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阮瀞儀"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政府風險溝通研究—以農委會和衛生署因應禽流感風險為例
    (2005) 阮瀞儀
    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風險溝通」(risk communication)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所謂的風險溝通,指的是在個人、團體、機構間交換資訊和意見的互動過程,它的範圍涵蓋了危機的三個階段:危機前、危機時期、以及危機後,但是重點主要是放在危機前的溝通工作。 本研究擬以防堵2004 年年初H5N1 高病原性禽流感的兩大中央政府機關-行政院農委會與衛生署為主軸,探討政府在疾病風險的威脅之下,如何進行內部溝通,以及與利害關係人(媒體、家禽業者、一般民眾)之間的互動關係。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政府風險溝通計畫是如何擬定和執行?此過程中政府如何進行內部機制的縱向與橫向的溝通工作?政府與利害關係人的風險溝通方式為何? 而這些方式如何影響風險溝通的成效?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1. 農委會和衛生署在與利害關係人在進行風險溝通時,前者顯得保守、後者則較為積極,是因為兩者認知的利害關係人和溝通目標有所差異,以及過去不同風險溝通經驗的影響。 2. 對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政府採取不同的風險溝通模式。對民眾,政府以單向「科技主義取徑」溝通,民眾的價值、關注、恐懼和意見均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對養雞產業團體,政府以「協商取徑」溝通,產業團體能夠參與政府的決策,但權力不均等。對媒體,政府則以雙向「科技主義取徑」溝通,政府與媒體有雙向互動,但媒體不直接參與政府決策。 3. 以內容分析和訪談所得的資料來看,媒體建構的風險溝通策略與實際的政府風險溝通策略大致吻合,但政府與媒體的風險溝通並未達到良好的效能。因為根據內容分析的結果,農委會和衛生署雖然在所有消息來源中排名第一,但在媒體評價方面,對農委會和衛生署管理禽流感風險的評價是中立為主、負面居次、正面很少。而根據訪談內容,記者們對政府與媒體的風險溝通也有諸多批評,尤其農委會保守被動,總給人不夠公開坦承的感覺。 4. 政府進行風險溝通容易失敗的原因,是只注重風險的「危險」面,而忽略了風險的「憤怒」面。由於政府對風險的評估和決策是以專家知識為主,民眾對風險的情緒和意見未受重視,故容易導致溝通的失敗。 5. 風險溝通是個複雜的互動過程,有時政府與利害關係人間的溝通不見成效,不見得是溝通本身出了問題,也不見得是政府本身的問題,而是受到一些溝通和非溝通、組織內和組織外等複雜因素的影響。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