視P. Willis文化創生(或抗拒)觀點在臺灣社會文化脈絡中的適用性與侷限性,據此,本研究植基於臺灣社會文化脈絡,訪談高學業成就勞動階級學生及其家長。研究發現,在「脫貧」與「爭面子」的雙重影響下,勞動階級家長及其子女因「怕做工」,故衍生出「反再製心態」,進而看重學校教育價值(包括工具性價值與象徵性價值),其子女也因此獲得高學業成就。植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一則為臺灣社會勞動階級家長與學生為何如此重視學校教育提供可能解釋,二則亦為勞動階級學生獲得高學業成就之現象提供可能理由。而此二者,都是Willis理論無法解釋臺灣教育現象之處。Item 學做工還是怕做工?臺灣社會高學業成就勞動階級學生及其家長的反再製心態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7-12-??) 鄭英傑; Ying-Jie Jheng本研究旨在重新檢視P. Willis文化創生(或抗拒)觀點在臺灣社會文化脈絡中的適用性與侷限性,據此,本研究植基於臺灣社會文化脈絡,訪談高學業成就勞動階級學生及其家長。研究發現,在「脫貧」與「爭面子」的雙重影響下,勞動階級家長及其子女因「怕做工」,故衍生出「反再製心態」,進而看重學校教育價值(包括工具性價值與象徵性價值),其子女也因此獲得高學業成就。植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一則為臺灣社會勞動階級家長與學生為何如此重視學校教育提供可能解釋,二則亦為勞動階級學生獲得高學業成就之現象提供可能理由。而此二者,都是Willis理論無法解釋臺灣教育現象之處。Item 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2007) 鄭英傑本研究旨在瞭解階級因素對學生遊戲所造成之影響,其主要目的有三:一、瞭解學生於課間時間與課後(放學)時間所從事之遊戲及其間的關聯;二、分析從事不同遊戲的學生團體之家庭社經地位及其作用;三、分析從事不同遊戲的學生團體對自身及對其它學生團體之態度。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質的研究方法,運用觀察與訪談的方式,選取ㄧ所位於中產階級與勞動階級混雜的學區之國小,再挑選一個六年級班級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發現與討論,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壹、不同階級屬性遊戲團體所為遊戲之比較 一、中產階級遊戲團體遊戲性質,傾向於「認知性」的遊戲,包括「靜態 性」、「思考性」、「討論性」、「性好奇」等等特質。 二、勞動階級遊戲團體遊戲性質,傾向於「肢體性」的遊戲,包括「攻擊 性」、「粗俗性」、「肢體性」、「性好奇」等等特質。 三、不同階級屬性遊戲特質,在學校脈絡底下的意義: (一)中產階級遊戲團體順從學校規定來進行遊戲。 (二)勞動階級遊戲團體遊走於學校規定邊緣來進行遊戲。 貳、各遊戲團體對彼此之態度 一、不同階級屬性的遊戲團體間,顯示出「涇渭分明」之傾向。 二、不同階級屬性的遊戲團體內部: (一)各遊戲團體皆有「身分認同作用」。 (二)各遊戲團體中的階層地位體系,皆以同階級屬性的成員為領導 者。 (三)各遊戲團體,內部具有「淨化」之作用力。 參、「遊戲」背後所蘊藏之社會文化因素,具有「先後順序」之分 最後,針對本研究所面臨的限制以及未來研究可行之方向,提出若干建議,俾供後續研究者參酌。 關鍵詞:下課時間、遊戲、階級、習性、身分認同Item 新北市高中生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之關係探討(2024) 趙思晴; Zhao, Si-Qing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高中生社會資本與其公民參與表現之現況,且比較不同背景與過往經驗之高中生對社會資本及公民參與之差異情形,並進一步分析個人背景變項、過往經驗變項與社會資本對公民參與是否具有預測力。為達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修編後之「高中生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調查問卷」作為資料搜集工具,以就讀於新北市普通班高中生作為研究母群體,採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發放與填答。而本研究共回收402份有效正式問卷。除此,根據填答者之填答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結果,獲致之研究結論如下:一、新北市高中生社會資本之整體現況屬於「中高」程度,其中以「規範」層面的表現最佳,意即當前高中生的社會資本表現情形普遍良好。二、新北市高中生公民參與之整體現況屬於「中低」程度,其中以「班級參與」層面的表現最好;而高中生的公民參與在整體及分層面表上普遍低於理論平均值,意即當前高中生在公民參與情形較為低落。三、不同背景變項(生理性別、就讀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及學校類型)與過往經驗(家庭管教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幹部經驗、媒體使用動機)之新北市高中生在整體社會資本上皆具有顯著差異。四、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學校類型、幹部經驗及媒體使用動機在新北市高中生的整體公民參與上皆具有顯著差異。五、新北市高中生的背景變項、過往經驗、社會資本對其公民參與表現具有「中度」之預測力。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分別提出對學校及未來研究之建議,提供學校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Item 萬年班長—高中幹部制度的社會學分析:校內社會關係的再製與延續(2024) 吳芳瑜; Wu, Fang-YuItem 「誰」怕留級?初探澳門教師視角下留級改革之行動及挑戰:以一所升學導向私立中學為例(2024) 尹竣灝; Wan, Chon-Hou澳門的高留級率下降是如何達成?以目前的澳門留級研究來看,一來缺乏教師視角的相關研究,二來,在留級改革過後,近年來少有文獻探討留級改革帶來的影響。由此,本研究選定一所澳門私立升學導向中學——百合中學為研究場域,邀請四位於百合中學任職的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並採取質性研究為研究取徑,文件分析法及半結構深度訪談為蒐集資料的方法,以「百合中學」為例,探討留級規定的沿革和變遷,以了解教師在留級規定變遷下所採取的行動及挑戰,並以從公平性與卓越性角度評析以上學校與教師之作為。本研究發現: (一)在百合中學,校本評核規章中以「彈性化」、「個性化」為原則,為學校及教師留下彈性的操作空間,留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為多元評核的實施下紙筆考試的佔比下降,而教師亦會在採取不同的策略幫助提升學生成績,最後評核會議的把關亦變得寬鬆,高留級率便由此得到下降。 (二)當前教師對留級改革學生的轉變傾向於負面評價,學生的學術能力有所下降,學習態度亦有所下降,學生不再「怕留級」,因為他們清楚遊戲規則,學生的文化圖像變成——初中生的「走捷徑」以及高中生的「內卷」,教師擔心學生的競爭力會越來越低,教育體制變得過於保護學生成為「溫室的一代」。 (三)留級改革下,升學導向私立中學教師面對著不同的挑戰,即使清楚留級改革的副作用仍無力挽救,原因是教師存在一定慣性,進行教學及評核時受學校政策所制約,而非出自對學生的專業判斷,在成績主導的限制下無法利用多元評核下增進學生多元能力。 (四)當前留級改革更多是促進公平而降低卓越,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但改革的效率暫時只在數字上成功,在實際成效仍需繼續推動。Item 這場疫情教我們的事:評介《新冠肺炎與種族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何社會正義觀點如此重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21-09-??) 鄭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