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彥翔"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灣文化符碼轉譯之傢具設計研究與創作(2019) 陳彥翔; Chen, Yen-Hsiang台灣擁有數百年累積的深厚文化基礎與自由開放的創作環境,透過擷取與再設計這些文化的特殊符碼,將象徵的意涵融入在台灣也佔有一席之地的傢具產業,以現代的設計模式重新詮釋傳統的文化表現。 本研究採用文獻資料分析法以及個案研究法進行分析與探討現有文化產品之設計流程,探討文化與產品之間造型與文化符碼的連結度,並建立適用於傢具設計之符碼詮釋方法和文化的轉譯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文化符碼應用於傢具設計之研究與創作。無形的知識與文化層面的資產成為產業競爭力、改變社會結構和創造經濟繁榮的關鍵因素。由於市場逐漸轉型,一項文化產品的美感與功能只是基本,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內涵。而傢具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產業之一,在傳統產業普遍沒落的情況下,透過將文化重新詮釋能賦予產業新的附加價值。 本研究創作選定台灣文化中廟宇文化、元宵文化以及辦桌文化做為載體,而以沙發組、邊桌組及燈具組作為創作項目。將文獻與案例分析建構的設計流程,作為尋找文化特徵的方法,且轉化為傢具中所含的台灣文化符號,依照文化三層次分類,設計出三系列的傢具。最後並整合文獻探討、案例分析以及設計創作之結論,提出符碼轉譯應用於文化產品設計的設計模式,作為後續相關研究或創作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主要結論有:(1)台灣文化:台灣因歷史背景成為眾多族群融合的區域,單一文化並無法完全代表台灣,正因如此造就了台灣文化的高包容性與可塑性,最重要的是如何詮釋對這片土地的認同。(2)文化產品設計:文化三層次當中,最常被運用的是形而下的器物與外型符號,但一項文化產品設計必須兼顧不同層次的文化符碼才能夠完整表達文化的意涵,否則容易過度聚焦於外型層次而忽略了文化的行為與精神層次。(3)文創產業的發展: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持續十數年,卻仍然存在不少以商業化為主要目的而執行的案例。這一類的產品設計多半都著墨在單純的造型和色彩,並未真正探究文化更深層的意涵。常年來教育皆輕忽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使多半民眾對自己生存的土地的歷史文化感到陌生,因此如何喚醒民眾對於家鄉的認同與連結感,亦是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時所必須重視與補足的重點。Item 運用創造思考策略於6E模式實施幼兒STEAM實作課程以探討學習成效之研究(2020) 陳彥翔; Chen, Yan-Xiang近年來幼兒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教育議題眾所矚目。根據過往研究推論,於幼兒階段實施STEAM相關課程,不僅有益於學童整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更有益於問題解決、批判思考、創造力等能力培養。除此之外,亦能提升幼兒未來相關學科學習的動機。甚至於動實作過程中,有助於幼兒的精細動技能發展。故整體而言,STEAM的課程對於幼兒學習發展益處,是無庸置疑的。 雖然幼兒STEAM教育為當前熱門議題,但其相關實證研究卻少之又少。此外過去研究發現,缺一套明確的教學流程架構及策略,為當前STEAM無法於幼兒園順利推動主因之一。因此本研究旨針對此缺口,嘗試6E模式並搭配威廉斯創造思考策略運用,開發幼兒適用的STEAM動手實作課程。除了藉以提升學童知識整合運用能力外,更激發學童於STEAM學習上的創造力行為表現。 本研究以準實驗法進行,並分有實驗組(運用創造思考策略於6E模式教學),及對照組(傳統式教學)。兩組學童皆進行相同內容、相同時數的課程活動,並於課程結束後針對其精細動作技能、實作技能,以及行為序列分析,以了解不同教學模式下對於學童整體學習成效之差異。根據最後研究結果發現:(1)兩組學童於精細動作技能皆有所進步;(2)實驗組學童實作技能總體優於對照組;(3)實驗組於「問題解決」和「嘗試不同組合、組裝方式」之間行為互相轉移,即代表學童較能掌握整體知識變通力,進而提升問題解決的流暢力。因此根據實作技能之解決方案測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童表現優於對照組學童(4)實驗組於「製作組裝」與「創意行為表現」之間互相轉移,即代表實驗組學童於創作過程中,較能展現其創意、獨創想法,並實現於作製作、美化上,且根據實作技能之創新性評比結果亦發現,由於之間轉換頻率頻繁,使實作創新性部分優於對照組學童。Item 電化學沉積三元熱電材料之技術開發(2010) 陳彥翔; Yan-Siang Chen本研究利用電化學沉積三元熱電材料,添加SeO2於鍍液中沉積n型及p型 Bi-Te-Se熱電材料,探討因添加SeO2後所造成鍍層表面形貌與成份比例變化。同時,量測其最佳熱電特性,其中包含席貝克係數、導電率以及藉由平行線量測熱傳導係數。最後,利用已知熱電特性的三元熱電材料,搭配微機電製程技術與覆晶接合技術,進行微致冷晶片之研製與性能評估。 本實驗以HNO3 1 M、Bi2O3 7.5 mM、TeO2 10 mM、SeO2 3 mM金屬氧化粉末進行三元熱電材料之電化學沉積。經分析結果證實,於鍍液中添加SeO2後所形成之三元熱電鍍液,有助鍍層的熱電特性提升。經實驗發現在SeO2添加量為3 mM時,根據不同電流密度調變下,可促使Bi-Te-Se三元熱電材料n型與p型特性轉換,當電流密度為1 mA/cm2時,材料為p型特性;當電流密度高於1.85 mA/cm2時,材料為n型特性。量測n型Bi28.8Te43.8Se27.4熱電材料熱電特性,其席貝克係數為-459 V/K、導電率為6.23 103 Ω-1cm-1,故功率因子為1.32 10-3 W/K2m,其值為二元p型Bi2Te3的11.3倍;p型 Bi20.1Te46.7Se33.2熱電材料,席貝克係數為407 V/K、導電率為7.36 103 Ω-1cm-1,故功率因子為1.22 10-3 W/K2m,其值為二元p型Sb2Te3的2倍。上述的實驗結果證實,二元熱電材料Bi2Te3在添加SeO2下,對於熱電特性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將已知熱電特性的熱電材料,藉由電化學沉積技術搭配微機電製程與覆晶接合技術,成功研製出24對的三維微致冷晶片,其熱電接腳尺寸為200 m的方形陣列,電鑄高度約為10 m,後續將製作完成元件並量測其致冷性能,並比較在不同通過電流條件下的致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