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泓儒"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探討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教學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2024) 陳泓儒; Chen, Hung-Ju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對象為花東地區111學年度所有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採問卷調查法,有效問卷共75份。研究結果如下:一、研究對象其教學困擾總平均為2.63分,其各層面為「研究發展與進修」2.82分,「課程設計與教學」2.73分,「班級經營與輔導」2.55分、「敬業精神與態度」2.45分。因應策略總平均為3.41分,其各層面為「設計適當課程」4.01分,「了解個別差異」3.77分,「尋求協助」3.52分、「解決途徑」2.36分。二、研究對象其教學困擾會因教育程度不同、擔任職位不同、校內是否有專業學習社群而有所差異;因應策略會因性別不同、婚姻狀況不同、擔任職位不同及校內是否有專業學習社群而有所差異。三、大專院校教育程度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教學困擾「班級經營與輔導」層面上比起研究所教育程度的教師教學困擾程度較高。沒有擔任行政職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教學困擾「敬業精神與態度」層面上比起有擔任行政職的教師教學困擾程度較高。校內沒有健康專業學習社群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教學困擾「課程設計與教學上」層面上比起校內有健康專業學習社群的教師教學困擾程度較高。四、本研究因應策略「解決途徑」為研究對象面對教學困擾時,對外尋求專家、研習資源等方法。故未婚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因應策略「解決途徑」層面上比起已婚的教師因應策略程度較高。沒有擔任導師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因應策略「解決途徑」層面上比起擔任導師的教師因應策略程度較高。校內沒有健康專業學習社群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因應策略「解決途徑」層面上比起校內有健康專業學習社群的教師因應策略程度較高。五、研究對象整體教學困擾與整體因應策略呈現負相關。六、研究對象可透過擔任職位、校內是否有健康專業社群、整體教學困擾來預測整體因應策略的使用。Item 機械剝離法前後二硒化鉬掃描穿隧式顯微術之研究(2020) 陳泓儒; Chen, Hung-Ru二硒化鉬層狀半導體屬於過渡金屬二硫族化物(TMD)材料,為二維材料中的一種。由硫族元素與ⅣB、ⅤB、ⅥB、ⅦB族過渡元素鍵結產生一層平面,層與層之間再以較弱的凡德瓦力結合形成塊材。由於此特性,TMD材料往往能由塊材分離出穩定的二維單層結構。藉由掃描穿隧式顯微鏡(STM)進行研究,量測樣品表面與其局部特性,測得的資訊能讓我們更認識二硒化鉬在表面上的行為。 本次實驗在超高真空(UHV)環境下,以STM觀察二硒化鉬在四種情況的改變,分別為在大氣下曝露長時間的表面(Non-Fresh)、剛經機械剝離法處理完的表面(Fresh)、經機械剝離法處理過,又在大氣下放置27天下的表面(After Fresh 27 Days)、經機械剝離法處理過,特定曝露在氧氣之下的表面(Exposure to oxygen)。在機械剝離法前後的缺陷密度及種類都有著顯著的差異。再次經過27天曝大氣後,缺陷密度則有轉變回機械剝離法前的趨勢,此改變有可能造成樣品在大氣下的電性變化。特定曝氧氣,其表面電性更接近機械剝離法前的狀態,推測氧氣在表面電性上的改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實驗比較缺陷密度、缺陷附近的能帶排列圖(Band alignment)及大尺度下的掃描穿隧能譜(STS)後,得出缺陷於大氣作用下的變化與其變化造成材料表面能帶結構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