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玉軒"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胡曲《草原上》與《贊歌》之研究(2012) 陳玉軒中胡原本為加強樂團中音聲部表現力所創製的樂器,主要用以擔任和聲伴奏的功用。劉明源1956年創作發表《草原上》,使中胡躍然成為一項獨奏樂器,自始之後也讓更多作曲家投入中胡作品的創作,其中包含多首蒙古族音樂風格的樂曲,劉明源《草原上》與盧小熙的《贊歌》亦然。如何運用中胡來表現蒙古族音樂的特色?又如何藉由相同風格的兩首作品來比較作曲家創作上的差異?成為筆者的研究動機。 本文以《草原上》與《贊歌》為研究主題,先從梳理蒙古族音樂歷史及其音樂藝術內涵,進而了解其在胡琴曲上的應用,並彙整兩位作曲家的音樂學習及創作歷程,探索其對音樂上的貢獻。另一方面,從曲式結構、節奏特點、旋律特徵、演奏詮釋方面來進行分析,與蒙古族音樂特色相互比照。 研究結果顯示,劉明源憑藉對蒙古族音樂的熟稔創作出《草原上》,盧小熙以器樂化觀點移植改編成《贊歌》,是兩首作品差異所在。而欲表現兩首作品中蒙古族音樂風格之特色,需將蒙古族音樂特有的節奏及旋律表現型態融會貫通,並充分掌握器樂之間借鑑的技巧轉化。最後更希冀以本文拋磚引玉,鼓勵日後研究者在中胡的理論建構上投注心力。Item 高中生「親生命性」與「恐生命性」之探討—以中崙高中養蜂特色課程為例(2024) 陳玉軒; Chen, Yu-Shiuan蜂類是生態系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牠們維持了生態系的平衡、讓植物可以順利繁衍下一代,也影響了人類糧食作物生產、經濟及政策,在當今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然而現今部分大眾對於昆蟲缺乏認知及抱有負面的觀感,也對於蜜蜂感到恐懼。因此本研究欲探討透過「養蜂特色課程」,高中生對於蜜蜂親生命性及恐生命性之影響,透過量化調查參與此課程之學生及未參與課程的學生親生命性與恐生命性前後測之改變。研究者以文獻探討所得之自然關聯性量表測量親生命性的特質,以節肢動物恐懼量表測量學生恐生命性的變化,另外也透過訪談實驗組同學,深入了解課程前後之改變,也藉以探索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表現。研究方法採用量化與質化綜合的方式進行分析,用以瞭解參與養蜂特色課程的學生親生命性及恐生命性的改變、未參與養蜂特色課程的學生親生命性及恐生命性的狀況,以及探究學生是否參與養蜂特色課程變項對於親生命性及恐生命性之差異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更加認識蜜蜂相關的知識,並更加關切人、蜜蜂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較不害怕蜜蜂,會更願意接觸牠們。顯示經過一學期養蜂特色課程完整的教學,學生對於蜜蜂的恐懼會逐漸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與蜜蜂之間有了更深入的連結,重拾親近自然萬物的天性,也提升學生對於親環境行為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