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鄭英耀"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政策分析與建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12-??) 鄭英耀; 方德隆; 莊勝義; 陳利銘; 劉敏如; Ying-Yao Cheng; Der-Long Fang; Sheng-Yih Chuang; Li-Ming Chen; Min-Ju Liu
    經濟弱勢學生可能會因個人家庭或經濟因素而被排除於高等教育之外,使得以教育來促動社會流動的功能大打折扣。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及國際上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並據以對教育部政策提供修正芻議。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分別針對臺灣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政策、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時的考量與問題、改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的策略等議題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教育部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與就學提供了相當多的扶助措施,但這些扶助措施與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仍有部分落差,如學生可能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不懂申請程序與缺乏協助等,仍待改善政策以符學生需求。本研究依據文獻資料、國外政府與頂尖大學的作法,針對政策端及大學端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提出改善建議,如推動擴大參與方案、簡化入學申請流程、建構經濟弱勢學生入學扶助單一網頁窗口等。以期能讓更多經濟弱勢學生有機會透過高等教育來改善自身處境,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亦可落實校園多元化的理念,符應社會公正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政策分析與建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12-??) 鄭英耀; 方德隆; 莊勝義; 陳利銘; 劉敏如; Ying-Yao Cheng; Der-Long Fang; Sheng-Yih Chuang; Li-Ming Chen; Min-Ju Liu
    經濟弱勢學生可能會因個人家庭或經濟因素而被排除於高等教育之外,使得以教育來促動社會流動的功能大打折扣。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及國際上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並據以對教育部政策提供修正芻議。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分別針對臺灣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政策、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時的考量與問題、改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的策略等議題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教育部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與就學提供了相當多的扶助措施,但這些扶助措施與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仍有部分落差,如學生可能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不懂申請程序與缺乏協助等,仍待改善政策以符學生需求。本研究依據文獻資料、國外政府與頂尖大學的作法,針對政策端及大學端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提出改善建議,如推動擴大參與方案、簡化入學申請流程、建構經濟弱勢學生入學扶助單一網頁窗口等。以期能讓更多經濟弱勢學生有機會透過高等教育來改善自身處境,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亦可落實校園多元化的理念,符應社會公正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影響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編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0-10-??) 葉玉珠; 吳靜吉; 鄭英耀
    本研究的目的在根據訪談結果,編製三份影響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創意發展個人特質因素量表(IPF-CD)、創意發展家庭因素量表(IFF-CD)以及創意發展學校因素量表(ISF-CD)。本研究量表預試的參與者為283位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所使用的資料分析方法包括內容分析、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t考驗、次數分配及描述統計。研究發現所編製約三份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IPF-CD包含九個因素,各因素的Cronbach's α係數為.64~.89,總量表為.95;IFF-CD包含二個因素,其Cronbach's α係數均為.80,總量表為.83;ISF-CD包含一個因素, 總量表的Cronbach's α係數為.87。在效標關聯效度方面,三份量表的分數均與參與者自認為有創意的程度有顯著相關,rs依次為 .51、.18、.23,ps<.01。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教師自編科學成就測驗之Rasch 分析看教與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7-09-??) 陳映孜; 何曉琪; 劉昆夏; 林煥祥; 鄭英耀; Ying-Tze Chen, Hsiao-Chi Ho, Kun-Hsia Liu, Huann-Shyang Lin, Ying-Yao Cheng
    本研究採Rasch測量模式,分析教師自編科學成就測驗,以檢驗測驗試題的品質,並提供有用的評量回饋訊息,作為教師調整教學與修正評量之參考。研究對象為高雄市8,936 位(男生4,617 位、女生4,319位)七年級學生。研究工具為教師自編生物科成就測驗。測驗資料採試題反應理論的Rasch模式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整體而言,教師自編科學成就測驗能區分出學生的能力程度。然而,有些試題的內容對女生較不公平。本研究也發現,教師對於部分試題難易度的認知與學生實際的作答反應存有若干差異。最後,本研究透過評量回饋圖表,包含學生能力與試題難度對照圖、學生作答診斷圖等,提出辨識學習基礎發展區和學習可能發展區的範圍之方式,作為教師規劃學生學習進程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揭開創意教材的神秘面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3-??) 鄭英耀; 莊雪華; 顏嘉玲
    本研究旨在將科展績優教師所開發之創意教材視為創意產品, 以 Amabile(1983, 1996)的創造力成分模式為架構來探究一位科展績優教師,從撰寫創意教材前的計畫思考階段到教材完整呈現間之創作歷程因素。研究採個案分析法,首先蒐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其次訪談科展績優教師,並以專業、工作動機、及創造技能等三種創造力成分來分析訪談內容及創意教材。結果發現1.專業知識和技巧有助於創意展現;2.創意技能的運用能改善教師的教學;3.工作動機是創意表現不可或缺的原素。Amabile 創造力成分理論在科展績優教師的創意產出上獲得支持。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科學想像力圖形測驗之發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12-??) 王佳琪; 鄭英耀; 何曉琪; Chia-Chi Wang; Ying-Yao Cheng; Hsiao-Chi Ho
    本研究旨在科學想像力歷程模式的基礎下,發展適用於國小五、六年級的科學想像力圖形測驗。研究對象包含預試樣本558 位學生,正式樣本698 位學生。本測驗共有A、B、C、D 四項作業,每項作業均包含科學想像力歷程中的漫想力、聯想力、奇想力等三個向度,用以測量學生之科學想像力。經以Rasch部分給分模式分析,三向度的量表具有良好的模式資料適配度。所有的作業在男、女學生並無明顯的差異試題功能,且漫想力、聯想力、奇想力之信度分別是 .88、 .88 以及 .87。最後,本研究針對「科學想像力圖形測驗」的發展與應用,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科學想像力學習進程之驗證:測量觀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9-??) 王佳琪; 何曉琪; 鄭英耀; 邱文彬; Chia-Chi Wang, Hsiao-Chi Ho, Ying-Yao Cheng, Wen-Bin Chiou
    本研究旨在以Wang、Ho 和Cheng(2015)所發展的科學想像力學習進程為架構,提出一個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生科學想像力之假設性學習進程模式,運用BEAR 評量系統以實徵證據驗證,進而修編科學想像力情境測驗,試圖釐清科學想像力的核心概念與發展途徑。研究對象分為評量工具施測對象為臺灣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生共767 名;另依據研究結果,訪談兩名指導科學發明展且獲獎無數的自然科績優教師。研究工具有科學想像力情境測驗、心像問卷修編版和訪談大綱。資料分析方面,本研究採用Rasch 部份給分模式分析學生在科學想像力情境測驗的反應,提供量表的多元效度證據(Wolfe & Smith, 2007),並輔以訪談資料解釋結果。研究結果指出,運用BEAR評量架構和Rasch 測量模式的分析,能開發具多元效度證據的科學想像力之學習進程評量工具;結果亦支持科學想像力的學習進程由「漫想力、聯想力、奇想力、妙想力」所發展之理論假設。最後,針對「科學想像力學習進程」的應用,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