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怡帆"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Clonidine對大鼠上呼吸道運動神經活性影響之研究(2008) 陳怡帆; Yi-Fan ChenClonidine在臨床上是用來作為降高血壓的藥物之一,但是長期服用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呼吸不順、睡眠呼吸終止的症狀,暗指可能與上呼吸道運暢通的問題有關。管制上呼吸道暢通的運動神經如舌下神經與喉返神經的活動,包含吸氣活動與吸氣前活動,而這兩種時期的放電活動能調控上呼吸道氣流的阻力,對於上呼吸道暢通扮演重要的角色。推測clonidine可能會抑制上呼吸道運動神經的吸氣活動與吸氣前活動,因此而影響上呼吸道的暢通。本論文的目的是探討clonidine對大鼠上呼吸道運動神經吸氣與吸氣前活性的影響,但是由於吸氣前活性高度的計算不易,因此本論文透過提高呼氣末正壓以及切斷兩側迷走神經的方式,促使吸氣前活性增強,以利實驗的觀察。結果顯示,clonidine對於舌下與喉返神經吸氣前活性的抑制作用呈現劑量反應,且clonidine的抑制作用會被a2-adrenergic receptor作用劑yohimbine所阻斷,且yohimbine的作用會促使舌下神經與喉返神經活動明顯提高,暗示clonidine可能是藉由2-adrenergic receptor來改變呼吸型態。此外,增加呼氣末正壓會產生抑制吸氣、促進吸氣前活動,於是發生分離反應,這種分離反應也在給予clonidine之後消失。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後,吸氣前活動更為提前、且活動更高,這種反應也會被clonidine所阻斷。綜合這些結果,顯示了幾個結論:(1) clonidine造成呼吸困難等副作用可能是由於抑制了上呼吸道運動神經吸氣前活動所導致。(2) 2-adrenergic receptor在正常情況下對於上呼吸道運動神經的吸氣前活性就會有持續性的抑制作用,此外,clonidine可能是藉由興奮2-adrenergic receptor來抑制上呼吸道運動神經的吸氣前活性。(3) clonidine不但會抑制了由呼氣末正壓所興奮的吸氣前活動,同時也將殘存的吸氣活性給完全抑制,這暗示著clonidine可能會促進呼氣末正壓對於吸氣活動的抑制作用。(4) clonidine對上呼吸道吸氣前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不是藉由迷走神經的影響,同時,也進一步的推測,2-adrenergic receptor可能也參與了迷走傳入神經對舌下吸氣前活性的調控作用。Item 以生態發展系統觀點看運動員生涯轉換之歷程(2015) 陳怡帆; Chen, Yi-Fan本研究目的欲瞭解臺灣運動員的成長歷程,並依據生態系統剖析運動員於生涯轉換中所處之情勢,進而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研究方法採半結構式訪談,以經歷規範性/非規範性轉換的退休女籃運動員(共兩名)為研究對象,分別針對運動員本身與其家人、教練、隊友以及臺灣體育相關政策執行者進行訪談以蒐集資料。結果發現影響臺灣運動員成長環境之鉅觀系統包括:全民運動參與、對運動員之價值觀、升學主義及運動中的性別等層面;外部系統為:競技運動政策、升學辦法、體育班設置、能力與常態分班;中間系統有:球隊環境與個人發展性、球隊的驟變、重要他人走向等;微觀系統則是:住宿生活、以及家人、教練、隊友與個體之互動。建議在鉅觀系統方面:宣導運動附加功能力促全民運動普及、帶動企業投入體育活動與贊助、建立特殊族群運動習慣、運動場館的普及與永續經營、傳播媒體負起社會責任改善運動性別差異,除力求男女性均衡的報導外並避免歧視性的用語;外部系統方面:強化運動傷害防護的作用、厚植運動教練的專業訓練、增設運動心理諮詢服務之有效管道、重新省視運動員升學辦法並訂立學科要求、各級學校體育班確實督導追蹤;其他:教練、家長、教師間建立溝通橋樑有助運動員成長發展、從小培養運動員運動以外之能力以儲備自身競爭力。Item 以生態系統觀點析論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與升學進路(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3-12-01) 陳怡帆; 程瑞福目的:以生態系統理論看各系統對高中體育班學生升學進路之期待,並以生態系統理論探討各系統對高中體育班學生學業學習之觀點與做法。方法:針對大臺北地區某高中體育班之學生、家長、教練、教師、行政人員及相關政策執行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結果:個體、微觀系統皆期待以術科取向之升學進路就讀體育相關科系,中間、鉅觀系統則期待體育班學生能開闊更多領域,不限於體育科系;在體育班學生學習的生態中,社會價值觀及相關體育政策(鉅觀系統)影響教練、教師及家長(微觀系統)對學生運動表現及課業學習之重視。結論:運動員培育及升學進路的術科取向,利於升學,對體育班學生是一大優勢。學校學習情形未有完整輔導機制,導致其學業能力嚴重失衡,侷限學生發展可能性,不利其將來融入一般社會競爭。Item 板橋婚禮產業的地景形塑(2019) 陳怡帆; Chen, Yi-Fan本研究以板橋的喜餅街和婚紗街做個案研究,企圖將文化與空間建立關聯,說明文化地景的形塑過程。 板橋地區在漳州移民、日本殖民影響與戰後台灣的社會文化變遷下,形成了當代的婚俗樣貌。這些婚俗物品,藉由諧音、物的功能、特性或儀式流程,呈現了社會的價值觀與禁忌。其中,舊式婚俗喜餅業和新式婚俗婚紗攝影產業,具有選購性中地物的特性,區位特徵為聚集經濟取向。而板橋喜餅街和婚紗街的出現,與都市階層相關。 戰後板橋隨著台北都會區發展,成為鄉村移民遷移就業之衛星都市。1990年代,板橋婚紗街與喜餅街依序成形,呼應了衛星都市轉型階段的發展。2000年後,在新板橋特定區域發展下,都市機能趨完備,成為台北都會區之副都心。雖然舊車站商圈衰退,但至2010年前板橋婚禮產業,仍維持發展未衰。 喜餅業和婚紗業的符號選擇,都具有特定文化傾向,再分別以大眾傳媒,推動板橋婚禮專業街形象。地方政府透過集團結婚和介壽婚紗公園的塑造,改變了公園戒嚴的政治意涵,轉為婚禮符號的文化地景。Item 游泳運動績優生就讀體育/非體育科系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2010) 陳怡帆; Chen Yi-Fan本研究主要針對就讀體育/非體育科系之績優游泳運動員男、女各一名(共四名),經半結構式訪談得知其成長經歷及進入大學後之學校適應情形。研究發現:一、即便運動表現再優異也需提早為就業做準備,四位運動員在選擇就讀校系時,皆優先考慮將來就業能力,其次為個人興趣;二、專長訓練方面則因個人興趣與生涯規劃而選擇持續或退出運動競賽;三、學業適應部份,就讀體育系之游泳保送生在術科修習上出現適應不良,非體育科系之運動員皆出現學業適應不良情形,通常採自我努力或求助於同儕解決之;四、運動員人際交往受限於訓練、比賽與個人特質,導致與同儕間之人際關係不甚親密,加上游泳選手逐年流失,易使研究對象產生孤獨感;五、各運動項目間應能有相輔相成之功效,然而許多游泳運動員於培訓期間不被允許從事其它運動項目,以致游泳以外之運動表現低落;六、運動員的本質相當聰穎,若能加以琢磨,很多困難是可以靠努力來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