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佩琪"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動態資訊圖像影片的轉場效果創作研究
    (2020) 陳佩琪; Chen, Pei-Qi
    身處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要處理超載的資訊量。如何更有效能地傳遞資訊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以圖像進行溝通的「資訊圖像」(infographics)成為可以令人更快、更容易理解資訊的重要媒介。資訊圖像依據溝通方式分為靜態、動態及互動式三種,本研究將目標鎖定在具有影片格式、線性結構且不被使用者影響的動態資訊圖像影片。在該類作品中,轉場是重要的闡述手法之一,應用得當的轉場可讓觀者更容易吸收影片中的資訊。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法整理動態資訊圖像的脈絡以及歸納影片的轉場類別,將轉場分為兩大類,特效類有淡化、劃接、形變、翻轉、其他,以及鏡頭自然過渡類有相同主體轉場、相似體轉場、遮擋鏡頭轉場、移動轉場、動作轉場、推近拉遠轉場、主觀鏡頭轉場、空鏡頭轉場、甩鏡頭轉場、承接式轉場、情緒轉場、跳接等,共計17種類型,並對國際競賽Kantar 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Awards 2012到2015年Motion infographic類別中的獲獎案例進行轉場分析,統計使用頻率最高的前五項轉場為形變轉場、推近拉遠轉場、淡化轉場、移動轉場、劃接轉場。創作階段呼應案例分析結果,以臺灣珊瑚礁魚類消失為動態資訊圖像影片的主題,針對上述五種轉場效果進行創作。藉由本次創作獲得以下結論:1. 影片格式使資訊量受到拘束2.影片可藉由視覺與聽覺增強內容與魅力傳遞3.動態資訊圖像影片的轉場除了和緩阻隔感,還需注意轉場本身隱含的資訊量、轉場是否會令資訊圖像產生誤讀或誤導圖像彼此之間的關係,轉場也影響影片氛圍與節奏。4.視情況需要綜合不同轉場類別,以達到目的。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教師遊戲融入科學教學意圖量表之開發、效化與啟示
    (2024) 陳佩琪; Chen, Pei-Chi
    近年來臺灣教育界興起遊戲學習與科學教育結合潮流。相關研究多探討學生使用遊戲的學習效益,對教師運用遊戲教學研究尚不多見。但教師在實施遊戲教學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目的是了解現今教師運用遊戲於科學教學的意圖因素,開發與效化「教師遊戲融入科學教學意圖量表」且驗證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本研究先參考計畫行為分解理論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相關的視角,初步建構量表的各向度及題項對應。邀請7位專家修正建議量表。以200位教師為樣本進行項目分析與探索式因素分析。最後取308位教師為研究樣本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完成建構效度。研究結果顯示,遊戲融入科學教學意圖量表包含遊戲有用性、遊戲易用性、自我效能、同儕和長官的期待等四個構面,合計20題,信度與效度良好。20-30歲教師族群在自我效能表現較於其他年齡組別有顯著較高現象。教學年資0-5年的教師族群於遊戲有用性表現較於其他組別有顯著較高現象。國小教師在量表中的四個構面上表現最佳。另外,亦使用潛在剖面分析(LPA)來識別不同教師風格子群組。根據教師於遊戲有用性、遊戲易用性、自我效能、同儕和長官期待方面,識別出三種類型的風格教師,其分別為中接受度/高主觀規範、低接受度/低主觀規範、高接受度/高主觀規範。這些子群組教師在測量遊戲意圖的四個構面上表現存在顯著差異。本研究對遊戲式教學有一定的啟示,可給予現今面臨多元化教學之 108 課綱的教師們,且益於之後其他非制式科學教育教學、教師科普遊戲活動使用,對後續研究有相當的助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第十六族碲與過渡金屬(Cr、Mo、Mn)金屬團簇化合物之合成與化性和物性研究
    (2007) 陳佩琪
