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建寧"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北高兩市公民文化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8-01-??) 陳建寧; 馬群傑; 王文誠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北高兩市公民文化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8-01-??) 陳建寧; 馬群傑; 王文誠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北高兩市公民文化之比較研究:由價值觀與社會資本觀點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8-01-01) 陳建寧; 馬群傑; 王文誠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多元社會下地方公眾發展認知與共識策略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2006-12-01) 馬群傑; 汪明生; 王文誠; 陳建寧
    高雄是臺灣南部第一大城與臺灣第二個直轄市。近年來高雄正由一個依賴重工業的都市轉型為以服務業為主的都市,但在這過程中,失業率的增加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卻成為當前地區發展所面對的首要挑戰。由於兩岸已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成為正式會員,與此同時,高雄亦爭取到2009年世界運動會的主辦權,在此情況下,高雄地區將同時面對全球化競爭趨勢下的人才資金流失危機,與獲取國際焦點、邁向國際舞臺的轉機,如此發展情勢比過去更具挑戰性。兼以長期以來中央政策的推展較少結合地方多元民意需求,導致地方發展資源未予適切配置;而長期被忽視的結果也造成多元群體對地方發展事務被動冷漠,究其原因之一,乃在於地方公私部門間長期缺乏理性溝通與互動所致。因此,高雄在進行地區行銷(place marketing)中對外招商、吸引產業與人才的同時,如何促進地區內部各界積極參與及共識達成,才是更為根本與迫切的工作。 本研究先以汪明生等(2004,2005)所提出的「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為論述基礎,分就條件面軟硬體建設、本質面多元群體認知,以及行為面中的經濟、社會、政治、政府、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等結構層面,分析高雄當前所面臨到的地方發展問題;其次,應用認知讀線理論(Cognitive Continuum Theory, CCT)探討不同群體在面對地方發展時,所採取的直覺與分析認知型式之異同。最後以「面臨2009世運會之高雄地方發展與競爭策略」作為觸發問題的核心,藉由互動管理(Interactive Management, IM)(Warfield, 1994)探求高雄地區最適發展方向,IM成果則以澄題結構展現。 研究結果發現,在高雄地方發展條件面,面臨產業結構失衡、人才引進與培育不足、港口吞吐量流失與自由貿易港區的挑戰;在本質面,多元群體在判斷地方發展事務時呈現出偏直覺-偏分析的認知思考模式差異。至在行為面,IM參與者對於高雄地方發展策略之研議有別於政府單向的施政規劃,顯示高雄今日的發展落入解決了錯誤問題的型三錯誤(type Ⅲ error)(Dunn, 1994)迷思中,致地方發展行動多事倍而功半。因此研究建議,面臨市場經濟、多元社會、民主政治與效能政府的時代發展趨勢,若能藉由集體決策體制聯結個體與群體,導引地方公眾進行獨立思考、理性論辯與公開表達,相信有助於創造地方發展的公共價值,進而重塑地方競爭優勢。本論文所介紹的方法與成果應可提供有關單位了解多元民意認知取向與舉辦地方發展公民會議相關作法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北高兩市民眾對公平與關懷道德認知之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7-??) 陳建寧; 馬群傑; 汪明生; Chien-Ning Chen, Chun-Chieh Ma, and Ming-Shen Wang
    觀察臺灣北高兩市出現「南北差距」問題的過程,涉及「個人」與「社會」因素,國內多從經濟、社會、政治及政府等個別、單一與行為角度來探討,忽視潛藏、無形與本質面的文化之分析。本研究以文化中的道德認知作為社會系統機制來回應南北差距現象,並從判斷分析觀點,以社會判斷理論(Social Judgment Theory, SJT)為研究方法,探討北高兩市民眾所呈現的道德認知,並提出道德認知操作步驟作為未來道德研究之參考。分析發現呈現公平(38%與31%)、關懷(42%與47%)、公平/關懷(20%與22%)的道德認知差距。這反映高雄市在現代社會中保有傳統社會之現象,相對地,台北市具有現代社會基礎提升到後現代社會之傾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北高兩市民眾對公平與關懷道德認知之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7-??) 陳建寧; 馬群傑; 汪明生; Chien-Ning Chen, Chun-Chieh Ma, and Ming-Shen Wang
    觀察臺灣北高兩市出現「南北差距」問題的過程,涉及「個人」與「社會」因素,國內多從經濟、社會、政治及政府等個別、單一與行為角度來探討,忽視潛藏、無形與本質面的文化之分析。本研究以文化中的道德認知作為社會系統機制來回應南北差距現象,並從判斷分析觀點,以社會判斷理論(Social Judgment Theory, SJT)為研究方法,探討北高兩市民眾所呈現的道德認知,並提出道德認知操作步驟作為未來道德研究之參考。分析發現呈現公平(38%與31%)、關懷(42%與47%)、公平/關懷(20%與22%)的道德認知差距。這反映高雄市在現代社會中保有傳統社會之現象,相對地,台北市具有現代社會基礎提升到後現代社會之傾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北高兩市民眾對公平與關懷道德認知之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7-??) 陳建寧; 馬群傑; 汪明生; Chien-Ning Chen, Chun-Chieh Ma, and Ming-Shen Wang
    觀察臺灣北高兩市出現「南北差距」問題的過程,涉及「個人」與「社會」因素,國內多從經濟、社會、政治及政府等個別、單一與行為角度來探討,忽視潛藏、無形與本質面的文化之分析。本研究以文化中的道德認知作為社會系統機制來回應南北差距現象,並從判斷分析觀點,以社會判斷理論(Social Judgment Theory, SJT)為研究方法,探討北高兩市民眾所呈現的道德認知,並提出道德認知操作步驟作為未來道德研究之參考。分析發現呈現公平(38%與31%)、關懷(42%與47%)、公平/關懷(20%與22%)的道德認知差距。這反映高雄市在現代社會中保有傳統社會之現象,相對地,台北市具有現代社會基礎提升到後現代社會之傾向。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