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淑芬"
Now showing 1 - 20 of 2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What Animals Reveal about Grammar and Culture: A Study of Animal Metaphor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English(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1-09-??) 陳淑芬; 陳力綺; Shu-Fen Chen; Li-Chi Lee Chen本文旨在探討中英文動物譬喻詞的使用方式,理論架構採用「物種關係鏈譬喻」,並應用「語意分子」的分析方式。我們的研究結果如下:一、中英文的動物詞皆可轉化成動詞使用。英文的此類動詞可同時具及物性(例:fox the people)及不及物性(例:chicken out of a fight);對比之下,中文的名詞動化(去名詞性動詞)較少,且多為狀態動詞,常常和人際關係詞(例:雞婆)或身體部位詞(例:豬頭)並列使用。二、動物譬喻詞可反映出文化特色,且不同文化的不同動物譬喻詞可彼此對應。例如,中文跟「牛」有關的動物譬喻詞常常可對應到英文跟「horse」有關的動物譬喻詞(例:中文的「力大如牛」等同英文的「as strong as a horse」)。此外,中文跟「虎」有關的動物譬喻詞也常常對應到英文跟「lion」有關的動物譬喻詞,且多以正面呈現(例:中文的「虎將」及英文的「as regal as a lion」皆有正面之意)。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對動物也會持不同的看法。例如,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對狗有比較高的評價,但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士則持負面評價較多(例:英文的「old dog」可用來正面呈現一個有經驗的人,但直譯成中文則含有奸詐、狡猾之意)。綜合上述的結果,可以清楚地看出動物譬喻詞具有文化殊異性,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理解動物譬喻詞。Item 中文否定詞「不」與「沒」之第一語言習得(2018) 陳淑芬; Chen, Shu-Fen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之兒童對於否定詞「不」和「沒」詮釋的發展。本研究主要包含兩階段的詮釋測驗,兩個測驗皆為接受度測驗:第一階段測驗兒童對於「不」和「沒」在單一否定句及雙重否定句與不同動詞搭配時的接受程度之差異;第二階段觀察語境對於兒童詮釋「不」和「沒」在單一否定句及雙重否定句之影響。兩測驗皆探討年齡效應。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七十二位兒童,依其就讀年級分為四組:幼兒園大班、小學二年級、四年級、六年級,每組各十八位,以及對照組的成人十八位。 研究結果顯示,對於「不」和「沒」與動詞的搭配,以及否定及雙重否定之習得隨著年齡增長,接受度逐漸與成人趨向一致。在動詞搭配上,對於兒童而言,動作動詞與「不」和「沒」搭配的接受度最高。幼兒園及二年級兒童尚未具備成人母語者的動詞與否定詞搭配之能力,但四年級兒童已可正確搭配動詞與否定詞「不」和「沒」,與成人組相同,皆對於「不」與有界動詞和「沒」與無界動詞的搭配度有較高的接受度。關於單一否定句及雙重否定句,只有六年級兒童,因已進入形式運思期,與成人組相同,皆對於「不」於單一否定句及「沒」於雙重否定具有較高的接受度,較能進行邏輯及抽象思考。最後,語境效應本研究中呈現正面效應,受試者在提供語境的測驗時,對否定句子的接受度普遍皆有提高。Item 傳統養生箴言選譯與析論(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 2006-04-01) 謝聰輝; 陳淑芬Item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7-12-??) 陳淑芬Item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7-12-??) 陳淑芬Item 創造思考的歷史理論與實際-以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國共關係演變之教材為例(2003) 陳淑芬本研究綜合文獻分析法、教育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準實驗法的討論與實驗結果,已獲得如下的結論: (一)就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目標而言,歷次修訂的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即便在當今國中階段實施中的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均一再強調創造思考的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 (二)就歷史教材設計而言,歷史教師必須瞭解歷史知識的特性,以及螺旋型知識體系建構法的基本精神,同時以教科書的教材內容為主軸,輔以清晰、合理而又具體可行的補充材料。 (三)就歷史教學方法而言,為了有效掌握創造思考的教學活動,教師應事先與學生商定課堂公約,課前也給予學生足夠的先備知識作為討論的基礎。