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映竹"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大學生網路影音檢索之相關判斷研究(2011) 陳映竹; Ying-Chu,Chen隨著網路影音資源大量成長,使用者上網搜尋影音已相當普遍。在檢索過程中,使用者如何由大量且無組織的影音資源中過濾及取得所需資訊,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議題。瞭解使用者相關判斷行為特性是提升檢索效益的重要基礎,本研究即嘗試以大學生使用者為對象,分析其網路影音之相關判斷準則、及這些準則在檢索前後之變化;同時,本研究也初步探討人口背景及檢索任務類型對其網路影音相關判斷之影響。 本研究採實驗、訪談、問卷及觀察等方法。研究對象以經常上網搜尋網路影音的大學生為主,計有16名來自不同學科背景大學生參與本研究。為避免系統因素影響,實驗平台以目前網路上最主要之影音搜尋網站Google Video為範疇,實驗中,本研究依照網路影音特性之文字資訊、影像資訊及隱性資訊提供三種類型、複雜度高低不同之六項指定檢索任務,讓受試者不限時間內完成任務,本研究以螢幕記錄軟體記錄其檢索過程,並在旁觀察。同時,受試者在檢索前後各填寫一份影音相關判斷準則評估表,檢索後,研究者再進行個別訪談。 研究結果顯示:(1)就影音相關判斷準則中,受試者的前三項準則為「主題性」、「物件/事件」及「動作」;(2)就相關判斷線索而言,在瀏覽檢索結果時,受試者多以系統所提供之文字訊息進行相關判斷;而在實際觀賞影音時,則傾向以視覺型線索如影音中的物件、動作等來進行相關判斷;此外,當有多個目標影音可供選擇時,受試者則會以熟悉度、適用性等隱性之相關判斷準則作為選擇的依據;(3)就人口特質與影音相關判斷之關聯,本研究中男性和女性受試者所重視之相關判斷準則略有不同;而學科背景則與影音相關判斷無明顯關聯;此外,接觸網路影音搜尋網站的使用頻率越高,其影音相關判斷及檢索效率結果較佳。 根據上述,本研究針對系統及使用者層面有以下建議:就網路影音搜尋網站功能之改善,系統介面可將進階功能更明顯呈現,以利使用,特別是影音排序過濾功能;同時,系統也可增加更多元的文字資訊以利使用者進行相關判斷,例如:影音內的物件、事件標籤。另一方面,使用者之影音資訊素養,也是值得重視的議題,例如受試者會忽略系統進階功能可設定搜尋影片時間範圍及依照時間將影片排序,而須逐一檢視系統提供之時間訊息;藉由對影音資源特性與影音檢索系統的基本認識、及搜尋技巧的培養與提升,將有助使用者更快速搜尋到所需影音及後續之利用。Item 禮儀之爭時中國教友對人性與禮儀的論述及其身分性: 以夏大常為中心(2011) 陳映竹; Chen Ying-Chu在討論明清傳教士在華傳教史的過程當中,倘若單方面僅就傳教士及其傳教事蹟與過程,而忽略掉傳教過程當中的中國教友,便無法更為全面的瞭解其中深刻之處。本論文即從明清之際中國教友夏大常其人進行切入,從其生平與時代脈絡,其對於人性論的詮釋,以及其對於禮儀問題的詮釋這三大主軸,來歸結中國天主教友的身分性與其對於人性和禮儀的詮釋之間的關係。 在人性論的詮釋這個面向,夏大常先從人在天主恩典之下得到靈,而後又以靈、肉位階高低,本性與超性之間的分和關係,來證成靈性的至高性與重要性,以及肉體為罪惡的來源。而人在於肯認一天主以後,就應感激天主所給於的恩典,並竭盡己身力量,努力求善,而透過「默想」工夫,以及告解的實行這樣子地一個親身實踐,天主教的「超性」與中國的「本性」,最後得以在共同求善的過程當中,進行融通。而釐清夏氏對於所謂人性論的一種探討,其實是在於一種雙重身分性底下來進行論述的,從性分本性、超性,以及其當中的分合關係和所屬傾向,最後透過本性、超性並重,夏氏成功融通原本有所歧異的性論,而以求善為共同目標。 在禮儀問題的詮釋這個面向,夏氏探討祭祀內涵時,夏大常以為祭祀其內涵即在「追養繼孝」、「事死如生」,整個中國禮儀所關注的焦點並非在於迷信或者祈福,而是追思孝親,以父母為重的一種孝順表現。從稱天主為「大父母」,己身父母為「小父母」這一點,夏大常以為敬仰天主與敬奉父母均屬必要的追求。本論文最後指出中國教友的身分屬性,是一種容納了不同立場,不停動態轉換的轉化性(transformative)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