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俐婷"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內外控與社交孤寂(2002-01-01) 李思賢; 李蘭; 陳俐婷; 吳其臻Item 查爾斯.雷尼.麥金塔建築裝飾上植物題材的形成(2017) 陳俐婷; Chen, Li-Ting本研究專注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建築師查爾斯.雷尼.麥金塔(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1868-1928)設計生涯中不同階段的兩棟建築上裝飾的植物題材,代表建築分別是皇后十字教堂(Queen’s Cross Church, 1897-1899)和蘇格蘭街道公立學校(Scotland Street Public School, 1903-1907)。皇后十字教堂建造於麥金塔成名之時,代表麥金塔個性化創作顛峰,它不同於一般基督教教堂,以大量植物題材代替十字架作為裝飾,象徵意味十足;而蘇格蘭街道公立學校則是代表麥金塔在1900年後設計生涯的另一個階段,此時建築上植物題材的裝飾傾向以幾何形式呈現。植物作為麥金塔一生的創作靈感來源,可由1883年至1894年麥金塔在格拉斯哥藝術學校期間所受課程訓練的成果得知,許多當時所繪的植物造型都延續到之後的建築設計上。植物的題材與特殊造型變成麥金塔個人設計風格特徵。上述這兩棟建築上的裝飾見證其植物題材創作風格的形成與轉變,因此值得深入討論,檢視作品當中呈現的個人化特色以及時代流行現象,並分析植物題材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分別代表的意涵和植物題材對麥金塔個人的意義,以及其風格轉變的因素。Item 父母教養與國小四年級學童內化行為問題研究(2002-01-01) 李思賢; 陳俐婷; 李蘭Item 透過篇章結構之教學及有聲思考之作答示範(2003) 陳俐婷; Liting Chen本論文探討英文篇章結構之教學配合以「有聲思考法」示範作答對學生作答「篇章結構」題型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兩班高中女學生共69人,依其英文閱讀能力分為高、中、低三組。於前測及填寫「後設認知」問卷後,參與學生接受英文篇章結構之教學,教學內容參考Halliday and Hasan (1976) 之理論及Chang (1997) 所列之「句法凝結成份」(grammatical cohesive ties)。之後,學生聽一份以「有聲思考法」示範作答一篇「篇章結構」測驗之錄音帶,以便從中體會如何利用文中之「凝結成份」為線索作答並了解「有聲思考法」之應用。隨後,學生練習以「有聲思考法」作答四篇「篇章結構」文章,同時,四位不同程度之學生將她們「有聲思考」的作答過程錄音下來以便分析。最後,學生作答後測並填寫「後設認知」問卷及回答對本研究感想之相關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 各組學生「篇章結構」前、後測之分數有顯著差異。亦即,英文篇章結構之教學配合以「有聲思考法」示範作答有效改進了學生作答「篇章結構」之成績表現,對中、高程度的學生尤其明顯。(二) 學生在作答「篇章結構」題型時對英文篇章結構之認知有顯著提高,尤其是利用代名詞、指示詞、 字彙關係、及連接語詞為線索作答。(三) 高程度學生對文中之「凝結成份」敏感度較高,且較有能力改正對「凝結成份」之錯誤判斷。(四) 大多數學生肯定本研究之教學、示範與練習的確增進了她們作答「篇章結構」題型之信心,特別是英文篇章結構之教學。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建議高中英文教師可採用英文篇章結構之教學配合以「有聲思考法」示範作答以改進學生作答「篇章結構」題型之成績,同時,「篇章結構」題型也可以是加強英文篇章結構之認知的理想教材。另外,在介紹「有聲思考法」給學生運用時,老師應顧及學生在思考模式及學習方法之個別差異,以避免潛在之排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