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透過口頭獎勵、調整座位並要求輪流發表、每組相互評鑑分工的方式,可以有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即便平時學業成就不高的學生,也多能熱烈參與,主動學習,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當然,在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上,必須循序漸進,充分準備,只要教師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目標應該不難達成。 (四)就教學評量而言,實驗班在有標準答案的紙筆測驗的平均成績 不如對照組,與兩班在教學實驗前的學業成績上表現大同小異。這可能是因為創造思考教學並非著重於求取單一標準答案的反覆練習,教學過程較傳統演講式教學重視情意方面的表現。 在實作評量方面,需要與學生溝通互評的目的,教師並要改良互評的方式,改由循環互評的方式。至於小組合作評量的落實與否,端賴教師在教學現場的引導,以及讓學生確實輪流分工。努力程度的評量,對於紙筆測驗表現不佳的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進步的榮譽感及感受到關注。 而在問卷調查方面,無論在量化統計或質性的分析方面:實 驗組學生認為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讓他們在學習動機、學習成效的認知和情意方面皆有所增強。 雖然創造思考歷史教學有其優點,值得推廣應用,但是歷史教師在採用這種教法時,仍須注意到下列幾點:教師心態的轉變是教學創新的關鍵、課程教材的配合是教學創新的契機、調整評量的方式是教學創新的長久之計、未來研究對象及時間可以增加,以加強研究的可信度。Item 反思團隊在學校個案輔導工作系統合作之應用-行動研究(2019) 陳淑芬; Chen, Shu-Fen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新的學校個案輔導工作合作系統,運用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諮商。本研究的研究問題為:1.如何組成新的學校個案輔導工作合作系統以進行研究?2.當前學校需要輔導之個案問題類型為何?發生原因為何?舊的合作系統之困境為何?是否需要建立新的合作系統?3.如何在新的合作系統中將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諮商,運用於學生個案輔導工作?4.在本研究中反思團隊之運用歷程為何?研究團隊對於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諮商的反應及建議為何?5.評估本研究所建立之新的合作系統之效益如何?本研究運用行動研究方法,進行發現問題、澄清問題、發展行動、採取行動、評估結果五階段之研究歷程。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某學生運動員培訓高中,研究團隊包括研究者、學校教師、受輔學生以及研究者之專業督導。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分析方法獲得研究結果有:1.發現問題階段:研究發現為「學校之研究團隊應如何組成」、「學校需要輔導之個案問題類型」、以及「學生問題發生的多重影響來源」。2.澄清情境階段:研究發現為「學校對新的系統合作方案有期待」、「現有的合作系統之困境」。3.發展行動階段:研究發現為「研究者向研究團隊介紹反思團隊之精神與運用方式」、「研究團隊演練反思團隊後有體會與收穫」、「研究團隊討論日後如何將反思團隊運用在學生輔導工作」。4.採取行動階段:研究發現為「反思團隊之運用歷程」、「運用學校教師為反思團隊成員的經驗」、「研究團隊對學校系統運用反思團隊的建議」。5.評估結果階段:研究發現為「反思團隊運用有好處」、「在諮商中運用反思團隊前的預備動作」、「本研究建構之新的合作系統有助系統合作」。研究結果顯示:透過行動研究運用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諮商能促進系統合作,運用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個案輔導工作是可行的。本研究建構之新的合作系統要運用於未參與研究之系統成員、非自願個案、多壓力家庭或棘手個案,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建議實務工作者持續研究以拓展教師作為反思團隊之運用經驗。Item 台灣藥籤《呂帝仙方》的淵源與傳承初探(2003-11-01) 謝聰輝; 陳淑芬Item 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公民科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2003) 陳淑芬Item 國中生獨處能力與主觀生活壓力、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6-12-??) 吳麗娟; 陳淑芬; LI-CHUAN WU; SHU-FEN CHENItem 學習者分析─探討年齡、性別與閱讀力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術後恢復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6-??) 