    [1] 碲(Te)-鉻(Cr)系統的研究 將 [Te{Cr(CO)5}3]2-與HBF4或O2反應,會迅速反應生成已知的平面型化合物 [Te2{Cr(CO)5}4]2- (1),而與有機試劑ClH2C(C6H4)2CH2Cl反應則可得到新的雙聚合化合物 [H2C(C6H4)2CH2Te2{Cr(CO)5}6]2- (2)。利用 HgCl2 分別與 [Te{Cr(CO)5}n]2- (n = 2, 3) 進行反應,可成功合成出以汞橋接之雙聚合金屬團簇化合物 [HgTe2{Cr(CO)5}n] 2- (n = 6, (3); n = 4, (4)),化合物 3 亦可藉由化合物 4 與 HgCl2 試劑反應而獲得。將 [Te{Cr(CO)5}3]2- 更進一步與 Se powder反應,可成功得到一開放型結構化合物 [SeTe{Cr(CO)5}3]2- (6)。此外,我們針對新的化合物與相關的化合物做一系列的比較,並藉由分子軌域理論計算更深入探討其結果。 [2] 碲(Te)-鉻(Cr)-錳(Mn)系統的研究 將化合物 [Te2Cr2Mn2(CO)18]2- (7) 於鹼性丙酮與甲醇混合溶劑中,加熱迴流,可得一特殊混合鉻-錳金屬雙三角錐化合物[Te2CrMn2(CO)9]2- (8)。將化合物8 與 CO氣體於室溫下反應,可得到四角錐封閉型結構化合物 [Te2CrMn2(CO)10]2- (9)。化合物 9 於二氯甲烷溶劑下加熱迴流則進行逆反應而得到化合物 8。化合物8與 O2 氣體在二氯甲烷室溫下反應可生成化合物 9。將Cu(MeCN)4BF4 試劑與化合物 9 反應則得到化合物 8。此二化合物均符合18電子計算規則,然而經由SQUID磁性測量可發現,於室溫 (300 K) 時均呈現S = 1,即具有2個不成對電子,顯示出反鐵磁 (antiferromagnetism) 的現象。另外,我們也利用DFT理論計算來探討此現象。 [3] 碲(Te)-鉬(Mo)系統的研究 將 [Te2Cr3(CO)10]2- (10) 和Mo(CO)6的丙酮溶液加熱反應,不同的反應時間,可得到不同的結果:與4當量的Mo(CO)6 加熱反應2天,可得到包含2個hydride主結構為四面體新型化合物 [H2Te2Mo4(CO)12]2- (11);將反應時間縮短至1小時,則可得到開放結構混合金屬鉻、鉬新的化合物 [Te2CrMo3(CO)18]2- (12);將反應時間縮短至30分鐘,得到一已知開放結構化合物 [Te2Cr2Mo2(CO)18]2- (13)。將化合物 13 與2當量的Mo(CO)6於丙酮溶液中加熱反應可得到化合物11。而化合物10與4當量的Mo(CO)6於室溫下反應14 天,僅可得到已知化合物 13。另外,我們也利用DFT理論計算來佐證與推測實驗的過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音樂班師生對於聽寫課程實施之調查研究
    (2010) 陳佩琪
    本研究以六年級與八年級音樂班的學生及其聽寫課程授課教師為研究對象,並以問卷調查法了解其在聽寫課程學習目的、節奏聽寫策略、聽寫學習方法等層面看法,並探討師生看法之相關,具體結論如下: 壹、音樂班學生對聽寫課程看法之發現:1.在聽寫課程學習目的之整體及各面向,學生皆表認同。2.節奏聽寫內容方面,於節奏型態僅國小學生較不認同,節拍變化面向則各階段學生皆認同,節奏變化難度卻為各階段學生較不認同。3.聽寫學習方法方面,節奏聽寫策略面向學生多認同邊聽邊記譜;而聽寫學習工具面向則多認同鋼琴;聽寫策略獲大多數學生認同;且加強聽寫策略則以課外補習之認同度較高。4.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方面,國中生對聽寫課程學習目的及全體學生對節奏聽寫內容具有性別差異;國小生於聽寫學習目的具有主修樂器之差異;國中生對聽寫課程學習目的、節奏聽寫內容,以及全體學生對節奏聽寫內容等,會因學校區域而有差異;而國中生於聽寫課程學習目的及全體學生於節奏聽寫內容,均在曾否接受聽寫課程能力分組經驗方面具有差異。 貳、音樂班聽寫授課教師對聽寫課程看法之發現:1.教師對於聽寫課程教學目的及節奏聽寫內容等面向均表認同。2.於聽寫教學方法面向,以邊聽邊記譜為認同度較高之教學方式;鋼琴為主要教學工具亦具高度認同;且教師均對聽寫策略及加強聽寫策略等面向表示認同。3.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方面,教師對節奏聽寫內容之看法具有最高學歷之差異;對聽寫教學目的則於教學年資具有差異;於聽寫教學方法亦於是否實施聽寫能力分組具有差異。 參、音樂班師生對於聽寫課程看法之相關:1.國小學生及全體學生於聽寫課程學習目的方面,均與教師看法呈現負相關。2.學生與教師於節奏聽寫內容方面則為低度相關。3.國小學生及國中學生於聽寫學習方法方面,均與教師呈現負相關。 依據結論,研究者針對聽寫課程授課教師、教育相關單位、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以提供未來聽寫課程發展及改進之參考。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