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佳琪"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成年女性癌症病人創傷後成長之敘說研究
    (2006) 陳佳琪; Chia Chi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成年女性罹患癌症的歷程經驗。藉由罹病故事的敘說,探討個體是如何覺知罹患癌症的事實?癌症病人面對罹患癌症事件創傷後成長的因素與歷程為何?以及個體建構出的創傷後成長面向之內涵為何? 研究對象為三位罹患癌症的成年女性。採敘說研究方法進行,運用「整體─內容」分析方法呈現罹患癌症經驗的生命主題。經資料分析後,呈現之研究結果如下: 對罹病事件之覺知內涵包含在對病情確定的態度,尋思生病的原因,對治療的心態三個面向上。在等待確知是否罹癌時,癌症病人心情複雜難以言盡,也想躲藏不面對。罹癌事實確定後感到措手不及與震驚,進而認為都是自己的錯加上各種壓力才會生病,而病痛的未知帶來種種不安焦慮,試圖培養好的心態與作出正確的治療決定 在疾病經驗中,影響創傷後成長的因素很多,本研究提取出的因素包括人格特質,信念,社會支持與專業支持四面向。個人特質部分,當癌症病人能夠轉化積極生活步調為接受癌症帶來的生活限制,樂觀爽朗的特質都幫助產生創傷後成長。信念部分則憑藉對家人的愛,原定生活目標以及辛苦不白熬的信念鼓勵自己堅持面對辛苦的治療。社會支持部分,親友、醫護人員、教書工作、其他病友的點滴支持都是支持的力量。專業心理支持部份,專業心理治療團體的接納與經驗整理可以加速創傷後成長的境界。 三位研究參與者創傷後成長的歷程各不相同,分別是Sarah第一次生病時試圖維持正常生活步調,再次生病的打擊才意識過往的逃避,因此要正視身心健康與生活美好。兆俠則在家人關係中壓抑脆弱,直至參與團體後學習用不同的態度對待自己,展開與癌症對話,進而能坦然自處感恩癌症。明月則是逐漸放下完美家庭角色,意識到要改變想法與行為,開始做自己。 本研究參與者癌症創傷後成長的面向內涵包括自我的正向改變,家庭與自我需求的調整,人際關係的轉變,以及人生觀與生活態度的調整。在自我正向改變部分包括接受自身限制、學習表露情緒、放下在乎,肯定自身需求,而面對家庭與自我需求方面,本研究參與者試圖在重視家人關係與照顧自己需求這兩者間取得平衡,且更熱心助人。最後,在人生觀與生活態度上面,罹癌使得研究參與者認知生命有限,除了維持身心健康外,也對生活多了彈性寬容,學習與癌共存。 最後,根據研究歷程和結果,提出有關本研究的限制、研究者個人反思以及具體建議,本研究建議當親友能夠提供溫暖的支持陪伴病人走過治療過程中的辛苦,對於病人的心理適應有良好的幫助,所以與癌症病人連結的親友必須重視自己與病人之間的關係,維繫一份真實、穩固、信任、平等、尊重、富有人性情感的關係,因為此種關係對癌症病人價值非凡。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新北市行動玩具車方案之運作與規劃探討
    (2020) 陳佳琪; Chen, Chia-Chi
    新北市的行動玩具車在新北市為首創,希望藉由多項資源整合及配送,讓市區與偏區都能同享歡樂及幸福。此外,行動玩具車期待以玩具乘載社會福利資源方式深植各區,創造新北市各區更綿密的扶老、攜幼資源,達成促進老幼共融的目標。 本研究想透過方案相關人員的實務經驗,瞭解新北市行動玩具車的服務目標與推動過程,探究服務過程中遭遇之困難及解決策略,並進一步規劃未來的服務方案,結果將有助於提供未來服務的建議,並作為其他縣市發展偏鄉服務的參考。爰此,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藉由團體訪談與焦點座談,針對方案之規劃執行者與執行人員的蒐集資料,並透過玩具銀行方案成果報告書、社工員填寫之社區需求評估紀錄表與成果報表等次級資料進行內容分析。 主要研究發現為:一、新北市行動玩具車突破單一對象族群,以玩具創造服務,讓行動玩具車以此作為外展服務的媒介及素材,服務對象上,從一般兒童及親子、發展遲緩兒逐漸擴展到老人、身心障礙者等族群;二、從服務過程中建構各式對象群的服務模式;三、釐清社工員在外展服務的角色任務與定位及與教保員之工作分工。四、從方案規劃面、推動過程面及服務執行面等三大面向分析方案執行過程中遭遇困難,並從中探討形塑行動玩具車2.0升級服務方案。 根據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一、對主管機關之建議:中央機關應思考行動式服務之推動必要性、新北市政府應再思考資源整合與分配之合適性;二、對後續方案推動之建議:社工員角色與功能之強化、高齡長者服務再精進,邁向社區並規劃共融服務、化被動為主動,以擴大行動玩具車與偏區資源連結之效果、服務品質應持續提升。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高雄市國小特教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現況調查之研究
    (2011) 陳佳琪; Chia-chi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特教教師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程度及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現況。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選取高雄市之國小特教教師共200位為調查樣本進行研究,回收問卷為184份,回收率為92%,可用問卷175份,可用率為95%,所獲得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卡方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可歸納結論如下: 一、國小特教教師對於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程度不高。 二、大多數的國小特教教師均曾對身心障礙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 三、國小特教教師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程度會因教師的性別、任教區域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小特教教師在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時會因教師的特教背景、任教班別、任教區域、特教年資、進修狀況而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相關之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