張丞淯; 許曉霈; 梁惠玉; 林冠宏; 陳淑芬; Cheng-Yu Chang, Hsiao-Pei Hsu, Hui-Yu Liang, Kuan-Hung Lin, Shu-Fen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因髖部骨折接受手術之70歲以上高齡者,在年齡、性別與閱讀力不同的特質下,其術後恢復相關的因子是否會不同。在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邀請因髖部骨折接受手術之70歲以上高齡者為對象,共收案150 位,以老人活動量表與步態及平衡評估量表評估術後恢復,主要結果包括:一、年齡分組:80 歲以上的高齡者,其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得分愈高,術後恢復佳;未滿80 歲的高齡者,則無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二、性別分組:女生組的高齡者,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得分愈高,術後恢復佳;男生組的高齡者,則未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三、閱讀力分組:識字組的高齡者,自我照顧瞭解程度愈好,術後恢復佳;不識字組的高齡者,則未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透過學習者分析,發現學習者特質的不同,與術後恢復的相關因子有所不同,本研究結果可作為設計術後衛教指導之參考。Item 學習者分析─探討年齡、性別與閱讀力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術後恢復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6-??) 張丞淯; 許曉霈; 梁惠玉; 林冠宏; 陳淑芬; Cheng-Yu Chang, Hsiao-Pei Hsu, Hui-Yu Liang, Kuan-Hung Lin, Shu-Fen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因髖部骨折接受手術之70歲以上高齡者,在年齡、性別與閱讀力不同的特質下,其術後恢復相關的因子是否會不同。在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邀請因髖部骨折接受手術之70歲以上高齡者為對象,共收案150 位,以老人活動量表與步態及平衡評估量表評估術後恢復,主要結果包括:一、年齡分組:80 歲以上的高齡者,其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得分愈高,術後恢復佳;未滿80 歲的高齡者,則無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二、性別分組:女生組的高齡者,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得分愈高,術後恢復佳;男生組的高齡者,則未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三、閱讀力分組:識字組的高齡者,自我照顧瞭解程度愈好,術後恢復佳;不識字組的高齡者,則未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透過學習者分析,發現學習者特質的不同,與術後恢復的相關因子有所不同,本研究結果可作為設計術後衛教指導之參考。Item 學習者分析─探討年齡、性別與閱讀力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術後恢復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6-??) 張丞淯; 許曉霈; 梁惠玉; 林冠宏; 陳淑芬; Cheng-Yu Chang, Hsiao-Pei Hsu, Hui-Yu Liang, Kuan-Hung Lin, Shu-Fen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因髖部骨折接受手術之70歲以上高齡者,在年齡、性別與閱讀力不同的特質下,其術後恢復相關的因子是否會不同。在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邀請因髖部骨折接受手術之70歲以上高齡者為對象,共收案150 位,以老人活動量表與步態及平衡評估量表評估術後恢復,主要結果包括:一、年齡分組:80 歲以上的高齡者,其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得分愈高,術後恢復佳;未滿80 歲的高齡者,則無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二、性別分組:女生組的高齡者,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得分愈高,術後恢復佳;男生組的高齡者,則未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三、閱讀力分組:識字組的高齡者,自我照顧瞭解程度愈好,術後恢復佳;不識字組的高齡者,則未發現顯著的相關因子。透過學習者分析,發現學習者特質的不同,與術後恢復的相關因子有所不同,本研究結果可作為設計術後衛教指導之參考。Item 澎湖縣西嶼鄉閩南話研究(2009) 陳淑芬; Chen Shu- Fen本文以「傳統方言學」出發,實地了解澎湖縣西嶼鄉閩南話之現況,採用田野調查法、語料分析法和語言比較法,記錄分析西嶼地區之音韻及詞彙特色。