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思瑋"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主族 (S, Se, Te) 三鐵羰基化合物與過渡金屬 (VIIB, VIIIB, IB, IIB) 或主族試劑 (IIIA, VA) 之團簇化合物合成暨其電化學、電子吸收光譜與理論計算(2010) 陳思瑋E-Fe-TM 系統 利用 [EFe3(CO)9]2− (E = S, 1a; Se, 1b; Te, 1c) 與 Ag(OTf) 於THF 下反應,可以獲得Ag 橋接雙核 EFe3 化合物 [{EFe3(CO)9}2Ag]3− (E = S, 3a; Se, 3b; Te, 3c)。而以 1b、1c 與 Cu(OAc) 反應時,則可獲得醋酸雙銅蓋接雙核化合物 [{(SFe3(CO)9Cu)2(OAc)}3−]‡ (E = Se, 6b; Te, 6c)。此外,1a 與Cu(OAc)以不單離方式獲得 [{(SFe3(CO)9)2Cu2(OAc)}3−]‡ (6a),再加入 [Cu(MeCN)4][BF4] 反應,可獲得一維 Z 字鏈狀聚合物 [{SFe3(CO)9Cu2(OAc)−}]∞ (7a); 然而,在 Se 系統,則可得化合物 [{SeFe3(CO)9Cu2}2(OAc)3]3− (8b) 及 [{SeFe3(CO)9Cu2(OAc)}2]2− (9b)。再者,將低核數化合物 3c 與 [Cu(MeCN)4][BF4] 或 Ag(OTf) 於 MeCN下反應可得高核數化合物 [{TeFe3(CO)9}3M3]3− (M = Cu, 11c; Ag, 12c)。若 3c 加入 Ag(OTf) 和 PPh2(CH2)nPPh2 ( n = 1, dppm; n = 3, dppp) 反應,則產生擴核之含磷三銀化合物 [{TeFe3(CO)9}2Ag3(dppm)]− (14c) 與 [{TeFe3(CO)9}2Ag3(dppp)]− (15c)。此外,1c 與 AuI 於 THF 下反應時,可得氧化性化合物 [Te5Fe8(CO)24]2− (13c)。另外,1a、[Cu(MeCN)4][BF4] 與 1,10-phenanthroline (L1) 或4,4′-dipyridyl disulfide (L2) 反應,可獲得化合物 [SFe3(CO)9Cu(L1)]− (16a) 或 [SFe3(CO)9(4-SPy)]− (17a)。我們進一步以 DFT 理論計算,探討一系列金屬橋接之雙EFe3 及參EFe3 化合物於電化學上的氧化還原表現,同時藉由 TDDFT 理論計算說明紫外/可見光譜之電子吸收能量的躍遷形式。 E-Fe-Q 系統 利用 [EFe3(CO)9]2− (E = S, 1a; Se, 1b; Te, 1c) 與不同的主族試劑 Q(III)Cl3 (Q = Bi、 In 及 Sb) 反應,可獲得一系列混合主族 15/16 或 13/16 化合物 [EFe3(CO)9Bi(I)]− (E = S, 2a; Se, 2b; Te, 2c) 、 [EFe3(CO)9In(III)Cl3]2− (E = Se, 3b; Te, 3c) 及 [Te3Sb(I)Fe6(CO)18]− (4c)。有趣的是,1c 與 BiCl3 反應生成 2c,再將 2c 於 MeCN 加熱迴流,可獲得新穎以 cubane 為主之一維鏈狀聚合物 [{Te2Bi2Fe4(CO)12}−]∞ (5c)。此外,2c 也可進一步與不同的金屬羰基試劑,可形成不同型態的封閉或開放化合物 [TeBiRu4(CO)11]− (6c)、[Te2Fe2Mn(CO)9]− (7c) 及 [Bi2Br6Mn2(CO)10]2− (8c)。本研究藉由 DFT 理論計算探討 Bi 之氧化態及其電化學的氧化還原表現,並以 TDDFT 理論計算探討一系列混合主族之光物理性質。Item 最重要的地板─國內籃球裁判執法歷程之探討(2015) 陳思瑋; Chen, Ssu-Wei本研究以深度訪談之方式,透過5位現役國際籃球裁判持續參與執法之經驗陳述,將其與研究者所蒐集之文獻進行對照剖析,以描繪國內籃球裁判投入執法之歷程,並了解其開始參與籃球比賽執法之動機、不同證照等級時所面對最大壓力挫折類型、因應壓力挫折因應方式,最後由目前參與執法動機做為主幹,對照研究架構之概念,以完整勾勒執法歷程。研究發現如下: 一、在國內籃球裁判的執法歷程中,其開始參與執法動機包括了重要他人、興趣、好奇心與物質需求等,而促使得以持續參與的主要動機在於執法的成就感,而成就感貫穿了整體執法歷程,也是國內籃球裁判得以持續參與執法的關鍵。另隨著歷練的提升,成就感逐漸轉為次要參與動機,轉而取代的是傳承、責任、使命感及社交關係的維持。 二、隨著國內籃球裁判在證照等級及吹判賽事層級的提升,其所面對的主要壓力挫折類型越趨多元,裁判生手一開始面對的是對於規則與裁判法的認知與實務連結的缺乏,以及教練言語的壓力,隨著證照等級及吹判層級的提升,外界他人及執法者本身對自己的要求,也逐漸加入成為新的壓力源。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何在家庭、工作、休閒及執法中取得平衡,並維持健康與體能更是壓力挫折來源之一。 三、國內籃球裁判所面對的執法壓力來源多元,任一壓力來源處理不慎,即可能成為額外增加的環境壓力要求,經過文獻蒐整及訪談資料評析,建議了「持續性」、「比賽前」、「比賽中」及「比賽後」等階段可行精進做法。 四、國內籃球裁判多於學生時期開始投入執法,途中經歷不同層次的壓力挫折挑戰,也陸陸續續執法完成了許多高張力賽事,其得持續參與之動機除了成就感、經驗傳承、責任、使命感及社交關係的維持外,如能將執法與休閒生活做連結,將有助於個人持續投身執法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