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玟妤"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現代漢語「是......的」句次結構分析與教學語法(2012) 陳玟妤以往漢語語法學界對於語法規則的描述,依理論基礎的不同而分別從語義、句法、篇章、認知等層面界定,對「結構」的看法,亦從過去只重視句法結構而將視角擴大到語義、篇章、認知等方面。但由於經常將理論語法的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教學上,在未加取捨及判斷下,使得學習者成效不佳而一再產生偏誤。 本論文從討論「結構」的內涵出發,透過教學語法對語法點的界定和分類系統,歸納出以學習者為考量訴求的「語法結構」內涵及一套分析「次結構」的方法學。我們主張「一個語法點就是一個語法結構」,而「結構」應該涵蓋「功能結構」、「句法結構」、「語用結構」三方面的內容。「結構」又被分解為不同的「次結構」, 因此有「語義功能次結構」、「句法形式次結構」、「語用次結構」的分別。在鄧守信(2009)對語法點的描述原則下,我們提出「功能次結構」方面,必須包括「句法功能」、「語義功能」、「交際功能」;「形式次結構」必須包括「基式結構」、「變形結構」、「變式結構」。形式結構必須在功能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並採取最貼近該語法點功能結構內涵的呈現方式。 在建立了次結構分析的方法學後,我們透過整合理論語法的研究成果以及實際的語料統計,替「是……的」句進行次結構分析,將「是……的」句定名為「焦點句」具備「積極的聚焦功能」,其下又分為「聚焦於已知事件的相關細節」、「聚焦於對句中命題的評價」兩個語義功能次結構。在功能次結構的基礎下建立了七個「是……的」句的基式結構,以及相應的變形結構、變式結構。 最後,通過教學語法的多項排序原則,替「是……的」句的七項基式結構進行次結構的排序,以期提供理想的「是……的」句語法規則及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