研究之目的為 1.調查與整理西嶼鄉閩南話的音韻系統,以了解其方言的語音特色。 2.比較其他相關閩南話各次方言,整理出西嶼鄉閩南話的聲、韻、調特色。 3.藉由詞彙的調查與比較,整理出西嶼鄉的特殊詞彙。 4.完成西嶼鄉閩南話彙稿,作為閩南語教材編製的重要參考語料。 本研究之結論: 1.西嶼鄉閩南話具偏泉腔特色,與高雄市普通腔有明顯的差異。 2.在韻母方面,合界、竹灣、小門三個村有 /a、o、e、e 、ö、i、u/ 七個主要元音,保留 /e/、/ö/ 元音;其他村里只有 /a、o、e、i、u/ 五個主要元音,/ /、/o/ 普遍不分,「姑」、「哥」同音。 3.連讀變調方面,陰上調變調為中升調 /51/ > /35/ ,陽平調及陽去調變調為低平調 /13、33/ > /11/,陰去調及收 /?// 的陰入調變調則分兩類 /11/ > /51、55/;/3/ > /51、55/,與其他偏泉腔不同。 4.「□仔」變調,主要為「固定低調型」,詞幹唸原變調,而「仔」唸成固定低調 /11/ ,和台灣優勢腔明顯不同。 5.「小稱詞根」的「增音」現象,為西嶼鄉閩南話的一大特色,這種增音現象竹灣村沒有調查到,顯得竹灣村次方言的獨特性。 6.西嶼人有矮化自己語言腔調的傾向,但對外來的腔調卻有很大的包容力。Item 白殼真菌及發酵產物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3-12-??) 陳淑芬; 簡秋源Item 知識結構的測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8-12-??) 宋德忠; 林世華; 陳淑芬; 張國恩; Teh-Chung Sung; Shih-Hwa Lin. Shu-Fen Chen. and Kuo-En ChangItem 知識結構的測量:徑路搜尋法與概念構圖法的比較(1995-06-20) 宋德忠; 林世華; 陳淑芬; 張國恩; Teh-Chung Sung; Shih-Hwa Lin; Shu-Fen Chen; Kuo-En Chang徑路搜尋法( Pathfinder )是近年來應用十分廣泛的知識結構測量方法,概念構圖法 ( concept mapping)則是理論基礎十分完備的教學和評量策略。本研究嘗試將概念構圖法中「引出知識」和「表徵知識結構」的步驟、徑路搜尋法中的知識結構評量算則 ( C 指數)以及 Novak & Gowin ( 1984 )的概念構圖計分法等加以結合,設計出概念構圖相似指數( CMC )及 Novak-Gowin 指數(N-G ) 。本研究以 153 名大學生為對象,以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為材料,評估概念構圖法的兩個知識結構指數 CMC 及 N-G ,和徑路搜尋法的兩個知識結構指數 PFC 及 PRX ,對學習成就的預測效果、對不同成就學生的區別效果、與各指數的重疊與獨立性。結果有以下的發現: 1.以徑路搜尋法求得的知識結構指數對學習成就的解釋量, PFC 為 36 % , PRX 為 16 % ;以概念構圖法求得的兩個指數對學習成就的解釋量, CMC 為 36 % , N-G 為 23 %。兩種測量方法所提供的知識結構指數具有可接受的預測效度。 2.應用四種知識結構指數,PFC、PRX 、 CMC 及 N-G 來區別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時, PRX 並沒有顯著的區別力。但 PFC,CMC 及 N-G等三種指數可以有效地區別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準確性達 80 %。3.藉由不同的引出知識、表徵知識結構和評量知識結構等步驟求出的 PFC,CMC 和 N-G 指數,彼此間具有中度的相關。以淨相關分析排除某一指數的影響效果後,其他兩種指數仍能維持與學習成就的顯著相關。可見以不同方法求得的知識結構指數彼此有其獨立的成份存在,未必為其他指數的成份所能涵括。Item 離子對文蛤心臟自發性活動影響之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4-12-??) 陳淑芬; 簡秋源Item 電腦化概念構圖在生物科學習上的應用(1997-01-01) 張國恩; 宋德忠; 陳淑芬Item 電腦化概念構圖系統在知識結構測量上的應用(中國測驗學會, 1998-07-01) 宋德忠; 陳淑芬; 張國恩概念構圖( concept mapping) 是一種經廣泛應用的教學及學習策略,其應用在學科知識測量的可行性,近年來亦頗受學者重視 • 本研究建立一電腦化概念構圖系統( Concept Mapping Based Learning System)作為學生建立概念圖的環境,並採取 Goldsmith , Johnson 與 Acton ( 1991 )的接近性指數( Closenes Index, C 指數)以及修改 Novok 與 Gowin ( 1984 )的概念圖評量分數( N-G分數)作為評量學生知識結構的參考指標 • 本研究以 85 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理論」相關概念作為材料,探討概念圖應用於知識結構測量的可行性 • 結果發現,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在 C 指數及 N-G 分數上都有明顯的差別 • 此外,當以學期成績為效標變項,以 C 指數及 N-G指數作為預測變項進行逐步迴歸分析,發現 C 指數對於學生的學期成續有明顯的解釋力,而 N-G 分數的解釋效果則較弱 •,由研究結果可知,概念構圖應用於知識結構測量具有某種程度的效度,但記分方法或評量指標的建立,則有改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