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鄭麗玲"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帝國大學在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以臺北帝國大學為中心
    (2002) 鄭麗玲
    1920年代後半日本的帝國大學體制移殖到海外殖民地,在臺灣所成立的臺北帝國大學,成為臺灣教育體制的最頂端。就日本之高等教育史而言,臺北帝國大學是日本揉合西方教育制度後自創的「帝國大學」體制輸出到海外殖民地的實例之一。由於殖民地的特殊關係,該帝國大學不隸屬文部省管轄,而由臺灣總督府代理文部省之職權。除了是近代大學模式在臺灣發展的開端之外,又以日本的殖民統治之關係,帝國大學在殖民地建立的過程,具有近代化與殖民地化雙重色彩。 本論文將討論臺北帝國大學其成立的動機、成立經過與研究取向,並探討大學的學術研究與官方政策間的關係。此外,本論文也將從民族角度來討論臺灣的高等教育吸納了多少臺灣人子弟,其入學的門檻與就業門檻與日本人相較有多少差距?臺灣精英階層透過日本人所帶來的西式教育與科學,塑造其專業能力,他們對於這些教育訓練有何看法? 序章為研究動機與文獻回顧。第一章則探討大學制度在亞洲的建立過程。非西方的國家在採用西方模式的大學制度,通常呈現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櫥窗瀏覽」模式(window-shopping)。通常是主權獨立國家所採用的方式。第二種是「全面介入」模式(involvement)非西方國家自願或非自願地以一個特定的西方模式,作為本國大學制度的典範。常出現在殖民地時期由殖民母國引進該國大學模式,教授來源與教學語言以殖民母國為主。 第二章討論戰前日本舊制大學特有的預科、高等學校制度,以及臺北帝大學部成立的考量。高等學校(大學預科)具有精英及貴族教育之性格。高等教育的入學控制,操縱在高等學校與預科局部開放的入學考試上,對於殖民地人民是窄門中的窄門。1930-1945年之間日本高等教育擴張快速。受戰爭動員體制之影響,新增的高等教育機構中,以醫學與工業人才的培育最受重視。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也追隨日本內地。 從臺灣與朝鮮殖民地成立的帝國大學,反映該時期日本殖民地教育制度結構性的變化。第三章探討殖民地帝國大學的成立的動機與其教育制度上的意義。由於兩地帝國大學之設置是基於統治考量,因此在學科設置上顯示出兩個方向。一、投合殖民地居民之需求而設置之學科。二、殖民統治所需求之知識系統,如兩所大學都相當重視之自然科學學門。殖民地的帝國大學在官方主導之下,仍以實業教育為主流。不論是台灣或韓國,有能力並有興趣接受大學教育之人民,都遠遠超過該兩所大學所收容之學生數量,因此,大學之設置實際上並未能解決殖民地人民海外留學之問題。 第四章討論臺北帝國大學成立後,校園內部的管理組織、師資系統、校園文化以及畢業生的出路。臺北帝大的管理組織各學部大約都在第二任部長以後,教授自治的運作才出現。從師資來看除了農學部之外,以東大與京大的勢力為主。從就業分析則可看出,臺灣人畢業進入會社比例較日本人高,而進入官廳的比例較低。 第五章 探討臺北帝大與京城帝大在戰爭時期研究與教育的改變。由於位處帝國邊陲的殖民地,在大日本帝國國土線再度向外延伸時,兩地的帝國大學因地利之便,更能提供接近新佔領地區的研究環境,並發揮位在殖民地大學的特長。戰爭時期所增設的講座以及學術調查活動,莫不以配合南方軍事要求為優先考量。 科學主義是日本殖民統治的武器。如果說殖民統治臺灣是日本晉升列強俱樂部的門票,那麼「科學」便是日本對臺灣統治的「令符」。第六章將把臺北帝國大學放進日治50年科學研究部門發展的脈絡中,說明臺北帝國大學「研究機關」的角色。結論則以近代性與殖民性來討論帝國大學出現在殖民地臺灣的意義與影響。同時歸納帝國大學移殖殖民地的動機,以及其學術任務。最後將提出本論文中未能解決尚待日後研究之課題。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