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盈霖"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電腦輔助教學(CAI)模式對高中學生「恆星演化」學習成就及其態度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0-10-??) 張俊彥; 陳盈霖
    本研究的目的在(1)研發完成「恆星的生老病死」電腦輔助教學單元;(2)探究不同電腦輔助教學(CAI)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及他們對此教材之態度與觀感。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高中一年級四個班級的學生(n=180),其中兩個班為實驗組(n=92,教師主導的CAI)與兩個班為對照組(n=88,學生自行操作的CAI)。研究實驗採「靜態組比較設計」(Static-group comparison design),亦即學生在學習完本CAI後,對其實施「恆星演化測驗卷」及「對CAI教材單元態度與觀感的問卷」。研究結果顯示,經由教師主導CAI的學生在「恆星演化測驗卷」的表現上幾乎顯著地優於自行操作本CAI教材的學生,研究結果亦發現教師主導CAl與學生操作CAI 的教學方式對高分群的學生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但對中、低分群的學生而言,教師主導CAI明顯地優於學生操作CAI,並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態度問卷結果顯示教師主導CAI與學生操作CAI這兩組學生對本CAI教材皆持相當正向的態度與觀感。此外,學生操作CAI的方式在問卷總分及操作介面分項上,顯著地優於教師主導CAI的方式,然而兩組學生在畫面觀感、課程內容、整體感想等分項上並無顯著地差異。據此,本研究建議地球科學的電腦輔助教學可多設計「以教師主導且輔以學生自行操作CAI之模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的概念以及增進他們對CAI教材的態度。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電腦輔助教學(CAI)模式對高中學生「恆星演化」學習成就及其態度之影響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0-01-01) 張俊彥; 陳盈霖
    本研究的目的在(1)研發完成「恆星的生老病死」電腦輔助教學單元;(2)探究不同電腦輔助 教學(CAI)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及他們對此教材之態度與觀感。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 高中一年級四個班級的學生(n=180),其中兩個班為實驗組(n=92,教師主導的CAI)與兩個班為對 照組(n=88,學生自行操作的CAI)。研究實驗採「靜態組比較設計」(Static-group comparison design), 亦即學生在學習完本CAI後,對其實施「恆星演化測驗卷」及「對CAI教材單元態度與觀感的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經由教師主導CAI的學生在「恆星演化測驗 卷」的表現上幾乎顯著地優於自行操作本CAI教材的學生,研究結果亦發現教師主導CAl與學生操作CAI 的教學方式對高分群的學生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但對中、低分群的學生而言,教師主導CAI明顯地優於學生操作CAI,並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態度問卷結果顯示教師主導CAI與學生操作CAI這兩組學生對本CAI教材皆持相當正向的態度與觀感。此外,學生操作CAI的方式在問卷總分及操作介面分項上,顯著地優於教師主導CAI的方式,然而兩組學生在畫面觀感、課程內容、整體感想等分項上並無顯著地差異。據此,本研究建議地球科學的電腦輔助教學可多設計「以教師主導且輔以學生自行操作CAI之模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的概念以及增進他們對CAI教材的態度。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究臺灣中小學教師對於天然災害防災知識與態度素養調查
    (2005) 陳盈霖; Ying-Lin Chen
    近年來,天然災害對於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為了減低天然災害對民眾的傷害,教育部顧問室研擬中華民國國民對於天然災害減災的再教育,為了落實中小學的天然災害防災教育,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調查國內中小學教師對於颱風與水災態度與知識的素養為何?並且依據教師個人資料與教學環境也作進一步的交叉分析,以了解不同背景教師在防災素養差異所在。 本次研究樣本採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取樣,在2004年中全國公私立中小學總共有3,647所,其中小學佔2,623所,國中720所,高中304所。國小取樣比率為5%,國高中各25%取樣,共選出387所學校,先以電話調查,扣除不願意受測學校後,寄出333份問卷,回收183份問卷,回收率為55%。 由此次調查結果中顯示出,大部分的教師年齡集中在31~40歲;且大部分在國高中教授天然災害課程師資大多數是由地球科學相關科系畢業的,但國小則大部分都是非相關科系的教師。而且大多數的教師,認為學校課程內關於防災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部分皆不充足。 在防災態度方面,雖然國小教師優於國高中教師,雖未達顯著僅有低度的實驗效果量(t(183)=0.77, p=0.45, d=0.12, a small effect size)。但在防災知識部分,國高中教師組皆顯著地優於國小教師組且具有高度的實驗效果量(t(183)=-5.20, p=0.00, d=0.81);在防災基本概念部分(t(183)=-6.05, p=0.00, d=0.92);防災常識部分,國高中教師組顯著地優於國小教師組且具有中度的實驗效果量, t(183)=-2.73, p=0.01, d=0.43)。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