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妍彣"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華語為母語的孩童對請求策略的理解與使用(2020) 陳妍彣; Chen, Yen-wen本研究旨在探討華語為母語的兒童對於請求策略的理解與應用。議題包含直接與間接請求策略間的差異、社會距離與地位的影響、句型與策略的使用、以及不同年齡間的差異。本研究設計兩項測驗來探究受試者的表現:一為理解測驗,二為情境對話測驗。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四十八位五至十歲孩童,依其就讀的年級分為三組:幼兒園大班、小學二年級、四年級,每組各十六位;另外有對照組成人十六位。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五至十歲孩童皆具備成人母語者對於直接與間接請求策略的理解能力,但八歲以下孩童還無法像成人般表達請求。 二、對於孩童與成人,社會距離對請求策略的理解與使用影響不顯著。 三、孩童與成人對於請求策略的理解與應用皆受到社會地位的影響。他們與社會地位較高的人互動時,理解與使用都已具備成人母語者的程度;在與同輩或是地位較低的人互動時,他們皆比預期中更為客氣。 四、五至八歲的孩童使用大量的祈使句來做請求,而九至十歲的孩童則如同成人,使用較多的疑問句。但孩童至十歲時都還無法像成人般使用陳述句來提出請求。 五、五至十歲孩童已能夠使用多種請求策略,但各策略使用的多寡有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各組皆有明顯趨勢,使用較多的語氣導出型(Mood derivable)和探詢型(Query preparatory)策略。Item 學習科技影響下之師生關係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小學為例(2015) 陳妍彣; Chen, Yen-Wen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習科技影響下的師生關係,試著對學習科技進入教師之後,為教師與學生所帶來的改變與影響,進而了解師生互動以及教師在教室當中的權力運作是否產生改變。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小學之學習科技使用情況。 二、 探討在學習科技應用後,對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影響。 三、 探討在學習科技應用後,教師在教室中權力的變化。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以台北市的學習科技指標學校為研究場域,挑選一個五年級班級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師生訪談輔以一個月的參與觀察。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 一、 學習科技發展讓教與學更豐富與多元,卻又受限於某些缺失導致困境。 二、 學習科技使用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 三、 教師為學習科技運用之關鍵角色。 四、 使用學習科技後教師權力並未削弱,但學生被授予較大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